枇杷善奏“止嗽曲”
2020-06-23梁兆松
梁兆松
枇杷原产于我国,其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周朝。到汉代时,枇杷已成为主要的花果树,因其叶子的形状酷似乐器琵琶,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枇杷”。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描述枇杷的诗句。如清代有一首词《明月棹孤舟》赞美枇杷:“几阵疏疏梅子雨,也催得嫩黄如许,笑逐金丸,看携素手,犹带晓来纤露。寒叶青青香树树,记东溪旧曾游处,日影堂阴,雪晴花下,常见那人窥户。”
枇杷作为药用,备受历代医家重视。《食经》载:枇杷“下气、止哕呕逆”。《滇南本草》谓:“治肺痿劳伤吐血,咳嗽吐痰,哮吼。”《本草纲目》说它“止渴下氣,利肺气,止吐逆,主上焦热,润五脏。”中医认为,枇杷有清肺、润燥、止咳、和胃、除逆之效。用于治疗肺痿咳嗽吐血、阴虚肺燥、胃阴不足、咽干口渴等病症。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发生在冬天的疾病,夏天多采取扶正固本治疗,亦即“冬病夏治”。而枇杷佐核桃则是有效的食疗品,患者每天坚持食用(按2∶1的比例),能够润肺补肾,提高肺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枇杷叶含皂苷、苦杏仁苷、枸橼酸盐等成分,其中苦杏仁苷可分离出氢氰酸和苯甲醛,前者有显著的止咳、止痛作用,后者则有抑制消化酵母的作用,防止发酵。实验证明,枇杷叶的提取物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医认为,其叶既能清肃肺气以化痰止咳,又能和胃降逆以止呕哕,为清肃肺胃之药,故适用于肺热咳喘及气逆呕哕等症。因为气降则痰降火亦降,所以又能润燥止渴除烦。李时珍说:“枇杷叶气薄味厚,阳中之阴,治肺胃之病,为下气之良品。肺热咳嗽甚效,故虚劳咳嗽多用之,大多取其下气之功耳。”
临床上常用的枇杷膏、枇杷露等清肺止咳药,都是用枇杷叶加其他药物配制的。《医宗金鉴》中的枇杷清肺饮(炙枇杷叶、北沙参、炙桑皮、山栀子、炙甘草各12克,黄连、黄柏各6克,水煎服),治肺热咳喘、痰黄而浓、口燥咽干等症,颇有良效。值得一提的是,枇杷叶的背面茸毛很多,应用时应刷去,用布包起来入煎。
推荐食疗方 枇杷银耳粥
原料 枇杷40克,银耳(干)30克,粳米100克,冰糖10克。
制法
1.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发好,捞起,沥干水分。
2.枇杷冲洗干净,撕去外皮,切成两半,剔去果核。
3.银耳用温水浸泡涨发,择洗干净,大者撕碎。
4.锅中加入冷水、银耳、粳米,用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煮,至粥将成时,加入枇杷、冰糖,再煮两三沸即成。
功效 润肺止咳嗽、祛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