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校的实践探索
2020-06-23张武夷游伟桦
张武夷 游伟桦
【摘要】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许多农村初中却因为生源差以及教学形式的保守落后,教学质量堪忧,学校以及教师的处境十分艰难。因此,在农村初中实行分层教学,在原有的班级教学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水平的层组,施行相应的因材施教,并鼓励优生自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走出困境,就显得犹为必要。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分层教学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5-141-03
教育的本质是人才培养,也是任何类型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这表明,其落脚点必然集中在需要培养的“学生”主体身上。因此,教育改革无论如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前提必须适应于学生的需要出发,并以此为据,寻找教育改革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在农村初中校实施分层教学改革,并非单纯的贴上“先进教育理念”的标签,也非实践上的“鹦鹉学舌”,其价值与意义需要有深层次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作出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缘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速进班”、“兴趣班”的早期分层教学实践形式,在经历20世纪30年代的“衰落”之后,因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精英教育呼声的日益高涨而走向成熟。我国对上个世纪90年末伴随着素质教育运动也开始引进、实施与推广分层教学改革。但不可否认的事,眼下中国的分层教学改革仍存诸多问题,特别是如何将缘自西方的分层教学理论与中国的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创造性地提出自身的科学模式。本文以平和县育才中学的校情、学情出发,试图探索农村初中校分层教学实践模式。
一、农村初中校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现状着实令人忧虑,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归属感,教师的教学激情、教学成就感,家长及社会对农村教师地位的认可度和支持率也会大幅度降低,因此改变现有的教学困境势在必行。作为普通农村校的教师,我们无力改变学校生源差的客观因素,所以想要改变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只能从提高教师日常教学的实效性以及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入手。
(一)基于实施因材施教的理论的需要
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教育人和培育花木一样,首先我们要了解花木的特点,区分不同的情况给不同的花木浇水、施肥和培育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因此,想要提高教师日常教学的实效性以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获得发展,学有所得,从而让学生能主动学习进而喜欢学习。所以,我们要分析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尽可能地为他们量体裁衣,实施针对性教学。因材施教,要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力,最终让每一个学生的素养都能得到相应的提升与发展。然而就如我校的情况,基本上每个班级有50个左右的学生,像笔者就带了两个班级,要对每个学生逐一因材施教,显然是不可能的,时间和精力上均不允许。
(二)基于实施“掌握学习”理论的需要
“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学好”是“掌握学习理论”的重点,也是布鲁姆教育理论的精髓所在。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指出:通过特定的程度,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实行分层教学,在原有的班级教学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水平的层组,并施行相应的因材施教,就显得犹为必要而又切实可行。
二、农村初中校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依据
(一)生源较差,创新性人才难得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家长,还是更愿意把孩子送往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优质学校。我校作为县农村初中,在私立学校以及教学条件较好的城区公立学校的夹击之下,在抢夺优质生源方面,立于必败之地。
优质生源缺失,优生少甚至没有优生,矮子里面挑高个,也无法培育出当今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学校不能有效地开展特色教育,因而在新一轮的生源抢夺战中,农村学校仍不具备任何优势。
(二)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我县地处闽南山区,教育相对落后,素质教育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落到实处。传统教学当中“一刀切“的教学形式仍是主流,面对班上50个左右,来自不同地区,个体差异性较大的学生,只用同一套教学方式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教学没有针对性,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不能各尽其才,这是农村初中教学的普遍现象。
“大一统”的保守教学方式,以“大局”为重,老师的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大部分学生,也就是中等生,这样势必会有一部分优生的潜力不能被发掘,积极性没能被调动起来,而另一部分后进生则因跟不上大队伍,逐渐消极落单,甚至厌学辍学。于是,优生不能考优,后进生成绩不进反退,班级的整体成绩提不上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教学难题,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下,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只能是空头支票。
三、農村初中校分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如何实现科学、有效的分层
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潜力倾向、兴趣、特长等,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程度,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结合学生的差异情况,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又相对稳定的)A、B、C三个层次,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分层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如笔者根据班上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思维发展水平等,大致将班级里50个左右的学生分成了A、B、C三个层组。
A组为学优潜力组,农村学校A组的学生相对会比较少,一般是在班级排名前五左右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尖子生),他们有的基础扎实、学习自觉性较强,有的则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学习潜力较大。
B组是中层组,在班级占据的比例最大,一般占一半以上,B组的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扎实,有的学习能力及思维水平相对一般,不过比较有上进心,有的学习能力及思维水平很不错,但是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C组是提高组,主要为班级排名约最后十名或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后进生),C组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基础不扎实,有的是因为学习能力弱,思维水平跟不上,有的学习能力不错也算聪明,但是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自觉性较差或学习态度不佳。
(二)如何依据分层开展具体教学活动
分层教学,除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兴趣、特长等差异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组,最关键的还是相关教学措施的配合,否则分层教学恐怕也只能流于形式。
1.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
分层教学,针对A、B、C三个不同水平的层组,在同一课时里应设有不回层面的教学目标或学生的学习目标。如A组的学生除了掌握B组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之外,关键还在于教学难点的突破,課内向课外的拓展与延伸,C组的学生则可锁定一课一得,从最基础的知识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获得知识的提升。
如,以《如何进行细致描写》的作文课为例,A组的学习目标为灵活地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写出自己的语言特色;B组的学生要能熟练地运用正面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的方法;C组的学生则只要能正确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至少三种人物的描写方法。
我们应有切合每个层组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在上课时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盲从,从而真正地学有所得。
2.设计分层教案(进行分层施教)
实行分层教学,教学设计针对A、B、C三个层组也应有相应的侧重点,给A组学生回答的问题应比B组更具思辨性,注重思维的启发和能力的训练。C组学生回答的问题则可以简单基础一些,有利于C组的同学寻求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学《伟大的悲剧》一课,在关于课文的题目方面,我们给C组的学生设计的题目是:“悲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B组的题目是:“伟大”表现在哪里?;C组的题目是:“题目中的“悲剧”与“伟大”是否矛盾?为什么?
每一个问题对于本层组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又不至于毫无头绪,有效地开动每一个学生的大脑,提高课堂的效率。
当然,教师在设计每一堂课的时候,都应分合有序,不要为了分层而分层,而是需要分层的时候才分层。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也不宜过满,可留十到十五分钟给学生自主学习。让C组的学生巩固知识点,B组的学生加强练习,A组的学生自行拓展延伸。设计分层教案,教师在具体施教时也就能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布置分层作业
分层教学,不同层组需要完成的作业也应有所差别,能够训练和体现学生各自的知识与能力。A组的作业可以更多地结合课外,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注重探究与综合运用,注重拓展延伸。C组的作业则可以注重课内,锁定简单易操作的基础知识的抄写与积累以及简单的运用,B组则在C组的基础上加强语文常识的理解与运用还有简单的拓展。当然,除了作业或练习的难度有差别之外,不同层组的作业量也可以有所不同,比如A组的作业量就可以相对多一些,从而让优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训练。
比如,以文言文《河中石兽》的作业布置为例,总共有6项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2.翻译重点字词句;3.写出文章的主旨;4.翻译特殊句式;5.评价文中人物;6.与文言文《卖油翁》进行对比阅读,说说两文的共同点。C组学生只需完成前面三项作业,B组学生不必做第6项作业,A组学生6项作业则必须全部完成。
4.进行分层评价
现如今,唯分数至上的片面评价观依然存在。分层教学,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考试成绩的评价方面更应做相应的分层要求。A组的学生是学优潜力生,平时对他们应侧重于引导和启发,挖掘他们的潜力,对他们的要求也要相对高一些,要不断地激励他们挑战自己,挖掘潜能。C组是学困生,一般侧重鼓励与肯定,肯定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鼓励他们突破自己,寻找学习的兴趣点与自信心。B组一般是中等生,对他们的评价就可以相对中规中矩一些。总体来说,分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多面一些,学生的评比应放在各自相应层组里面进行,这样的分层教学才更具有实际意义。
四、有关分层教学的几点思考
历经一年多的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分层教学还是比较为我校师生所接受与肯定的。但是在教学成绩的提高上,还没有十分明显的体现,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分层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一,教师要有较强的自主意识,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关分层教学、有关课改的新知识、新理论,从而在分层教学的实践当中,能有较强的内动力。
其二,教师要勤于钻研,要能吃透教材,挖掘每篇课文,每一项训练的分层点。
其三,教师要更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情况,尤其要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真正地因材施教。
其四,教师在教学上也要能“自得“,有所坚守,有所创新,能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结合分层教学的理论学习,从而设计出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的较好的分层教案。
其五,教师也要有较好的体力,在一整堂课里,保持充沛的精力状态,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每一层组的学生。
(二)分层教学需多方合作,群策群力
其一,分层教学需要学校与领导阶层的支持。“请进来,走出去!”学校要请专家进校对老师们给予理论指导以及教学示范培训,或送老师们到示范校去观摩学习。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少走弯路,让分层教学早日走上模式化的道路。
其二,分层教学需要同一备课组(乃至教研组)的老师们群策群力。分层教学千头万绪,落实至教学实践当中,仅凭个别老师的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单分层教案的设计这一项,工作量已十分巨大。况且,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多人合力,共同完善修改,方能早日优化分层教学。
(三)实现分层教学与小组教学,导学案等的结合
实行分层教学的小组,每一小组以6到9人为宜,每小组均有ABC层组的学生,且各层组的人数应均衡,同时还应注意男女比例的协调。如以每小组6人为例,其中应有A层学生2人,B层学生2人,C层学生2人,男、女生各3人。分层教学也可以与导学案相结合,导学案也应体现分层设计的原则,如前文《伟大的悲剧》一课,分层题目可以设计入导学案当中。
(四)分层应动态变化
分层教学A、B、C三个层组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当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为了鼓励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给他们升级调组,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获得学习的自信。反之,我们则应给予提醒与警告甚至降级调组。从而在班级中形成一种良性的“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班级的教学成绩。当然,相应层组的成员,短期内又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一般情况下,以期中、期末考等较正规正式的考试为契机,进行相应的层组调整,如果层组调整太过频繁,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则较难得到系统有效的统计数据,不利于后期教学的跟进与分析,不利于分层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知识能力的训练有分层次,学生不分等级,分层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們不宜给学生贴上标签,让学生有低人一等的感觉。我们应鼓励学生,尤其是A层学生自得。
总之,想要改变农村教师的教学困境,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行分层教学是确实可行的。当然,分层教学之路漫漫而修远,笔者仅仅只踏出了第一步,在未来的两年里,我们还将不断地探索实践。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学情分析的农村初中分层教学策略行动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8-436)的部分研究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易培培.初中语文教学中分层模式的效用[J].文学教育(下)2017.11.
[2]杜丹.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中学教学参考.2016.10上旬.
[3]林永鹏.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J].读与写杂志(教育教学刊).2017.2.
[4]沈静静.分层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科学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1.
[5]朱义禄.论王阳明自得精神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