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核心,优化教学

2020-06-23梁堃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5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教学

梁堃

【摘要】  关注核心素养能够让教师找准教学的目标与重心,为优化教学活动提供指引。本文在分析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构成方式的基础上,讨论了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提出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建真实情境,可重点借助编程教学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利用线上教学發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并结合案例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 核心素养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5-058-02

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课程。随着社会全面迈入信息时代,任何个体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够达到社会的要求。各项信息技术仍在快速地更新换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鉴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构成分析

2017版课程标准中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表述为以下四点: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其中信息意识指学生获取、处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中充满海量信息,个体必须具备信息意识才能够高效利用它们;计算思维指理解和运用基于计算机算理的思想方法的能力,如使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来解决问题,或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中应用计算机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指的是个体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的能力,如结合学习需求选择学习资源,自主调节学习计划等;信息社会责任指个体对信息时代道德与行为规范的认知和践行能力,如能积极维护公共信息安全,能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革命冲击所带来的人文问题等等。四项核心素养互相渗透,是现代社会个体不可缺少的素养,为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二、培养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探索

(一)提供真实情境,培养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敏感度”,学生的敏感度必须在具体的情境下才可得到发展,在传统的单向讲授式的课堂中很难被培养起来。主体的能动性被激发起来,思维才能进入活跃状态,进而发展信息意识。教师可在教学中创造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信息环境中,尝试对比不同的信息,从中寻找相同点与不同点,运用自身的逻辑思维判断信息的价值,分析其用于指导实践的意义。教师也可以设定实践性的任务,发展学生自觉、主动搜索与整理信息的能力。此类活动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师指导学生灵活使用互联网搜索工具寻找资源并分类整理。最后可组织交流讨论活动,请学生讲述自身思考与探究的心得,促进学生积累个性化的信息分析经验。

(二)借助编程教学,发展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将计算过程视为输入与输出两种活动互动的结果,要求每种输入性的操作都具有准确性,最后才能够经过计算得到相应的结果。编程是为计算体系设计一定的运算方式,使其按计划完成计算,事实上就是运用计算思维的过程。教师可以借助编程教学,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

1.培养学习兴趣

在中小学阶段,编程大多较为简单,并不涉及复杂难懂的语言,但是对学生而言仍是一种较为枯燥的活动。所以,培养兴趣是编程教学的先导之策。当学生主观上存在想要学的动机时,才能够把握计算思维的要点,教学也会更为高效。

在使用一种软件开展教学前,教师可以先搁置对技术的讲解,面向学生展示通过编程软件做成的小游戏、视频等。对于其中特别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部分,可以暂停界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其次,教师再将教学活动导向学习编程的主题,让学生了解通过学习新知,自己便有能力完成对这类程序的制作。通过前置学习可能达到的结果,可以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欲望,让学生在内部动机的牵引下跟随课堂学习。

2.创建实践项目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算思维在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够得到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建真实的编程任务,如利用App Inventor工具来完成对“躲避障碍物”游戏的设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作为学习编程的基本组织架构。首先,教师简单讲解工具的功能,说明应当如何使用各项菜单来实现对游戏的设计。其次,学生逐步展开操作,如加载情境、图片创建设计底本,设置各项参数以设计需要的运动路径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当发现某小组在编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时,教师予以个别化的指导,促进学生消化知识疑难。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同时让每组学生的代表使用教师机,面向全体学生,讲出自己制作作品的方式。当实践性任务完成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式的讲授,说明编程中的思维要领,并在讲解中突出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准确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利用线上教学,优化学习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本质上指的是一种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组织线上教学,让学生适应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发展利用信息化工具开展学习的能力。

1.构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强调要前置“学”的活动,从“以教导学”转向“以学定教”,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具备较强的可行性。信息技术课程既具备理论性,又存在许多操作性的知识,其中许多知识较便于理解。教师可以将基础知识制作为微课,让学生提前运用阅读、思考、尝试操作等方式完成对这部分知识的建构。在主体课堂中,教师先用部分时间提问,考核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发现知识遗漏地带,并从学生的问题中生成本次课的探究重点。组织翻转课堂,可以提升“学”的活动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提升“学”在教学活动中的比重。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要通过网络开展有效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习惯于在数字化的环境下接收信息、学习知识,为在以后借助网络展开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施学法指导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认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劣,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发展相应的习惯,提升学习管理能力。为达到培养该项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在应用翻转课堂的同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法指导,这样线上教学便能够发挥知识教学与学习习惯培养的双重作用。如在学习有关程序应用的知识时,指导学生先尝试性地使用程序,熟悉其中的选项卡,点按鼠标右键,认知程序能够提供的功能。在学法指导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着重培养学生记录问题清单的好习惯。如在利用微课视频开展学习时,使用记事签及时捕捉个人的疑问,说明让自己感到困惑的要点。教师也可指导学生展开在线互动,让学生学会围绕关键要点展开有效交流,促进学生学会有意识、有计划地展开学习活动。

(四)结合案例分析,提升责任观念

“信息社会责任”对应着三维教学目标体系中的情感价值观维度,要求学生认识到自身在信息社会中应尽的责任,可以被理解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种德育。学生要发展在信息社会的道德规范,离不开对现实社会发展需求的认识。只有当学生能从公共生活的角度认识到规范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时,才会具备理性判断能力,并在行为上达到自律。所以教师可以多在课堂中分析案例,如针对学生们普遍关心的升学问题,教师可以请学生思考,如果关于升学出现了广为流传的虚假信息,可能对学生、家庭、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再请学生思考什么才是负责任的态度,如何自我约束和督促他人。教师也可结合在近期出现的新闻热点进行分析,请学生踊跃参与讨论,从公共利益的角度探讨有误信息传播的危害。通过引入生活案例,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网络“便捷传播”的特质有利也有弊,只有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才符合集体的需求。

三、结 语

培养核心素养,是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应有之义,是教学创新的必然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内部素养,而非外部知识,必须融入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组织编程教学活动,并用好线上教学手段,通过优化课堂质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于欢,韩文峰,兰碧莹.浅析“互联网+”时代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J].中小學电教,2017(09):34-36.

[2]解月光, 杨鑫.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信息意识素养解读及教学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7:90.

[3]郁晓华,肖敏,王美玲,等.基于可视化编程的计算思维培养模式研究——兼论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思维的培养[J].远程教育杂志,2017(6):12-20.

[4]祁碧香. 翻转课堂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8(07):89+98.

[5]姜浪.在技术的学与用中培养信息责任意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22):49-50.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