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落地与追问

2020-06-23黄诗然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5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黄诗然

【摘要】  根据课改,历史学科要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其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本质体现。任何历史事件脱离了具体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就无法进行观察、分析和理解。因此,时空观念是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但这往往也成为学生历史学习的“拦路虎”。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做到“授人以渔”呢?本文将以部编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为例进行设计,希望对探索培养初中生时空观念有所裨益。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5-032-01

本课作为本单元承上启下的篇章,上承辽、宋、夏、金的政权并立,下启元朝大一统朝代。时空顺序的转换是本课学习的关键。换言之,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会将时空中的人和事相连接,厘清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和金、元朝的建立等历史事件的起承转合,从中理解此时的中国正从分裂割据逐渐走向民族融合和统一的时代特征。

一、教学立意:从人出发,在时空中理解课堂灵魂

课堂是否有“魂”是评价一节课优质与否的重要标准。蒙古崛起的过程既是蒙古逐渐统一的过程,也是蒙古不断对外扩张的过程。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消灭西夏、金为元朝统一奠定了基础。忽必烈吸收中原文化,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这些历史事件无不贯穿“统一”二字。参与这些历史事件,创设特定历史时空的正是这三个关键性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和文天祥。

因此,本课设计以成吉思汗、忽必烈和文天祥三个历史人物为线索,以“统一”为魂。从人物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适的场域,让学生感受时空的流转,理解统一对于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从人出发,在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

如何让时空观念更好的落地?首先根据教学立意,整合重构三个子目。分别是一代天骄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一统天下成大业——忽必烈建立元朝;一颗丹心照古今——文天祥誓死抗元。利用阅读诗歌、人物名片、自主探究、读图学史、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多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时空觀念。

其次,根据马克思唯物史观对于时空观念的阐释,时空观念细分为自然时空、社会时空及意义时空三个维度。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有机的将这三个维度融入课堂教学,以期更好地落地时空观念的养成。

(1)通过多媒体材料,创设特定“社会时空”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社会时空观是从人出发,将人类活动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去考察历史事件。想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历史事件,必须“穿越”时空,回到特定的“社会时空”。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素材,以求在课堂中营造具体生动的“社会时空”情境。

在导入新课环节中,利用腾格尔所演唱的《蒙古人》,加之描述蒙古族生活的图片,把学生带回到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给予学生感官上的体验。随之又利用地图《蒙古、西夏、金、南宋并立示意图》,史地结合,整体感知各政权并立的地理方位,同时铺垫本课教学背景,为后面蒙古的对外征服与统一埋下伏笔。在讲授“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过程中,利用《蒙古秘史》中的片段,引发学生思考当时蒙古草原上人们的生存现状。上述教学过程尽可能的在课堂上还原了当时特定的“社会时空”。这一做法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理由,理解其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时空观念”素养。

(2)利用流程图,梳理“自然时空”顺序

自然时空指的是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这一维度下,编年体是历史事件所呈现的方式。在本课编排中,知识点“蒙古政权崛起和元朝统一过程”涉及的篇目较长,时间跨度大,历史事件多,学生容易混淆,难以梳理个中的关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流程图——蒙古政权崛起和元朝统一的过程》进行梳理蒙古建立、元朝建立、元灭南宋、元统一全国等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再以动态地图辅助记忆,帮助学生加深起蒙古政权崛起和元朝统一的认识。

(3)精心设计,感悟元朝统一的意义

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目的性,体现在人当下的价值追求。没有一个历史事件是随机发生的。因此,历史研究必然指向历史事件意义的研究,不仅包括研究具体历史时空下的人的价值取向和意义,也包括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借鉴意义,正如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利用“意义时空”这一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现实意义,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因此,在讲授“元朝统一的意义”时,首先展示三则材料,让学生归纳总结元朝统一的意义。接着,利用地图动态展示中国四次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过程。这一步骤帮助学生直观感悟“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再者利用“元朝的统一是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这一辩题,充分发散学生思维。最后引用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深化“统一”的现实意义。

三、教后省思:从人出发,在探索中落地时空观念

历史是人的历史。自然时空、社会时空和意义时空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因此,本课将知识点放置于这三个维度,以三个关键性人物为线索,整合重构该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重返特定的“社会时空”,梳理“自然时空”的历史事件,加深他们对“统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理解。与此同时,本课的教学设计将五个核心素养有机融合,唯物史观、史料论证、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皆有体现,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独有的核心素养。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剖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结合五大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时空观念的内涵,实现有效教学,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马维林.历史课程目标中“时空观念”的理解维度[J].教学与管理,2017(25):55-58.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