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探讨

2020-06-23潘堃盈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5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改进措施音乐教学

潘堃盈

【摘要】  音乐是人创作出来的艺术,赋予人类的情感,其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能打动人心。而音乐教育的作用就是凭借音乐本身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对学生进行塑造和培养,使人具有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也是学校开设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德育,作为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其作用不言而喻。本文主要以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为主要对象,分析了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从而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一一提出改进措施,为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德育渗透 高职院校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5-004-03

时代在不断进步发展,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生活也被大大的提升了。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其精神生活面貌必须积极向上,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学习和生活各方面丰富精神生活的事物。而音乐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精神文化的方式,其价值是引导和塑造学生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对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进行探讨,全面推进高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相关概念

(一)音乐教育的概念

音乐教育,就是以音乐为素材达到教育育人的目的。广义的音乐教育,是指以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劳动为基准而衍生出的音乐。狭义的音乐教育就是我们通俗的认为以音乐为素材来教育育人的活动,根据范围可以音乐教育分为家庭、学校、社会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主要包扩专业音乐院校教育和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而专业音乐院校是专业培养音乐人才的机构,主要涉及音乐表演的基本理论、音乐表演、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等等。

(二)德育的概念

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素质等方面,通过一定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加以影响社会人员的活动,统称为德育。有2种含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校德育工作就是狭义的概念,广义的德育就是按照范围区分社会、社区、学校、家庭等方面德育工作。

(三)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音乐的表达是时空结合的非语言形式,因此将其用于道德教育也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效果。音乐的语言从情感的方式开始,并遵循情感的逻辑。要表达的内容不直接像文学语言描述那样,而是情境复制。各种音乐中的不同情境模式已成为情感传递的普遍符号。人类的情感的复杂性,音乐作为人类表达多种方式中最常见一种。

二、高职学生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现状

在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如今,除美术学院外,许多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中还逐步开发了音乐欣赏选修课或有限选择课程,包括音乐欣赏、中外音乐欣赏、流行音乐欣赏、中国民歌欣赏、和器乐兴趣学习课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而且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奠定了基础

如今,在倡导素质教育时,艺术在高校中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提高。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正在蓬勃发展,各种艺术比赛、艺术节和艺术专题报道陆续举行。这些活动以各种形式满足了学生对音乐、艺术和文化的渴望,使学生了学习外还丰富了课外活动,拓宽了知识面、消除了疲劳,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并提高了学校的艺术氛围。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许多高校开展了“高雅音乐”进入校园等一系列活动。此举受到了师生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促进青年的旋律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主题,许多高校以各种形式和平台开展了主题音乐活动,如“红歌大赛”、“感恩教育”和“走进伟人”。为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回应和支持。

(二)音乐审美过程中让德育潜移默化

当前,中国的素质教育正在大肆宣传,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如火如荼。作为美育的主要战场,音乐教室应首当其冲。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认真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并努力培养具有完美个性的新世纪接班人!美好的处境对情感发展具有强烈的诱导作用。黑格尔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应该渗透到整个教学环境中的美感。教师要注意营造优美的教学环境,这不仅是音乐学科特色的需要,也是美育的需要。它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专业音乐教室、音符黑板、课桌椅和其他必要的教学设备,以营造最美丽的教学氛围;该软件包括优美的黑板书写、旁白、表演、和其他教学能力。通过音乐变化,学生可以置于优美的氛围中,并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特定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音乐的初步感受是基于多次的聆听和欣赏。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唱歌、玩耍、听音乐等活动获得对审美对象的初步认识。但是,声音的感知還不够。在体验过程中,有必要用理性的知识来加深这种体验。

一般而言,歌曲的曲调和歌词通常具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并且相对容易理解;对于某些器乐作品,尤其是无题作品和现代音乐,学生在理解上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提示和解释,以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力使思维活跃和有针对性。

简而言之,音乐通过动荡的音调,放松的节奏,起伏的强度,缓慢或快速的速度以及丰富多彩的音调来表达人类丰富的情感。音乐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艺术。长期以来,在音乐之美的影响下,他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养成健康的审美品味。

(三)思想政治工作者逐渐认识到音乐的德育功能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离开实践的理论是被动的水和没有根的树。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学校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积累经验,更好地组织教育,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教给学生。而且我们目前的状况严重地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实践经验太少。特别是在音乐教育中,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完全不同。音乐课更具娱乐性。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才能实现“寓教于乐”和“游戏式教学”,以使课堂音乐井井有条。如果音乐老师的专业技能特别好,但是他不能应付班上学生的烦恼,那么不如不参加教育,不如让人们欣赏他的歌声。因此,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应不断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很重要,但教学方法和经验也很重要。实践和掌握知识对老师同样重要。

因此,为了使音乐继续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闪耀,并继续在教育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有必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挥其“独特”功能,以便它可以真正地应用于生活。

三、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方法认识片面

美育旨在提高大学音乐教育中学生的音乐水平和素养。实践表明,音乐课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品格中所起的作用是最直接和不可替代的。一些高校德育工作者对音乐课的方式和课程内容没有足够的思考和研究,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习要求,这使音乐课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忽视了音乐特点。给非专业学生盲目从事专业教学;另一个极端是将音乐课程与政治任务联系起来。较高的级别组织红色歌曲比赛,音乐课训练学生唱歌红色歌曲。教学质量长期处于低位徘徊,谈论道德教育的功能是不可能的。

(二)音乐教师德育意识相对薄弱

尽管从师范大学毕业的音乐老师已经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和心理教育,但他们知道作为一名老师,“教书育人”是第一位的,并且理解了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会过分注重专业、音乐课的设计和教学形式、手段等方面的研究,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专业素养,从而掌握音乐知识。如何更好地教给学生,如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感,表演并创造音乐中的美感。但是,关于如何利用现有的音乐资料、俱乐部音乐实践、音乐和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研究很少。即使在通常的音乐教育和教学中结合某些音乐材料提出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要求,但这些要求相对肤浅或无法实现。从音乐教师的角度来看,学生的道德教育与其自身关系不大。他们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应该是学校和班级的事、校长和学生德育主任的工作、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因此,音乐教师没有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德育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教学方式及手段单一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发展必须突出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特色,着眼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音乐道德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渗透也应围绕这些因素进行。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工作者应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优化和整合音乐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音乐艺术和德育内涵,建立系统的音乐德育教学体系。完善的音乐道德教育体系,可以使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更大,在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方面更具特色。显然,在现有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发展中,音乐教育资源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整合,而是分散在音乐道德教育的渗透中。这种教学发展也使得音乐教学难以形成完整的教学结构。它未能将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因素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在宏观思维中形成鲜明的思想特征。因此,根据目前音乐教学与高等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融合现状,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音乐道德教育系统平台尤为关键。

四、增强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措施

(一)全面认识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方法

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增强音乐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意识,科学规划教学内容,深入探索音乐课中的德育因素,使学生了解音乐课的教育意义,从而使音乐课的教学意义更加深刻。道德情感可以得到升华,并且可以对新观念进行理解。音乐老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德育方法,运用爱国歌曲,革命性传统歌曲和民族歌曲等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继承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重老师,并实现音乐教育和德育。德育在音乐课中渗透的关键是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作品中德育各方面的表现,引导学生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丰富思想和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非常有力。一首歌(音乐)通常包含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应该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来深入探究音乐歌曲中的内在思想和情感教育因素,并使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向学生充分展现这些思想和情感,以便他们可以在沉默的道德教育中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达,并在情感上得到锻炼,受到道德影响和精神启发。

(二)增强音乐教师德育意识

音乐教育将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变为生动,直观和感性的形式。它所包含的思想政治内容,伦理道德内容可以使学生净化心灵,改善道德情操,改善人格并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同时增强音乐的审美体验和表现力。音乐教育的核心是美学。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教育人们。音乐教师应充分揭示音乐在教育和教学中音乐的各种元素(旋律,节奏,和声,音调,音调,力量等)的表现,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感受到音乐中令人感动,令人兴奋和富有表现力的部分,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知音乐,然后产生情感上的反思和情感体验。

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发展教育为突破口,从精妙之处入手,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实施德育工作。全校师生了解德育工作,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形成内部协同作用,共同教育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艺术并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启发智慧、培养情感,让学生感受到美、发现美,并利用美术音乐中的美艺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三)教学方式及手段的多样化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音乐教育的需要。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享受教学的乐趣。现代教育技术给音乐教学带来了重大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能力和空间,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并采用“启发式”教学。灵活运用讨论、议论、示范和实验教学方法;使用图示的教学方法,例如插图、图片和挂图;问答教学方法,例如提问,设问、疑问、留问等;具体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深入挖掘教科书中的德育教材,结合音乐教育形式开展德育工作,如在歌曲教学中体现爱国主义,在欣賞教学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爱,在音乐实践中体现集体主义等。有必要深入研究适合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方法。教育和教学中最令人恐惧的事情是死搬硬套,因此我们需要老师让学生学习知识,自觉地理解德育的真正含义,并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不断改进他们有意识地进行自觉教育的能力。

五、结论

音乐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这是一种无形的语言,也是一种美妙的语言。始终舒缓人们的思想。德育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它总是与人们的表现相矛盾。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它与德育完美结合。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完善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完美地将德育的内容和形式落实到“一首美丽的歌”中,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自由地接受音乐理想。为了达到德育的目的,德育在音乐教育中得到了微妙的完成。

[ 参  考  文  献 ]

[1]鲁洁著.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人民出版社.2017(11):12-13.

[2]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9(9):29-30.

[3]焉树芬.论音乐的德育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6):45-46.

[4]阿顺德.浅谈音乐教育的独特性[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18(8):27-28.

[5]王小琴.从学校德育教育的衔接与深化看德育体系的构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12):18-19.

[6]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19(7):14-15.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改进措施音乐教学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