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课堂“慧学”初探

2020-06-23石娟娟

文理导航 2020年20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学生

石娟娟

【摘要】慧学课堂,是一种高效、优质的课堂类型,其核心特征是注重情感的交融性、直抵思维的深刻性、用合作共享引导学习,让课堂延伸到课外。针对小学信息技术科目,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策略构建慧学课堂,让学生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慧学课堂;学生

当前,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的进一步落实,信息技术教学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全面优化教学模式、重组信息技术课堂,实现“慧学”课堂的核心目标。

一、营造和谐氛围,拉近师生关系

所谓慧学课堂,指的是一种以促进学生智慧发展为核心目标的课堂类型。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在沉闷、枯燥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很容易受阻。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平等沟通、积极互动,为学生构建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这样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对构建慧学课堂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教学主题活动“文字输入比赛”时,由于这节课主要是巩固输入指法,意在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多半会引导学生通过金山打字通练习打字,但这种打字模式相对枯燥。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用更加趣味的方式引导学生。首先,教师先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明星?”学生争先恐后回答,有的说喜欢易烊千玺,有的说喜欢喜欢王一博,有的说喜欢肖战、还有的说喜欢赵丽颖。接着,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本子上,然后设计一个“我是小粉丝”的打字游戏,具体规则是教师随口报出一个明星名字或明星的代表作,然后由学生在键盘上打出来,看看哪个学生打得又快又准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打字练习。然后,教师将学生按照座位分为四大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打字比赛。教师需要加快语速,哪个小组成员完成得最快、完成得组员最多,就给一张星星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很开心地参与打字比赛,不仅不会感觉枯燥,甚至还会喜欢上打字的感觉,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为了实现慧学课堂,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通过良好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设计教学过程,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二、激励学生提问,鼓励深入探究

慧学课堂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允许学生表达自我,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提问是一种质疑精神的集中体现,更能彰显学生的自主性,是构建慧学课堂的基础条件。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激励学生深入探究。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才能得到锻炼。

例如,教学“画多边形”时,其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掌握“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成功绘制图形。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看看教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判断教学难点。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将图形的起始点与最终点进行连接?”这个问题很有讨论研究价值,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散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绘制多边形,同时谈谈自己的感受。很快,在一番操作之后,有的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图文演示很快完成操作,而有的学生却频频出现状况。此时,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操作,看看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用其他方法实现目标。终于,在反复试错中,学生发现之所以没有办法实现起始点与最终点的链接,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双击多边形的最后一个顶点。在明确了这点以后,学生总算顺利完成了多边形的绘制,画出了完美的多边形。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提出质疑,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只有直击思维,促进思考,慧学课堂才能顺利实现。

三、建立合作小组,促进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这意味着教师不能只讲解理论层面的内容,还要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去实践、去探索,让学生一边练习一边巩固所学内容,在操作中逐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而小组合作模式完全符合这一需求,有利于慧学课堂的构建。

例如,“创作演示文稿”这节课主要是总结整个演示文稿单元,属于主题活动课,意在帮助学生重新回顾演示文稿的创作流程。由于这节课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而且都是学生学习过的操作知识,因此,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模式,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检测和巩固。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兴趣、技能等因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对学生进行划分,确保一个组4-6人,发挥合作优势。其次,分组后,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一个背景:即将过六一儿童节,某班教师准备组织学生外出旅游,请同学们通过PPT制作一份旅游向导,介绍自己心仪的一个或数个旅游景点。在主题的引导下,小组学生通力合作,有的负责在网上搜集资料,有的负责下载图片,还有的负责文稿创作,有的负责制作演示文稿,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的教育趋势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这个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四、转化生活问题,促进学以致用

除了亲密的师生关系、思维的深刻性、小组的协同性,慧学课堂的另一特征是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生活是一个大课堂,更是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关注的重要层面。学生应具有基本的学习自由,教师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耳朵,确保学生能思、能做、能说、能听,实现教育自由。因此,教师不可局限学生的思维,而应该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例如,教学“花朵缤纷”时,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不妨从scratch软件的实际应用层面入手,积极引导学生,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先提出一个生活实际问题:学校打算举办新生入学大会。为了增添气氛,教师打算在大会之初播放《春天在哪里》,可是大屏幕的舞台效果却让教师犯了难,应如何让屏幕呈现花开满地、芳华无限的效果呢?在这一主题的牵引下,学生们跃跃欲试,很想发挥自我的才智。于是,教师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大胆尝试,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以及教材中的信息用绘图编辑器制作花瓣。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联系上节课学习的正多边形的脚本。有了教师的暗示,聪明的孩子很快进行知识迁移,让角色“花瓣”重复旋转一个72°,再用图章控件进行复制,顺利画出了一朵花。而其他操作技能不娴熟的学生,也在同伴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花朵的绘制,构造出了一个“花开世界”。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执着于课堂教学,而是要发掘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动力,进而愿意发挥自己的才智与创造力,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

总之,慧学课堂的核心在于“慧”字。为了构造智慧课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主动推陈出新,改变墨守成规的教学态势,用创新替代死板,用实践践行理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实现慧学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郭秀霞.淺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93-94

[2]梁婷婷.巧用翻转课堂,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61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江苏南通226400)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