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傩面造型在当代梳篦外形上的研究与应用
2020-06-23罗悦萌
罗悦萌
(辽宁科技大学,辽宁 鞍山 114051)
一、傩面造型的历史价值
(一)傩文化的起源及历史演变
傩文化作为中华人文始祖文化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傩文化的起源要追溯到上古时期,人们对于天灾和疫病普遍没有正确的认识,脆弱的人们将一切归结为鬼怪在作祟,于是他们带上或恐怖或威严的面具,大声发出“NuoNuo”的声音试图驱走鬼怪,来求得生活的安定,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仪式,人们将这种仪式称为“傩仪”。随着时间的推移,傩仪的历史形态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内涵也在不断为人们所丰富,从最初的的祈求风调雨顺,到后来为死去的帝王送葬,从最初的请神驱鬼,到后来以娱乐和丰富生活为目的,傩仪的形式也在不断丰富着,并由此不断衍生发展出了“傩戏”。傩戏是傩文化在民俗活动中最为直观的表现,人们在仪式中载歌载舞来祭谢神灵,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所佩戴的面具造型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最初凶神恶煞的妖魔形象,到各种神明和灵物,甚至是话本中的大英雄,傩面的造型不断丰富着,其中得以研究的历史价值也在不断深化。
(二)傩面具造型的历史价值
傩面具作为一个贯穿了傩文化从始至今的重要承载部分,其研究价值首先要从其作用谈起。傩面具主要被使用在傩仪、傩戏的演出过程中,从表面看来,傩面具作为实体道具,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从更深刻的角度来看,傩面具被赋予了一种神性,是对具有强大力量的神灵化身的体现,这就在傩文化中增添了些许宗教的影子。傩文化在儒、释、道乃至于佛教的影响下,无论是从其仪式的本身,抑或是傩面具的造型演变,都可以在其中追溯到我国宗教体系的发展历史。无论是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还是从人文历史的角度,甚至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傩面具中的图腾崇拜、神祇象征、通灵媒介、隐己特性等等,都具有丰厚的历史研究价值,从这些深层次的角度分析,傩面造型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封建非科学式的象征,它更蕴藏着深刻而复杂的文化要素,具有深厚的历史研究价值。
二、傩面的造型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傩文化的诞生历史久远,傩面具的造型种类也受到地域影响分化严重。傩面造型作为一种传统的造型工艺,手工艺人通过制稿、雕刻、着色、上漆等一系列制作工序,创造出各种造型多样、生动有神的傩面造型。随着历史的发展,傩面的造型种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但总体来说,可分为人、神、兽三种类型,而这三种类型,也都有着更详细的分类和不同的寓意及文化内涵。
人物造型的傩面寓意是最好理解的,因为这类造型的傩面是受到民俗文化和偶像崇拜等思想的影响,造型一般选用话本中的人物形象,例如关云长、孙悟空等等。这一类傩面造型更贴近于生活,少有鬼神的灵异色彩,所以人物造型的傩面诞生较晚,而且主要被运用于傩戏之中,起到祈福和娱乐的主要效用。
神明造型的傩面一般被分为两个大类,一种是正神,另一种是凶神。正神类包括傩公傩婆、和合二仙等,这一类神祇一般性格和善,所以它们的傩面造型一般被刻画得面目慈祥,宽脸长耳,和蔼可亲,比起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祇,更像寻常人家的阿公阿婆、少男少女。这一类正神傩面一般被用于酬神一类的仪式中,感谢神灵对人间的护佑以及祈求未来的平安顺遂。凶神造型的傩面一般选用开山开路、钟馗魁星这一类勇猛凶悍的神祇,这一类傩面整体形象极尽夸张,咄咄逼人。手工艺人在雕刻时一般会将其面目刻画得鬼面獠牙、暴珠竖眉、满面煞气、狰狞可畏,竭力体现其凶神恶煞的人物造型。凶神形象的傩面无论是在请神驱鬼还是还愿祈福,抑或是在送葬祭祀中都可以使用,因其凶煞的傩面造型最能与傩仪的本质目的相切合,是最为常见而广泛使用的傩面造型。
兽形面具主要诞生于人类文明早期的动物崇拜。原始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动物,同时又认为动物相较于人类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和更迅捷的速度,当人类在与未知的自然灾害和鬼怪的“战斗”中,人们希望能够借助动物的强大力量甚至于化身为兽藉以取得胜利,所以兽形面具一般不将某一种动物作为主体,而是从林林总总形态各异的猛兽中各自取出一部分来融合成一种新的兽类造型,这就形成了早期原始神灵的形态。原始人类渴望获得这些兽类超越于人的能力,这种自然崇拜不仅在兽形面具的造型上可以观察到,甚至于在早期人类的图腾崇拜和融合中也可见一斑,在这种条件下,十二灵兽的造型也应运而生——甲作、巯胃、雄伯、腾简、揽诸、伯奇、强梁、祖明、委随、错断、穷奇、腾根。这十二灵兽的造型中或多或少都融合有各种猛兽的影子,人们将这十二灵兽的造型刻画在傩面上,寓意将这些兽类的能力附于自身,在驱疫除鬼的过程中获得胜利。
三、傩面造型在梳篦外形上的应用研究
(一)梳篦文化
梳篦,在古文中又称“栉”,是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中国古代兴蓄长发,梳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爱美的姑娘们更是梳不离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插梳为饰的社会风气。除去装饰效用外,梳篦还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佛教中将头发称作“三千烦恼丝”,人们认为梳篦不止可以理顺头发,也能将烦恼和忧愁解除。同时在语言崇拜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人自古就有从谐音中趋吉避凶的民俗习惯,梳子“顺发”的效用可与顺利发财等美好寓意相联系,甚至在周公解梦中,都有相关梳子的解释。恋爱中的男女相互赠送梳子,不仅有相思和挂念的含义,更能体现彼此间的亲密和向往白头偕老的寓意。正如一句俗话所讲“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这都是人们在梳子这一小小的生活物件中,所寄托的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中国传统梳篦作为一种实用性与审美价值相结合的造型艺术,不只在其装饰性功能和工艺价值层面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精神内涵,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设计思路
在这次设计中我选用傩面造型与梳篦这一物件外形相结合,一方面是取自两种文化中趋吉避讳的精神内涵,傩面产生于巫傩活动,其造型本身就有驱逐鬼怪、祈福请愿的含义,而梳篦在民间又有解脱烦恼、顺心遂意的美好寄托,甚至民间广泛认为,桃木制成的梳篦具有祛病消灾、伐邪制鬼的功效。从另一方面来说,无论是傩面具还是梳篦都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将这两者造型相结合,不仅可以为其中的美好寓意锦上添花,同时也是一种打破传统造型的思路,增强产品的装饰性及美观性,更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图1 傩面造型的梳篦设计
面具文化曾在孕育出原始文明的绝大多数地区都产生过,其中以包括亚洲、非洲、美洲的墨西哥等地区在内的面具文化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代表性。在隔海相望的日本,传统面具造型“能面”被作为一种民族的文化符号而受到广泛的保护和普及,无论是日本的神社还是博物馆,抑或是图书馆和商店街,甚至是卡通动画和游戏,“能面”的造型元素几乎无处不在,这种国民性的普及使日本人民从儿时起就有机会接触到本国的传统文化,也正是这种普及才使得日本传统的面具文化没有发生断层,其基本造型仍留有清晰的保存和分类。
此次的傩面造型在梳篦外形上的应用设计,我选用桃木作为雕刻的主体,桃木在民间文化和信仰中有着镇灾祛邪的效力,古代人也称桃木为“仙木”,选用桃木作为材料可以更好地贴合傩面造型驱疫除鬼的核心内涵,也同梳篦顺心遂意的美好寓求相匹配。在桃木雕刻外形的基础上,保留一定的木料原色,适当选用鲜艳、古朴的色彩进行着色,在讲究色彩搭配协调朴实的同时,力求体现傩面人物或威严、或仁慈的角色特征。除此之外,我在造型选择上采用了傩面中比较常见的几种形象,并以自己的理解对造型进行了微调和修改,旨在让人看到这款设计的同时就可以联想到傩文化,以加强普通消费者对傩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图1)
这款傩面造型的梳篦设计,我在保留了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尽量体现设计的美观,无论是作为生活用品使用,还是作为摆件收藏,抑或是作为礼品送人,都具有一定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同时也希望能在这个设计中,向他人普及傩文化及梳篦文化,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繁荣,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贡献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四、结语
傩面造型的精神核心在于驱疫除鬼、镇灾祛邪,与之相结合的梳篦也有着顺心遂意的美好寓意,两种文化的结合不仅仅是一种大胆的创新,更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强烈诉求。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需要的不仅仅是书面意义上的保护,更需要的是能够深入民众中去普及。只有让中国传统文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让消费者买账,让这些文化成为一种国民性、符号性的存在,这些逐渐走向没落的传统文化,才能够重新走向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