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及并发症研究

2020-06-23黄友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13期
关键词:徒手血氧饱和度

黄友辉

(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在急诊科室当中,经常会发生患者心脏呼吸骤停现象,而且这类患者起病较急,病情发展速度十分快,若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则会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3]。因此,在患者出现心脏呼吸骤停之后,需要立刻对其进行心肺复苏。以往临床上在进行心肺复苏治疗时,常应用徒手心肺复苏法,而心肺复苏效果和医务人员抢救经验、抢救速度以及准确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且这种抢救方法对于抢救者来讲,不仅会消耗大量体力,而且需要较多的医护人员。若在某个时间段同时出现数名患者发病的情况,由于缺乏相应的医护人员,则会对患者抢救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在长时间复苏方面,越来越多的使用心肺复苏机,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应用心肺复苏机的效果与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 年1 月我院引进心肺复苏机,本研究以2015 年5 月至2019 年8 月为研究阶段,其中2017年1 月至2019 年8 月采用心肺复苏机进行抢救为实验组;2015 年5 月至2016 年12 月未采用心肺复苏机,为常规组。随机选取2 个阶段一般资料相匹配的各23 名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常规组男性患者12 例,女性患者11 例,最高年龄为75 岁,最低年龄为 25 岁,平均年龄为(53.1±0.2)岁,其中 1 例患者为药物中毒,1 例患者为电击伤,7 例患者心血管病,2 例患者脑血管病,12 例患者不明原因;实验组男性患者13 例,女性患者10 例,最高年龄为72 岁,最低年龄为 22 岁,平均年龄为(52.7±0.5)岁,其中 2 例患者为药物中毒,1 例患者为电击伤,8 例患者心血管病,3 例患者脑血管病,9 例患者不明原因。对比两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均应用常规气管插管方式,根据心肺复苏指南中的要求,对患者实施复苏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先按压患者胸外心脏,其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每次的按压深度应当超过5cm,并由多名医护人员实施轮流按压,每个2min 更换一名医护人员,连续进行按压30min。另外,应用呼吸机实施辅助呼吸治疗,设置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0-12 次,氧流量设置为80%至 100%[4-6]。

实验组:先由医护人员按压患者胸外心脏,根据心肺复苏指南中的要求,对患者实施复苏治疗10-30s。应用多功能心肺复苏机(河南迈松医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规格型号:MSCPR-1A)继续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将机器按压深度设置为5.5cm,将按压频率设置为每分钟100 次,持续进行按压30min,并应用呼吸机实施辅助治疗,将呼吸机呼吸频率设置为每分钟10-12 次,将氧流量设置为80%-100%。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情况,其中包括自主循环恢复、收缩压及血氧饱和度,存活时间>24h与出院存活率;比较两组心脏骤停患者在抢救成功之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包括气胸、肋骨骨折、肝脾胃破裂、胃胀气等。

1.4 统计学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对比

实验组收缩压及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对比两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

实验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及存活时间超过24h抢救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存活率无明显差别。见表3。

表1 对比两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及血氧饱和度( )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及血氧饱和度( )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血氧饱和度

表3 对比两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n(%)]

3 讨 论

以往在临床上抢救心脏呼骤停患者时,常采用徒手心肺复苏法。该方法是有三个不同的步骤组成,分别是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以及开放气道[5-6]。当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的时候,可以不用进行人工呼吸。在使用徒手心肺复苏法过程当中,抢救者需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巧,确保自身手臂可以垂直在患者胸部,并且还要保持一致的按压深度与按压频率,这种抢救方法对于抢救者的技巧与经验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若抢救者在抢救时,按压力度比较大,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骨折现象;若抢救者的按压力度较轻,则不能达到理想的心肺复苏效果。故而,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过程中,使用徒手心肺复苏法的治疗效果比较差。

心肺复苏机抢救患者相比于人工抢救技术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其能够减少抢救人员的疲劳状态,并克服由于操作者操作不当导致的各种事故的发生,且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且可以增加静脉回流成功率,提高左室充盈压力,增加心排血量,并可以改善心肌灌注,有效升高主动脉压,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性能。

本次研究显示,在抢救成功之后,常规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1%,实验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实验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收缩压及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存活时间>24h 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利用心肺复苏机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气胸、骨折等并发症风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这主要是因为在使用心肺复苏机时,能够保持一致的按压深度与按压频率,能够让患者胸骨受到均匀压力,进而避免出现在应用徒手心肺复苏法中由于受力不均匀,而导致患者出现气胸、骨折等不良并发症。由此可知,应用心肺复苏机不仅能够提高心肺复苏效果,而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以自主循环恢复及存活时间超过24h 抢救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出院存活率情况作为结局指标进行分析心肺复苏机相比于徒手按压并两者同样有效。

综上所述,在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过程中应用心肺复苏机来进行心肺复苏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抢救成功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时间超过24h(ROSC),虽然出院存活率与徒手复苏没有显著差异,但心肺复苏机有利于节省人力,特别是对于急诊科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复苏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徒手血氧饱和度
糖臬之吻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浅论
徒手攀岩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徒手“撕开”原子弹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病房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徒手深蹲,练练你的臀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