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县老年居民养老现状调查分析
2020-06-22蒲丹王小清王金莲李鑫母衡龙霖
蒲丹 王小清 王金莲 李鑫 母衡 龙霖
【摘 要】 目的:了解西充县老年居民的养老现状,为社会养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利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对西充县60岁及以上的227例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地区老年居民对养老模式的选择以家庭养老为主,占77.1%(175/227),其次是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分别占12.3%(28/227)、10.6%(24/227)。同时,52.0%以上老年居民的养老需求以生活照料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为主。结论:相关部门在制订养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老年居民的养老模式选择及养老需求,积极发展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服务事业,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
【关键词】 老年居民;养老需求;养老制度;养老模式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endowment situation of elderly residents in Xichong county
Pu Dan1, Wang Xiaoqing2, Wang Jinlian1,2, Li Xin2,Mu Heng3, Long Lin*1,2
1.Nursing College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2.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3.Imaging College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elderly care for elderly residents in Xichong county,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pension system. Methods: Self.made questionnaires and convenient sampling were used to conduct surveys of 227 residents aged 60 and above in Xichong county. Results: The choice of old.age residents in the area is based on family pensions, accounting for 77.1%(175/227), followed by institutional pensions and community pensions, accounting for 12.3%(28/227)and 10.6%(24/227)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more than 52.0% of elderly residents rely on life care services and health care services for their endowment needs. Conclusion: When formulating the pension polic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e choice of old.age residents' pension mode and the need for old.age care, actively develop old.age care services based on family pensions, supplemented by social pensions, and improve the well.being index of the elderly.
[Key words]Elderly residents;Endowment demand;Endowment system;Endowment mode
按国际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10.0%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早在20世纪末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具有老化速度快、老龄人口规模大、未富先老等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的特点[1]。同时,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历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而我国情况则截然不同,人口老龄化呈“城乡倒置”现象[2]。从1980年至2010年,我国就完成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达到的人口年龄结构转变[3]。中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让养老问题变得更突出更具挑战性[4]。根据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5]。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地处川东北,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有60岁以上老人14.3万人,占总人口的21.74%,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老龄人口众多,养老资源配置不合理,将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为了解该地区老年居民对养老模式选择、养老需求的现状,推进社会养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笔者对西充县227例老年居民进行了问卷調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对西充县的县城、双风镇、仁和镇、莲池镇、凤鸣镇、太平镇60岁及以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西充县居民;2)年龄≥60岁;3)知情同意,自愿参与调查;4)认知、智力、精神、表达能力正常。排除标准:1)非西充县居民;2)年龄<60岁;3)无意愿参与调查;4)认知、智力、精神、表达能力异常。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根据相关文献,采用自行设计的“西充县老年居民养老需求调查表”,包括: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常住地);生活状况(居住情况、经济收入情况、养老困扰、养老模式选择、孤独情况等);养老需求(需求服务选择、意愿养老费用、理想养老位置等)3部分内容。
1.2.2 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运用匿名调查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人员获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并当面解释问卷目的、内容、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问卷由本人完成(如果调查对象因文化程度、肢体健康等原因不方便填写,可由调查人员帮助如实填写),并当场回收。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30份,其中有效问卷227份,问卷有效率98.7%。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17录入有效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包括一般统计描述、率的计算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70.57±6.97)岁;性别比例:女性占48.9%,男性占51.1%;配偶情况:有配偶占76.2%,无配偶占23.8%;常住地:农村占41.9%,城镇占58.1%;受教育程度覆盖各个阶段,包括未上学、小学、初中及以上,其比例分别占45.8%、31.7%、22.5%。
2.2 生活状况
2.2.1 老年居民居住状况 调查对象主要与配偶居住为主(50.7%),与子女、子女和配偶、单独居住、其他方式的居住情况较少,分别为17.5%、16.3%、13.7%、1.8%。
2.2.2 老年居民经济收入 经济收入来源途径以子女赡养供给(66.5%)为主,其次为养老保险(29.1%)、低保(28.2%)、退休金(26.4%)、自己劳动所得(19.4%)、政府福利补助(11.9%)、其他方式(7.9%)、老伴供给(6.6%)、房屋租金(2.2%)、股份红利(0.9%)。调查对象具体经济月收入情况见表1。
2.2.3 老年居民孤独情况 在调查结果中,大部分老年居民(59.0%)“没有或很少感到孤独”;34.4%的老年居民“小部分时间感到孤独”;6.6%的老年居民“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感到孤独”。
2.2.4 老年居民养老困扰 调查结果显示:63.8%(145/227)的老年居民存在养老困扰。具体内容及比例见表2。
2.3 养老模式选择情况
2.3.1 养老模式选择及影响因素 该地老年居民以选择家庭养老为主,占77.1%(175/227);选择机构养老占12.3%(28/227);选择社区养老占10.6%(24/227)。其中,影响老年居民家庭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有67.6%(119/227)的老年居民选择“习惯和家人一起生活”因素;有46.6%(82/227)的老年居民选择“方便子女照顾”因素;有35.8%(63/227)的老年居民选择“经济”因素;有29.5%(52/227)的老年居民选择“为家庭提供一份帮助”因素;有7.0%(16/227)的老年居民选择“其他”因素。
2.3.2 机构养老类型选择情况 选择生活照顾类机构(65.4%)明显高于选择医护养老类机构(34.6%)。机构养老关注问题情况:57.1%的老年居民首先关注费用;其次有53.5%的老年居民关注医疗水平;50.2%的老年居民关心服务质量;46.4%的老年居民关心住宿条件;42.9%的老年居民关心饮食问题;同时,对养老机构的环境、地理位置、安全等也有一定关注。
2.4 养老需求情况
2.4.1 养老需求服务选择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老年居民养老需求中,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和参加社会活动。具体情况详见表3。
2.4.2 理想养老位置 大多数老年居民(48.0%)选择郊区;选择市区占13.0%;选择变换养老地点占24.0%;对养老地理位置持无所谓态度占15.0%。
2.4.3 机构养老费用意愿 大多数老年居民(65.4%)养老费用意愿为500~1000元;30.8%的老年居民养老费用意愿为1000~2000元;3.8%的老年居民养老费用意愿为2000元以上。
3 讨论
现今社会,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养老问题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使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更为复杂[6]。养老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日常生活的状态,不能认为养老是和其他生活形势完全割裂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7]。因其是生活状态,有必要了解现在老年人的生活状态。现阶段,居家养老是具有广泛的文化认同的养老模式[8]。在调查结果中,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因其月收入低且大部分来源于子女,加上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模式。同时,选择家庭养老模式有许多影响因素,其中,习惯与家人生活、为家庭奉献与方便子女照顾是主要因素。
生活状态会影响一个人的观念,进而影响老年居民养老模式的选择[9]。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他养老方式也将成为主流,给老年人提供生活、医疗、心理陪护等多项服务。在调查中,仍有部分老年居民选择机构与社区养老模式,并对养老机构与社区的类型、费用、理想位置、服务内容、医疗、住宿、环境等有较多需求。其中,对于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费用是其考虑的首要因素。
综上所述,为满足老年居民的不同养老需求,提高老年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建議政府根据当地老年居民养老实际现状及特色,采取多元养老模式,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养老模式;充分考虑老年居民的需求和建议,提供适宜的养老服务项目,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养老相关知识宣传,给予老年人更多专业照护,提升养老生活品质;解决养老费用问题,加大养老建设资金投入,完善各种养老保险制度,减少老年人的养老开销;严格保护及合理运用养老保险资金,使养老保险居民真正获益;建立相关养老制度与规定,保障老年居民养老权益,真正落实居民养老。
4 建议
4.1 完善养老制度
政府层面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制度来保障老年居民的养老权利与养老质量。如:医保、农保、低保、社保等,让老年居民能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4.2 建立相关养老法律
自1992年民政部颁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之后,全国各省区的社会养老保险办法都是在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而形成,而不满足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因此,应建立具有地区针对性的养老法律,解决养老问题及保证养老制度良好运行。
4.3 建立多元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是具有广泛文化认同的养老模式,针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障水平较低,家庭养老城乡、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家庭养老与城市养老结合程度较低的问题,结合日本和韩国家庭养老发展经验教训[10],要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养老,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养老模式,最终实现老有所养。
4.4 加大投入养老建设资金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投入养老建设资金的比重较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养老质量有待提高。因此,应由政府带头,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养老建设,加大养老资金投入,完善养老基础设施,提高老年居民的养老生活质量。
4.5 推动我国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发展
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是多个产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事务,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因此,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快养老保险参与养老产业的总体工作部署与安排,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沟通,促进具体措施落实与完善,同时,加大税收、土地等政策的支持力度,为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提高绿色通道和优先支持[11]。
4.6 提高人民群众养老意识
社会养老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养老观念的转变,因此,政府及其相关人员应当加强养老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引导,以促使农村老年居民跟上时代的养老观念,真正了解、接受机构养老,提升他们对机构养老的认同感与参与度[12]。
4.7 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能力
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对老年居民的养老模式选择及需求等有直接影响,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的发展政策、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同时养老机构自身要完善基础设施的配置、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和工资待遇、融入对老人的人文关怀理念等,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改善养老机构的经营现状,发挥养老机构的社会福利性质,分担社会养老负担[13]。
4.8 推进以老养老与互助养老
当今国情,年轻人因年龄代沟与生存压力等原因,不愿与老年人打交道,养老陪护者一直缺乏。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以老养老与互助养老等举措,将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进行相对高龄的老人和相对低龄的老人一对一搭配,两人搭伴生活,彼此提供照顾与陪伴[14]。
参考文献
[1] 边恕,纪绪勤,孙雅娜.基于省际差异的人口老龄化模式与养老保障发展指数研究[J].公共治理评论,2016,(01):93.102.
[2] 赵强社.农村养老:困境分析、模式选择与策略构想[J].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16,11(02):88.116.
[3] 赵丽清.中国老龄化背景下城镇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6.
[4] 赵娜,方卫华.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需求与机构养老取向[J].重庆社会科学,2016,(05):56.65.
[5] 郁寰佼.老年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02):31.32.
[6] 蒋纹.浙江省城市老年居家养老需求调查与研究[J].浙江建筑,2014,31(03):1.5.
[7] 盧德平.略论中国的养老模式[J/OL].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4):56.63.
[8] 战歌.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养老保障制度的挑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9] 张彩华.村庄互助养老幸福院模式研究:支持性社会结构的视角[D].中国农业大学,2017.
[10]刘华伟.老龄化背景下中日韩家庭养老研究[D].吉林大学,2017.
[11]中国保险学会课题组,姚庆海,李连芬,等.我国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J].保险理论与实践,2017,(09):1.32.
[12]吴焕,聂丽.河南省新乡市农村机构养老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价值工程,2018,37(08):214.215.
[13]王臻臻.石家庄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7.
[14]陈帅,谢芳,赵敏.智慧养老创新管理中的四川省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四川劳动保障,2018,(S1):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