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020-06-22陈兰秀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定义培养策略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初中生批判性思维较弱的问题,论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冲破旧思维定势,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互改作业。

【关键词】初中语文 批判性思维 定义 现状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A-0124-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有效解放学生的思想,拓展学生的思维。下面笔者对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进行论述。

一、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时代在发展,一个国家要保有竞争力而立于不败之地,人才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2016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中关于“科学精神”有以下描述:“批判质疑,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此即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

不同的学者对批判性思维下的定义不同,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倡导者罗伯特·恩尼斯(Robert H.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是面对相信什么和做什么的决断而进行的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彼得·A.费希纳(Peter A.Facione)在《德尔菲报告》中指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笔者认为批判性思维可以理解为对观点、结论的审视、分析与查证,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可信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二、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

为了解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笔者曾采用问卷星对广西南宁、柳州、桂林和梧州3111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19.17%的学生批判性思维很差,有70.09%的学生批判性思维较弱,有9.21%的学生批判性思维较强,只有1.53%的学生批判性思维很强。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批判性思维较弱,这也许与当前教育制度有较大关系,也许是因为他们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越长,越习惯于服从,批判性思维越弱。以笔者所任教的初中语文学科来看的确有这样的趋势。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大多数学生受制于标准答案,不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并未去追究知识的来源,对外界事物缺乏好奇心,不会发现问题,不敢提问表示质疑,对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缺乏自信,那么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就难以体现,更别说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了。

三、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思维是一种能力和品质,而批判性思维又是一种高阶思维,基于目前初中生批判性思维较差的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加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只习惯于听从,不敢说多余的话,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此,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变“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多思多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有意识地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发言并多发言。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运用鼓励的教育语言。初中生大多非常敏感,十分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学生在课堂发言时如果不够准确、全面,教师应以肯定、鼓励为主。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才能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最后,语文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多种方式,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课堂,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此种课堂氛围中能以愉悦、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研讨,更容易出现思维的碰撞,有效提高批判性思维。

(二)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在课堂上仅囿于文本,迷信权威,只是注重积累知识,毫无创新可言,长此以往,学生将失去质疑之声。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就要不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冲破原有的思维定势。

1.引导学生开展创意朗读。在语文课堂中,朗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笔者发现,很多时候教师只是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环节而进行朗读,学生也已经习惯于教师要求而进行常规的朗读。更有甚者,有些语文教师干脆忽略这一环节,觉得学生读不好还耗费了很多课堂时间,不如在课堂上多讲解效率更高,殊不知这种方式往往禁锢学生思维,学生再无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其实只要教师在教学朗读中能创设形式多样的趣味朗读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创意朗诵,效果会出乎意料地好。以《卖油翁》为例,这篇文章从语言、神态等方面刻画了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个人的形象,再现了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人,陈尧咨骄傲,卖油翁谦虚。这是一篇文言文,若按照教学常规一味地分析讲解,学生会感觉“无味”。笔者倡导学生有创意地朗读,在读中质疑和收获。课堂采取多种朗读方式,如同桌互换角色读,小组读,团队演读,原文和译文对照读,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本剧演读……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说话的语气把握比较准,而且朗读积极性非常高,既读出了两人的性格,又读出了自己的感悟。学生大胆朗读,敢于突破常规,冲破思维定势,不是为了读而读。

2.引导学生逆向思考或多向思考。学生的思维定势常使思维发散受到限制,有时无法解决问题,这时,教师若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就会产生柳暗花明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展学生思路非常有必要。笔者曾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在导入环节就问学生:“看到晴朗而繁星满天的星空,你会想到什么?”七年级学生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嫦娥奔月、UFO、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接着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让学生思考:“诗人郭沫若想到了天上的街市、街市上的物品以及牛郎织女的生活。这些在现实中存在吗?”学生回答不存在,是诗人想象出来的。当提出联想和想象的区别时,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答出联想是由此及彼,想象是无中生有,还举出许多联想和想象的例子。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更让笔者惊喜的是,学生还提出诗人写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是错误的,因为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能在天街闲游的,只能一年见一次面。这个生成并不在笔者的预先设想中,没想到学生能提出这样的质疑,这与平时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分不开。

由此可见,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大胆思考,打破常规,增强学生的批判思维,促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课文内容,最终促使学生学会用全面、客观的标准看待问题。

(三)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必须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敢于质疑、批判。在學习《木兰诗》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古代,木兰作为一名女子,为何能代父从军?”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立马活跃起来。课堂上,笔者并没有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是顺着这个思维让学生继续发现问题,寻找探究点。学生分别提出了以下问题:一是古代女子不都是裹脚的吗?三寸金莲的女子怎能代父从军呢?(引导学生查阅古代女性裹脚从哪个朝代开始)二是木兰打仗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有官不当?当官一样可以照看父母呀?(古代有三从四德)三是阿爷怎么会是父亲呢?(引导学生查阅古代的称呼及地位)四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感觉特别假,有可能吗?(这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木兰这一原版人物到目前都没有定论)其实,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而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批判意识也会不断得到强化。

(四)引导学生互改作业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或完成开放性思维的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相互质疑、相互评价、相互打分、制定评分标准,让学生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断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相互批改作业可以让学生在习题中对自己或他人的思路进行批判,让学生学会审题、推敲,寻找隐含条件;通过分析找出错误所在及出错的原因;通过类似题目的比较,找出题型变换的异同。这样可以让批判性思维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要经过长期、不间断的训练才能慢慢形成。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语文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互享思维成果,让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明辨是非。

作者简介:陈兰秀,女,广西博白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定义培养策略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成功的定义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
教你正确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