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随迁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2020-06-22韦朝忠
【摘要】本文论述幼小衔接视角下做好随迁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依据随迁儿童幼小衔接阶段心理困扰的表现及危害、分析其成因,提出相关部门要统筹推动、村幼积极履责、城小主动担当、家庭科学作为等,共同提高随迁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随迁儿童 心理健康 幼小衔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A-0011-03
“随迁儿童”是指在原籍上完乡村幼儿园(以下简称为“村幼”),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到原籍所在县之外的城镇小学(以下简称为“城小”)读一年级的儿童。本文的“幼小衔接”既指一项工作,也指随迁儿童经历村幼大班到城小一年级这个时间段,因此,本文也用“幼小衔接阶段”的提法。為此,笔者将用“随迁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小衔接工作”“随迁儿童幼小衔接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替代“幼小衔接视角下随迁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但三个提法含义一致,都是指为了确保随迁儿童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心理健康,探讨村幼、城小如何衔接开展有关教育工作。
一、随迁儿童幼小衔接阶段心理困扰的表现及危害
随迁儿童在原籍读完村幼之后,仅过一两个月就到原籍所在县之外的城小读一年级,期间的巨大变迁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各种困扰,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化解,将会危害儿童今后的发展。
(一)主要表现
有一部分随迁儿童在幼小衔接阶段会出现各种心理困扰,具体表现为适应不良,即不适应“城小”的人际关系、教学要求、集体活动等。这些适应不良会引发一系列心理困扰,如焦虑、恐惧、压抑、愤怒、厌恶等。焦虑:由于适应不良,随迁儿童整日忐忑不安、焦躁烦恼。恐惧:主要表现为害怕社交、害怕学习等。压抑:主要表现为压抑自己的兴趣、情绪和行为,尽量不引起他人的注意。愤怒:难以忍受同学、老师、家长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要求,情绪爆发。厌恶:讨厌上课和进行课外活动,讨厌学校、同学、老师和家长等。
(二)主要危害
随迁儿童出现上述各种困扰,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化解,就会对其短期发展甚至长期发展造成危害。短期危害是指在两三年以内,随迁儿童在幼小衔接阶段出现上述心理困扰,如果任其发展,短期内就可能演变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卑、绝望、沉迷上网、逃学、打架斗殴等,成为问题学生。长期危害则是指三年以上乃至终生。如果随迁儿童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心理困扰在短期内得不到消除,日积月累,其心理问题经过固化,就慢慢演变成人格障碍、神经症、网瘾等心理障碍。笔者在从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根源可以追溯到他们作为随迁儿童从村幼到城小阶段的痛苦经历。可见,一个人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心理困扰,若得不到及时化解,其影响深远、危害极大。
二、随迁儿童幼小衔接阶段心理困扰的成因分析
造成随迁儿童幼小衔接阶段的心理困扰影响因素很多,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客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儿童身心特征、教育制度和城市文化等三个方面;主观因素表现为有关教育力量的主观努力不够。
(一)客观因素
1.儿童身心特征方面。从心理健康角度看,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缺乏心理防卫知识经验,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很弱,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帮助的意识和办法相对贫乏,遭遇困难处境和应激源时,其心理困扰难以及时化解,心理健康易受威胁。
2.教育制度方面。村幼与城小存在巨大差别,给随迁儿童心理健康带来巨大挑战。幼儿园与小学在环境布置、教育教学任务、主导活动及教学方式方法、作息制度、师生关系、教育要求和期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德国哈克教授用“断层理论”来揭示这种差别。这种“断层”哪怕是同一县域内的幼儿园和小学也客观存在,会给接受不到良好幼小衔接教育的儿童造成压力。至于村幼和城小,彼此之间的“断层”更大更深,对随迁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更显著。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现阶段的城乡差别仍然很大,村幼与城小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巨大差别;二是村幼与城小不在同一个县域,彼此的生源输送与接收关系不固定,影响双方密切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三是村幼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奇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极弱。
3.城市社区文化和学校文化中的不良方面。一方面,部分城市居民对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的种种歧视,会使随迁儿童产生焦虑、压抑、忧郁、愤怒等负性心理。另一方面,城小的一些管理行为以及少数师生,对随迁儿童做出差别化对待、歧视,甚至欺凌,更是随迁儿童心理困扰产生的主因。
(二)主观因素
1.政府部门对村幼和城小的心理健康教育衔接工作重视不够。如尚未建立跨县域、跨省域的村幼与城小之间的幼小衔接工作机制,尚未开展村幼与城小的幼小衔接工作情况督查。
2.村幼与城小的心理健康教育衔接工作不到位。一是抓衔接的主动性不足。根源是没有充分认识开展随迁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抓衔接的科学性不彰。少数村幼虽然较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都只是普遍性地抓,没有根据随迁儿童即将入学的城小要求来抓。城小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比较规范,但对化解来自村幼的随迁儿童特有的心理困扰重视程度不够。
3.随迁儿童家长的无力教育和无力监督,造成儿童心理问题迁延,甚至恶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但许多家长,他们各方面教育知识水平,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高,加上劳务忙碌,无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同时家长也无法发现孩子在村幼和城小的教育差别,对于监督幼小衔接工作情况落实不到位,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心理困扰得不到重视和及时化解。
以上主客观因素的交互作用,增加幼小衔接阶段随迁儿童的心理压力,心理困扰多发、危害严重。
三、加强随迁儿童幼小衔接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政府部门在幼小衔接中要统筹推动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儿童从村幼到城小就读人数大幅增加,随迁儿童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心理困扰等教育问题将更加凸显。政府相关部门要着手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开展研究。相关部门要发动专业研究机构和广大一线教师深入开展研究,尤其是选择随迁儿童比较集中、生源输出和接收关系比较固定的若干村幼和城小作为试点,开展随迁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研究,为全面、科学推进衔接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二是设计制度。相关部门要对随迁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体力量、责任分配、衔接关系、基本原则、工作方法、评价机制等,做出科学、权威的规定,使各方开展工作有章可循。三是强化管理。政府部门要加强布置、检查、指导、评估,促进相关各方协同抓好工作。
(二)村幼在幼小衔接中要积极履责
村幼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随迁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小衔接工作。一是要加强学习研讨,提高思想认识。村幼要安排幼儿园管理者外出参加相关培训,组织教职工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深入理解开展包括随迁儿童在内的、全体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引导全体教职工统一思想,认识到抓好随迁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儿童心理素质大幅提高,顺利适应城小教育要求,幼儿园扩大招生规模,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是要多措并举,提高整个“村幼”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要转变村幼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薄弱现状,综合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开展园内全员培训。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教师和保育员开展知识技能全员培训。第二,选送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能力培训,考取相关证书,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三,外聘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到园兼职,对幼儿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指导全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是在全面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扎实抓好大班心理健康教育幼小衔接工作。首先,通过函电询问、组织教师前往参观等办法,了解本园儿童所升入的城小对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地制订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其次,采用讲授与观看图片视频、角色扮演、绘本教学、音乐活动、团体辅导、行为训练、操作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质量。最后,重点对即将进入城小幼儿的心理困扰进行疏导,化解诸如负性情绪重、社交能力弱、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手机控”等心理困扰,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三)城小在幼小衔接中要主动担当
1.开展学习讨论,统一思想认识
全体教职工要认识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将是城小的主要生源,做好随迁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小衔接工作,这将是长期的任务,关系到城小教育质量提升、办学规模扩大、教职工幸福生活的大事。
2.主动开展幼小衔接
很多学校存在不主动积极抓幼小衔接工作的问题,遭到社会各界的批评。城小要努力克服这一现象,采取以下措施主动开展幼小衔接。首先给村幼提供信息,城小同意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申请之后,应主动联系随迁儿童所在的村幼提供本校历年随迁儿童的心理适应等情况,就入学准备向村幼提出建议。其次,利用暑假主动开展工作,可以举办针对随迁儿童的幼小衔接辅导班,给家长举办讲座、发放资料,接待家长和儿童参观学校。最后,主动到村幼实地开展衔接工作,组织担任一年级新生班级教学任务的教师,到儿童报读本校较多的村幼进行考察交流,与村幼教师面对面探讨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幼小衔接工作策略。
3.及时发现儿童心理问题并进行管控、疏导
随迁儿童心理困扰产生的时间,集中在进入城小之后的头一两年。为了防止幼儿心理困扰的产生、加剧乃至固化为心理障碍,城小要采取以下举措加以管控、疏导。第一,推行有助于随迁儿童心理健康的学校管理措施。比如保护容易引起歧视的随迁儿童的信息,采取减少随迁儿童与城市儿童物质差异的管理办法,降低随迁儿童的焦虑感和自卑感。第二,建设尊重、包容的班级文化。教师要树立榜样,带领全体学生包容随迁儿童的差异、过失和特殊习惯。第三,及时阻止、惩戒歧视、欺凌同学,尤其是欺凌随迁儿童的行为。第四,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宣传的基础上,要针对随迁儿童特有的心理困扰,组织开展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第五,构建心理支持系统。强有力的心理支持系统,对预防、化解随迁儿童的心理问题必不可少,对于心理自我调适能力极弱的幼小衔接阶段儿童而言,更是如此。城小要重视建立以下三个支持系统,帮助随迁儿童预防、化解心理困扰。首先,建立舆论支持系统。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表扬随迁儿童的“闪光点”,及时发现和表扬那些在言语和行动上尊重、帮助随迁儿童的城市学生,营造正能量的班级舆论。其次,建立学习支持系统。对于学习困难的随迁儿童,教师除了自己下功夫辅导,还要发动优秀学生帮助其提高学习成绩。最后,要建立人际关系支持系统。教师应关心交际能力差的随迁儿童,教给他们人际交往的技能,鼓励他们结交朋友,培养乐群情感,同时指导家长支持、陪伴孩子的成长。
(四)家庭在幼小衔接中要科学作为
家长要采取以下措施,助力心理健康教育幼小衔接工作。首先,要加强学习和提高修养,学习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先进思想和各种教育知识,掌握孩子成長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要加强为人做事的修养,堪当孩子的榜样。其次,要督促村幼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幼小衔接工作,平时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情况。孩子步入幼儿园大班以后,要向即将入学的城小了解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要求,提醒村幼改进教育工作。再次,利用暑假指导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在孩子入读城小之前的暑假,家长要积极带领孩子开展入学前的物质、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等准备工作。比如带孩子参观城小,与孩子展望或演练入学后的学习、生活、社交场景,纠正、弥补孩子在意识、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方面的错误或不足,克服恐惧心理,增强适应新学校的信心等。最后,配合城小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要经常观察、了解孩子的心理、行为情况,当孩子遇到烦恼时要倾听他们的倾诉,与孩子一起探究心理困扰的成因及对策,然后一同实施,切忌急躁和简单粗暴;教会孩子采用改变对事件的认识,通过深呼吸、积极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等办法化解负性情绪等。此外,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乐观自信、遇事从容应对的榜样。
(五)社区在幼小衔接中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区要对居民进行尊重、爱护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的宣传教育,纠正欺凌弱小的恶劣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总之,随迁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小衔接工作涉及各方面教育力量,各部门要各司其职、主动作为,加强协同、合力工作。在协同工作过程中,部门管理是引领,村幼教育是关键,城小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基础,社区服务是补充,应该精诚合作,共同提高随迁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邝宏达,徐礼平.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随迁儿童的界定及其关系[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7(2)
[2]张永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肖全民.学前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幼小衔接视域下随迁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和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ky157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韦朝忠(1966— ),壮族,广西东兰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