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正畸方法在治疗口腔正畸的临床疗效

2020-06-22卢桂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合力种植体牙龈

卢桂芳

广东省四会市中医院口腔科,广东四会 526200

口腔正畸以力的作用施加在牙齿与颌骨使其回移动至预期位置,同时支抗抵抗矫治力反作用实现正畸治疗[1-2]。因此支抗是提供牙齿矫治力的基础,能够对口腔矫正的成功率产生明显的影响。传统口腔正畸治疗多以牙齿作为抗基,但由于牙齿易移动效果不甚理想。新型口腔正畸技术微型种植体支抗,操作简单、体积小、植入部位灵活,可有效解决因牙齿易移动等问题造成的正畸效果不理想[3-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安氏Ⅰ类错颌畸形,伴有牙列轻度或中度拥挤;行X 线摄影检查符合口腔正畸治疗指征;行支抗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支抗治疗禁忌证;伴有口腔其他牙龈牙齿问题。经患者知情同意,并在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与监督下实施。将我院2017 年4 月~2019 年3 月收治的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口腔正畸患者30 例设为微型组,男13 例(43.33%),女17 例(56.67%),年龄16 ~28 岁,平均(19.3±1.1)岁。并选取同期采取传统正畸方法进行口腔正畸的患者30 例设为对照组,男13 例(43.33%),女17 例(56.67%),年龄16 ~28 岁,平均(19.1±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传统正畸:上颌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处带环,上口外弓制作口外支抗并每天佩戴超过14h,联合横腭杆加强支抗治疗,佩戴时间保证每日>14h,牵引力在200 ~300g。

微型组微型种植体支抗:浓替硝唑漱口(江苏晨牌药业有限公司,H20103473,规格0.2%×100mL)局部麻醉,黄铜丝分开牙齿标记植入部位。检查牙根的位置和形态以及植入部位相邻的组织结构,对口腔拍摄全景照片,拍摄根尖片,植入微型种植体。如压槽处有黏膜,植入时应将黏膜切开,这样可以避免在植入的过程中将软组织卷入。微型种植体的植入部位通常在偏向牙根方向2 ~3mm 处,植入角度应略微倾斜,保持植入角度和骨面的垂直。手术后拍摄根尖照,确认牙根与微型种植体的关系。后服用抗生素保持口腔卫生。复诊1 次/月,根据实际情况予微型钛钉加力。取出时不需对创口行处理。

1.3 评价标准[6]

牙龈情况包括:(1)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针轻划牙面,按照菌斑的量和厚度进行打分,0 ~ 3 分,分数越高菌斑越明显。(2)探诊后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bleeding index,BI):观察牙龈的形状和颜色,钝头牙周探针轻探龈沟,观察出血情况。分值分布0 ~5 分,分值越高出血越严重。(3)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检查每颗牙的牙龈,分值分布0 ~3 分,分数越高,牙龈情况越差。咀嚼功能包括:(1)咬合力:将咬合测试片置于下颌第1 磨牙,嘱患者以2 秒1 次的频率连续用力咬合10 次,取咬合力最大的3 次计算平均值,采用MCF-8701 型咬合力测定仪测定。(2)咀嚼效率:取称重后为2.0g 的花生,嘱患者左、右侧各咀嚼20次,收集咀嚼后、漱口后吐出物、牙面窝沟内残留物,加蒸馏水充分搅拌筛子过滤,烘干称重,咀嚼前重量-咀嚼后重量/咀嚼前重量即为咀嚼效率。正畸临床效果:(1)正畸结果判断:患者在治疗后获得较高的咬合舒适度,无明显牙龈疼痛,牙齿健康、颜色、美观度、邻接关系等情况较好为治疗成功,反之为失败;(2)不良反应发生率:软组织浮肿、口腔不适与口腔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相关研究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牙龈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LI、BI、G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后微型组患者PLI、BI、GI 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牙龈情况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牙龈情况比较,分)

项目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PLI 微型组(n=30) 2.25±0.16 0.23±0.07 63.352 0.000对照组(n=30) 2.23±0.17 0.96±0.12 33.429 0.000 t 0.469 28.781 P 0.641 0.000 BI 微型组(n=30) 4.12±0.31 0.37±0.09 63.629 0.000对照组(n=30) 4.13±0.27 0.76±0.28 47.454 0.000 t 0.133 7.263 P 0.895 0.000 GI 微型组(n=30) 2.03±0.09 0.23±0.08 81.875 0.000对照组(n=30) 2.01±0.07 1.06±0.22 22.538 0.000 t 0.961 19.420 P 0.341 0.000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比较

咬合力(IBS) 咀嚼效率(%)组别 n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微型组 30 77.86±10.68 152.82±20.64 17.667 0.000 0.72±0.06 0.89±0.03 13.881 0.000对照组 30 77.91±10.67 130.51±16.86 14.439 0.000 0.73±0.07 0.77±0.02 3.009 0.004 t 0.018 4.585 0.594 18.229 P 0.986 0.000 0.555 0.000

表3 两组正畸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后微型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两组正畸临床效果比较

微型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3.33%,且微型组患者正畸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3 讨论

对于牙齿矫正的首选治疗方法为口腔正畸,因此正畸治疗是口腔科常规的治疗项目。矫正后会更加整齐,同时还可以改善咀嚼功能,调整牙列不齐、确保牙周组织健康。随着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正畸治疗以达到改善面型、解决牙列拥挤、调整牙咬合关系。而在口腔正畸治疗期间,支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种植体支抗症正逐步由传统的牙种植体强支抗向新型的微型种植体支抗过度[7-8]。传统支抗需要采用口外弓、J 钩等来压低磨牙、切牙并作为支抗使用,为使支抗不发生转移,在设计期间需确保抗力在多个支抗牙上分散,会出现损伤与不适感,并且口外支抗对患者的面部器官具有一定的潜在威胁,影响配合程度和整体美观程度[9-11]。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将上述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防止在矫治期间发生牙齿负向移动。还具有较小的创伤和较强的舒适感,微钛钉种植体支抗体积小,植入位置灵活,对牙龈组织造成的损伤小,患者耐受度较高,能够突破传统支抗方法无法应用的牙齿移动类型,拓展了应用范围,同时能够避免骨结合,仅需要纤维结合[12-14]。黄敬媛等[15]研究中指出,将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患者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以及牙龈指数、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均高于传统强支抗治疗者。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PLI、BI、G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在口腔畸形患者正畸矫正前,其牙齿指标水平均较差,多考虑为长期的畸形导致口腔食物残留腐蚀牙齿造成,因此正规的正畸治疗及其必要。经治疗后微型组患者PLI、BI、GI 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在口腔正畸患者治疗后,尤其是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牙齿指标水平,减少口腔内牙齿问题。治疗前两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在口腔畸形患者正畸矫正前,其咬合力、咀嚼效率较差,多考虑为长期的畸形导致,因此正规的正畸治疗及其必要。经治疗后微型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口腔正畸患者治疗后,尤其是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微型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3.33%,且微型组患者正畸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在口腔正畸患者治疗后,尤其是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后,较传统正畸方法,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减少了因为牙齿移位造成的正畸不成功与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治疗口腔正畸的患者中,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牙龈情况,改善咀嚼功能指标,提高正畸成功率,减少正畸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合力种植体牙龈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芪”心合力
合力
“毁容”警告:你的“牙龈线”正在后移
牙龈之伤
牙龈与牙齿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