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病病区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调查分析
2020-06-22毛鹏
毛 鹏
(攀枝花市仁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攀枝花 617061)
克山病患者的发病原因不太明确,属于心肌坏死为特点的地方性心肌病,在我国从东北到西南的一条低硒地带发病率较高,克山病好发于贫困农村,病区涉及16个省(自治区、市)、327个县,约7595万农业人口[2]。克山病的主要临床改变是心电图的异常,心电图异常有利于克山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3]。为了讨论克山病病区居民心电图的变化情况,2006年-2017年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克山病病区选取调查点,对常住居民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病区居民心电图变化,结果见下文:
1.对象与方法
1.1 现场及目标人群选择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是国家和省级克山病监测点,根据《克山病监测方案》,2006年至2017年对克山病病区3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健康筛查。
1.2 监测方法 根据《全国克山病监测方案》,监测3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的一般情况、血压及心电图等用于克山病的筛查。
1.3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心电图学对调查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临床查体患者并采取平卧位描记十二导联心电图,记录心电图时间超过20秒,走纸速度为25mm/s,额定电压1mv=10mm,并对比分析调查对象的心电图改变[4]。
1.4 质量控制 抽取多年有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公卫医师参加监测工作,工作开展前进行培训,测量现场选择安静温暖、独立的等待室,专人组织测量,被测者测量前休息5分钟以上,按照测量要求讲解注意事项;心电图机经计量单位审验合格,使用前进行了校准,记录的心电图由工作10年以上的心电图医生进行诊断,异常心电图由多位心电图医生复审。
1.5 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录入前后均对数据进行多次检查,并和原始数据进行比对和逻辑性检查,确保无错项和漏项的发生;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
2.结果
2.1在克山病病区,检查12404例心电图结果中,心电图异常2554例(20.59%),标化心电图异常率为13.78%,其中仅三窦异常有1000例(8.06%),异常心电图的结果见表1。
2.2 克山病病区各年龄组心电图异常情况 在本次分析中,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随年龄的上升而增长,各年龄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有明显差别(P<0.05)。从3-9岁年龄组的5.30%上升到80岁以上年龄组的37.61%,60岁开始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上升趋势更加明显。
?
3 讨论
克山病多发生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心电图能够反映克山病患者的心肌受损程度,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次研究中,选取2006年至2017年的克山病病区常住居民的12404例心电图检查结果,有2554例异常心电图(20.59%),标化心电图异常率为13.78%,心电图异常率远高于城市地区,60岁开始心电图异常率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异常心电图表明心肌出现受损,这是由于克山病病区的某些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增加居民心脏异常的机率。
本次研究结果中,克山病病区的常住居民心电图的主要变化是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与植物神经紊乱有关,也有可能与检查时患者的紧张心情相关。病区居民异常心电图中T波和ST段改变检出较多,ST段改变与心肌缺血相关,同时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情绪的波动等因素也会导致ST段改变,说明病区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致病因子[4],使克山病病区的居民T波和ST段改变检出率更高。因此,加强病区常住居民特别是60岁以上居民的心电图监测,为克山病的防治工作和保障居民健康提供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