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胃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的鉴别作用

2020-06-22卜春艳

人人健康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组织化学平滑肌免疫组化

卜春艳

(海安市人民医院 226600)

胃间质瘤占胃间叶源性肿瘤的90.37%左右,可能出现腹痛、呕血、黑便等症状、或无症状。胃间质瘤具有潜在恶性,外科切除为其有效治疗手段,但术后可能会出现复发或转移,以往大部分有平滑肌方向分化的叶源性肿瘤可为认为是平滑肌瘤,导致早期难以获得有效治疗[1]。故对良性胃平滑肌瘤与胃间质瘤进行鉴别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用于胃平滑肌瘤及间质瘤鉴别中,旨在观察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选取31例胃平滑肌瘤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18例,年龄42~74岁,平均(58.12±2.71)岁。选取同期收治的33例胃间质瘤患者,男性14例,女19例,年龄41~75岁,平均(58.15±2.74)岁。两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病理证实为胃间叶源性肿瘤;肿瘤直径≤5cm;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研究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肿瘤直径>5cm者;临床资料及检查资料不完善者;胃神经鞘瘤者;精神疾病者;有检查禁忌症者;配合依从性较差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后取肿瘤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应用10%甲醛固定标本,行常规脱水及石蜡包埋处理,之后应用免疫组化2步法染色,先行HE染色,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标本均应用免疫组化试剂及对应试剂盒行CD117(1:70)、CD34(1:15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1:150),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4 观察指标

对胃间质瘤及平滑肌瘤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CD34、CD117、SMA阳性率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20.0,%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

间质瘤患者中,有24例CD34抗体阳性,阳性率72.73%;27例CD117抗体阳性,阳性率为81.82%;SMA在间质瘤细胞中定位于胞浆,表达阳性率为30.30%;平滑肌瘤患者中,CD34抗体阳性率为38.71%,CD117抗体阳性率为25.81%,SMA阳性率为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胃间质瘤为最常见的一种胃间叶源性肿瘤,部分间质瘤存在恶变倾向,术后有复发及转移风险,肝脏就腹膜后为其主要转移部位。胃平滑肌瘤均为良性肿瘤,在胃中较为少见,临床医师在临床极易将良性胃平滑肌瘤误诊为有恶性潜能的胃间质瘤。故采取简单、痛苦少且能明确诊断胃间质瘤及平滑肌瘤的手段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病理免疫组化学技术为诊断胃间质瘤及平滑肌瘤的金标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有效反映细胞分化方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有效对有平滑肌方向分化的叶源性肿瘤鉴别,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2]。胃间质瘤主要为络氨酸激酶受体C-Kit异常表达所致,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90%~95%胃间质瘤患者中均存在C-Ki基因突变及CD117蛋白阳性表达,故当CD117表达为阳性时,对胃间质瘤判断就会成立[3]。CD34为骨髓及造血前体细胞抗原,在胃间质瘤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此外胃间质瘤可向神经源性及肌源性进行分化,故部分胃间质瘤肌源性标志物SMA呈阳性[4]。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胃间质瘤及平滑肌瘤患者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研究结果显示CD34、CD117在间质瘤中阳性率分别为72.73%、81.82%,明显较平滑肌瘤高,与陈怡[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而平滑肌瘤标本中,CD117、CD34阳性率分别为38.71%、25.81%,远不如SMA高,故可以联合CD117、CD34、SMA联合检测对间质瘤及平滑肌瘤进行鉴别诊断,CD34、CD117、SMA表达阳性率在胃间质瘤诊断中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胃平滑肌瘤与间质瘤具有一定鉴别价值。

猜你喜欢

组织化学平滑肌免疫组化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肠系膜巨大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回顾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在肾活检组织石蜡切片磷脂酶A2受体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