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荣誉体系 传承浙报文化
——浙报集团30年员工荣誉授予活动的启示

2020-06-22郑喜燕

传媒评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浙江日报荣誉岗位

文_郑喜燕

浙报集团30年员工荣誉授予仪式现场

今年5月9日,是浙江日报创刊71周年纪念日。作为社庆系列活动之一,浙报集团举行了简单而又隆重的“一纸风行,幸而有你”30年员工荣誉授予仪式,为进入集团工作满30年以上的93名员工颁发了纪念勋章和荣誉封面。他们中,既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记者、30多年坚守夜班岗位的编辑,也有“走过千山万水”的发行人、“与时间赛跑”的印刷工人,他们在不同的岗位挥洒青春和热血,陪伴浙江日报从铅与火的时代,走到光与电的时代,又一同迈入数与网的时代。

除了定制勋章外,仪式现场颁发的荣誉封面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次的封面照片拍摄专门邀请了期刊封面人物的专业摄影师操刀。站在镜头前,这些见过大场面、采访过大人物的“老记者”,竟也变得手足无措,“任人摆布”了,纷纷感叹“当模特,太难了”。大家不禁回忆起30多年前刚进入浙报大院的青涩模样,感慨着岁月的流淌,曾经的姑娘儿已成“老母亲”,曾经的帅小伙也不复当年英姿。时光褪去了他们的青涩,却沉淀了智慧和成熟。荣誉封面上还有一句体现个人特色的评语,其中不乏一些金句,如一位资深老编辑的评语“化笔为犁三十载,躬耕砚田孺子牛”,一位常年夜班老师的评语“默默复默默,40年,他在黑夜活出了白昼的精彩!”……读着这些文字,一个个浙报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仪式现场,伴随着《光阴的故事》,一张张照片在大屏幕上动人呈现,获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好评。

浙报集团领导向员工颁发荣誉纪念奖章

去年浙江日报创刊70周年社庆,浙报集团授予参与创刊的5位老同志荣誉纪念奖章,今年又授予30年及以上员工荣誉纪念奖章。这些荣誉充分肯定了浙报人对集团事业发展的贡献,激发了他们对报社的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同时也鼓励着新一代浙报人感悟浙报文化、传承浙报文化。

浙报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唐中祥代表集团党委对获得荣誉的员工表示衷心感谢。唐社长在致辞中深情表述,一部创业史,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为之奋斗的个体,才集聚起磅礴的力量。浙报集团从一张报纸,变成拥有30多家主流媒体、形成一核多平台多集群媒体新格局的新型传媒集团,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浙报人的心血、担当和情怀,这些浙报人正是集团事业长青的基石。

近年来,浙报集团正探索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员工荣誉体系,积极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让那些在浙报精神、浙报文化传承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获得优异成绩的干部职工,获得他们应有的荣誉。通过荣誉体系的建设,进一步传导浙报文化和浙报精神,调动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增强员工获得感和成就感,从而有效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的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在当前媒体格局下,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同时激发内部人才的活力、留住骨干人才,是摆在传统主流媒体面前的重大课题。构建荣誉体系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体现,授予荣誉是满足人才内在需求的重要手段。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需要,这些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荣誉主要满足了人们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优厚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对人才来说固然重要,但只具有短期的激励效应,真正直抵人心的力量是内在需求的满足,能够源源不断地激发人才的工作动力和创新活力。

浙报集团人力资源部也在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媒体融合发展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体系,着力完善人才培养与发展机制、人才激励和服务机制。如打造内部人才市场,通过信息公开、员工自荐、单位推荐、双向选择、三方协商等形式,促进集团内部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进一步提高人岗适配度,引导员工持续成长;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坚持以岗位和能力定薪、按业绩付酬,切实推进“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接下来,还将探索搭建“员工职业成长通道”,设计岗位评价体系、人才成长体系,为员工搭建职业成长通道,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机会,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人才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完善,持续提升人才队伍的战斗力、创新力和凝聚力,为建设新时代一流传媒集团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浙江日报荣誉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智珠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涨知识!这些荣誉到底有啥区别?
荣誉得主们都说了些什么?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2016《浙江日报》全国两会报道的四个特色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荣誉也是一种考验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