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教育,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灵性思考

2020-06-21李会龙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9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人文素养语文教学

【摘 要】人文教育的开展,可以很好使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优化,鼓励学生不再从表层出发对问题进行思考,而是更深层次的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使整体的教育工作更加多元化。为了有效突出语文教育的内涵性与人文性,教师需要发挥人文教育的优势,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在教育目标的改良中,使整体的教学环境充满人文氛围,让有趣的语文内容充分调动小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乐趣,才能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与呵护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基础教育;人文素养;授课目标;语文教学

引言

语文学科的丰富内涵,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点,教师也在讲解知识时,潜移默化对其精神进行培育,从而在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下,使学生主动对行为意识进行规范,并成长为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多元化人才。但边疆地区受经济发展限制,使学生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思维认知,都存在不足的情况。只有教师对授课方向进行改良,通过人文教育的引入,更好对教育内容进行优化,才能带领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下,更好进行对人文素养、学习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提升。

1当前语文课堂面临的阻碍

语文教育的授课重点,既需要将核心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又需要通过对学科内涵的挖掘,帮助学生有效增强人文素质、学习意识以及知识应用能力。但现实情况是,边疆地区的教育条件稍显落后,再加上正处于思维发育重要阶段的小学生,存在知识接受能力较弱的情况。教师如果只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对语文知识的讲解,不仅会使一刀切式的教育方法,无法帮助学生更好进行对知识的理解,也在忽视其学习要求的同时,影响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这样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与应用性,也使灌输式的授课方式,阻碍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在僵化的语文课堂中抑制学习主动性,使教学实效性大打折扣。

另外,很多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受应试环境的制约,很少重视对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特点进行挖掘。所开展的教育工作,只是单纯按照考试大纲完成教育任务,并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对授课内容中的人文价值进行分析。在这种过于单一的语文课堂中,不仅使学生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也在被动的环境下阻碍学习体验感的增强,使沉闷的环境不仅无法带给学生新奇的学习体验,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其主观能动性的应用。

2语文课堂开展人文教育的路径

2.1尊重学习规律

小学生虽然年紀较小,但旺盛的好奇心与积极的学习态度,往往是教师有序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人文教育更强调对学生价值理念的培育,希望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既能够在积极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又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中,自主对行为意识进行规范,才能有效完善人格并找到正确成长方向的同时,成为国家需要的多元化人才。为了更好体现人文教育的价值内涵,教师需要使语文课堂更尊重学生自身的学习规律,不能一味的在强制式的教育环境下,抑制其个性化发展,而是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同时,将内涵丰富的语文知识更好的传递给学生。

例如,教师讲解《月迹》一课时,本节课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认真阅读后,能够自主划分出文章段落,并感受作者用优美且有趣的文字描绘出月的美丽,从而激发情感体验的同时,感受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请其描述自己眼中的月亮,并在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中,与教师一同进行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教师需要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画出课文重要的语句,并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提升学习能力与探究意识。充满人文气氛的语文课堂,不仅使学生牢牢掌握学习主动权,也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感受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进而使整体的教学进度更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并保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快速增强。

2.2培养合作精神

以往教师在错误的教育思想下,将课堂主动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仅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使单一的学习方法,严重影响学习效果的快速提升。为了更好体现人文教育的价值内涵,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在相互探讨中,既能树立合作精神,又可以在集思广益中拓展思维意识,使学习质量得到快速上升。

例如,教师进行《金字塔》的教育工作时,本节课需要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能够在作者生动的语言中,感受金字塔的神秘和雄伟,并对古埃及人民智慧有更深入的体会。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有关古埃及金字塔的纪录片,请学生了解这一世界奇迹的同时,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金字塔的数据分析与记录,从而更直观的感受金字塔的雄伟与建造的不易。教师需要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深入到学生身边,对其讨论情况与学习思路进行了解,再根据具体学情对接下来的教育方向进行快速调整,使学生在人文教育的引导下,快速提升学习体验。在这种充满活跃气氛的语文课堂中,不仅使人文教育的价值意义得以很好体现,也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知识的习惯,并在与小组成员的积极合作中,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内涵性特点。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通过对教育策略与授课方向的改良,可以更好发挥人文教育的实际意义。不仅在有序的教育环境下,引导学生增强学习体验,又能通过知识的讲解对其人格进行完善,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根据当前实际的教育情况,不断思考人文教育的引入途径,保证语文课堂既能够在新思想的助力下,体现真正的教育意义,也能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效果、提升人文价值以及规范行为意识的过程中,使语文教育在师生的积极参与中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时兵.选文文学形象对人文教育渗透影响的研究--以200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程玉凤.浅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周刊.2018,(4).107-108.

[3]秦建祥.基于文学视角的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6,(3).28-29.

[4]付园园.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8).30.

作者简介:

李会龙(1988年5月—),男,怒族,云南省怒江州人,四川师范大学,小学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方面。

(作者单位:架科底完小)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人文素养语文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