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视域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20-06-21赵绍利姜素敏
赵绍利 姜素敏
一、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下,各民办高校积极行动,各自依托自身的办学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各民办高校积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宣讲;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方面。
青岛黄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作为民办高校的工科代表院系,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努力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在校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智能制造学院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合作,积极开展加强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成立了电子创新协会等7个创新创业专业实验室(社团)。以实验室(社团)的形式,扩大创新创业理念的宣传,通过在实验室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学院不仅定期举办突出“新工科”建设特色的大学生科技节,承办山东省科协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创新赛事,而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各级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据不完全统计,智能制造学院2019年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18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30多项;申报国家创新训练计划111项,以上工作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极大了激发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尽管学校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仍在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家大力支持高校包括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从发展现状看,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新工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学生对创新创业内涵的认识不够深刻
近年来,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但是,在对创新创业的内涵认识上仍然存在误区。青岛黄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者经济欠发达的小城市。其中不少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是为了修完学分,拿到毕业证;还有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仅仅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或者是家庭贫困学生减轻经济负担的勤工助学手段;或者认为自己家庭条件尚可,创新创业存在较大风险,一心寻求毕业后稳定的工作环境而缺乏创新创业的激情和兴趣。以上现象表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本质内涵的理解不到位,并未意识到创新创业的开展关系到我国科技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以及国家的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是新时代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表现形式。同时,把这种意识融入爱国情怀中,有了这种精神的源动力我们大学生才有奋斗的目标,国家富强才有发展的源动力。
(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渠道和方法有限
学院在创新创业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渠道和方法有限。在校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过多依赖举办相关的大赛、参加各种创新技能大赛方面。开设创新创业的选修课程也成为学生修学分拿文凭的手段而已。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忽略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学生无法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另一方面,教学与科研脱节,科研成果很少能转化为教学实际案例。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前沿,缺少相互转化机制。
(三)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開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任务,需要专业的导师团队作为保障。“新工科”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涉及工科发展的最新前沿知识,更需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师团队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金融融资、法律知识、市场营销、公司运营知识。目前智能制造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虽然已经初具雏形,但是教育团队结构单一,知识背景不够合理,知识储备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距离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还有不小差距。应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在优化教学团队上下大功夫。
(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学、完善、有效的课程体系。当前,青岛黄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和该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构建了有关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但存在课程内容简单,教学过程短暂、学时分配较少(仅在大二学年开设)等问题。课程的设置缺乏系统性,仅仅讲授了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缺乏案例教学,没有很好的将创新创业和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单一过时,没有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缺乏对该课程性质的深刻认识,仅仅作为修学分的课程,没有意识到课程的学习是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三、新工科视域下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路及建议
(一)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
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要充分考虑“00”后大学生的特点,同时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从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开始,作为始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广大学生讲明白创新创业的背景、意义、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普及创新创业理念,运用多方法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对自身、对学校、对国家、对社会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创新创业是战略决策,不是让每个人都要做生意、开公司、搞项目,而是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加强平台建设,拓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渠道
针对目前学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手段单一,渠道方法有限的现状,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因材施教,对每届入学的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测评和人格测评,对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兴趣的学生重点培养;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建立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让学生走向市场最前沿,了解最新市场动态,提升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学院可以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把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转化为科研成果,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带来效益,又能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双赢,使得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企业管理、参与企业经营,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运作、社会需求,为今后的创新创业打下基础,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三是邀请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为学生开展系统实用的培训讲座,将创新创业知识和企业运营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打造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团队
针对目前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团队专业性不强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一是遴选责任心强、教学业务能力强,在管理、法律、金融、企业运营等方面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老师加入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为教师队伍增加新鲜血液;二是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不定期的考核、有关业务培训、学术研讨、到企业参观考察学习、挂职锻炼,以此来提升教师团队的业务素养;三是聘请当地知名企业家、国办高校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创业成功的校友等组建一支高效的多元化的特色师资队伍不定期进行授课、讲座、座谈、企业参观等,通过这样高水平的队伍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让理论和实践充分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兴趣。
(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養是当前学院课程体系完善的努力方向。根据智能制造学院当前的课程设置现状,结合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学时数量,把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丰富课程内容;二是调整优化课程内容,构建“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管理知识+创新创业实战案例+人文素养综合培养”的课程模块,让学生掌握系统的有关创新创业的知识体系,真正培养“新工科”视域下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具有管理组织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三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熟悉现代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模式,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战经验。
四、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事关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引擎,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全新的教育教学体系,要从学生、高校、教师和课程等多维度打造系统教育工程。同时要认识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评价的困难性。该项教育工程不是立竿见影的工程,教育的领导者和实施者都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落实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切实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出发点,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下去。(作者单位:青岛黄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