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下的政府环境审计发展路径探索
2020-06-21刘建梅傅荣
刘建梅 傅荣
一、前言
我国自20世纪以来,进入了工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逐渐恶化,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污染,为了解决目前人们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关注,针对诸多地区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的问题,政府环境审计机关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机构,充分发挥了审计的职能,针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生态文明审计,以解决城市雾霾指数持续上涨、排放量超标等多种生态文明问题,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二、生态文明建设审计的重要性
(一)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生态建设安全是我国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更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与此同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精神世界的建设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仍旧存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部分地区的经营者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加重了排放污染,完全忽视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生态文明不仅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我国政府近些年来修订了有关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准则,加强了对生态文明保护和治理的重视,促进生态文明的规范建设,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人民切身利益
生态环境和人類活动息息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促进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建设为人类健康提供保障,同时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其中涉及到多个部门,包括农业、牧业、林业、渔业等,而政府环境审计部门相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具有评价、鉴定和监督等多方面的职能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审计能够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提供保障,避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出现,同时可针对有关部门中知法犯法、执法不严等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整改,政府生态环境审计部门对相关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生态建设,提高生态文明环境质量。
(三)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近些年来,我国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了重视,资源开发工作方面因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来看,资源浪费也相对严重,我国有着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特点,与此同时,相对于其它国家来说,中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因此人均占有量较低,针对以上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审计工作的力度,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及时发现资源浪费的问题,及时遏制该问题的发展并且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帮助企业识别到公司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潜在成本,在相关部门中进行节能减耗,建立起良好的环境绩效,在与下属企业或子公司的交流中,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下的政府环境审计的路径策略
(一)完善政府环境审计的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下的政府环境审计工作,首先要建立起合理的规章制度,从中央层面起,制定统一的政府环境责任审计制度,规范政府环境问责法规,对环境审计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确立,包括环境审计的主体、内涵、对象、程序、审计与问责的情形、以及监督等多方面内容,按照上位法原则展开地方立法,对具体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晰、打擦边球的现象。另外,地方立法、建立规章制度的时候,应提前做好基础的实地调研工作,充分掌握地方工作的实际情况,具体的问题具体对待,杜绝一刀切和只做表面文章的现象出现,在实际的工作中,结合具体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政府环境审计的制度体系,针对其中过于原则化、责任追求不明确的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改进策略,为促进政府环境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二)加强政府环境审计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政府环境审计工作中,应重视各个审计项目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强环境审计工作的计划性和规划性,积极探索审计方式,将“1+N”融合到审计组织中,提高审计效率,针对一个单位中各类项目的审计,遵循“一身多果”、“一果多用”的原则,实现审计覆盖面的最大化拓展,避免出现监督盲区和重复交叉的现象。对内部审计工作加强监督和指导力度,将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优势进行整合分析,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提高环境审计全面覆盖的质量,将社会审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到工作中,在多个方面发挥出审计的更大效用,包括财政资金支持实体经济、为基层政权的运转提供保障、优化经济结构、升级经济结构等,加强环境审计的监督合力,提高审计监督的效率。
(三)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展开环境审计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下,要不断转换视角、转变方式,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在环境审计中将其充分体现出来,借助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对环境审计的模式进行创新构建,实现环境绩效审计的全面推行。在环境保护资金审计过程中融合全新的环境审计模式,对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量、产出效益、预期效果进行审查;在环境保护项目审计中运用全新的环境审计模式,对重大生态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和审计,对该项目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进行正确评价,包括在环境保护、垃圾处理、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等方面,分析其是否和成原本的效益性原则相符;在环境保护政策审计中运用全新的环境审计模式,对环境保护政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有效评价,对制定和推行环境保护政策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以上等环境绩效审计手段,被充分利用到环境审计中,将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提升政府环境审计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
政府环境审计工作中,为了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审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要实现“一专多能”的发展,加强学习和实践力度,对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学习和体会,深入探究和掌握各个领域中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熟悉相关领域的知识内容,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审计信息化的能力和宏观政策研究能力,全面掌握环境审计的理论、审计业务等,相关部门领导应加强生态环境领域业务的培训,落实理论和业务二者能力的并重发展,强化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修养,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深审计工作中的资源环境保护优先理念,关注生态环境的底线和红线,统一政府环境审计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息息相关,作为人类社会所追求的最高级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需要政府环境审计工作的监督,环境审计发展要将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督工具和相关政策措施,构建环境审计理论体系,使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问题系统化,在实践中进行审计立法、披露信息、团队优化,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