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山西省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2020-06-21邵艳红

今日财富 2020年17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山西省

邵艳红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2015年年党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过年依靠资源消耗和低劳动力成本的传统发展模式在新常态经济下难以为继,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化解山西省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供需不匹配的有效手段,也是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可行举措。

关于供给侧结构改革国外研究的较少,国内学者对供给侧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二产业上,涉及的行业主要有煤炭行业、钢铁行业、农业、装备制造业等,且研究主要落脚在化解产能过剩、加强成本控制和转型升级等方面。郑锐锋(2016)、李小菲(2020)等以煤炭行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供给侧改革对煤炭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探讨煤炭行业如何更好地实施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张信芳(2019)、刘威(2019)、王仕忠(2020)等以农产品为例,通过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白雪(2019)、王小叶(2017)以装备制造业为例,研究供给侧改革下装备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

通过对以往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很少有学者从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分析供给侧结构调整。

二、山西省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现代产业经济理论认为,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两项指标:产值占GDP的比例和吸纳就业比例。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可以评估出其经济实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一)第三产业对山西生产总值的贡献

长期以来,山西省依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形成了“一煤独大”的发展模式,对其他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具有较强的挤出效应,但随着新常态的出现,这种依靠资源优势的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着严峻挑战。2016年山西年均经济增长率低至2.2%,经济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从图1可以看出,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山西支柱性产业。2008年-2019年,山西第一产业增加值稳重有降,第二产业增加值呈下滑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自2014年增速加快,目前已经连续5年超越第一、二产业之和。

(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比重

就业是民生之本。长期以来,第一产业一直是吸纳就业的最多产业,随着山西省服务业的发展,2012年服务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最大的吸纳就业行业,2018年吸纳就业比重达43.2%。从图二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吸纳的就业率基本稳定在26%,2013年达到最高28.1%,此后开始下滑,2018年为23.1%。

三、山西省服务业内部结构分析

根据山西省2012年到2019年统计年鉴,对服务业几个主要行业的GDP进行了数据统计。在统计分析过程中遵照山西省统计标准把建筑业归位第二产业,不计入服务业。从图三可以看出,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金融保险业占比最高。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租赁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58%、5.41%、5.36%、5.16%。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山西服务业内部结构日益优化,以计算机技术、金融保险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较迅速。

四、山西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规模较小

虽然山西省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占比不断提升,但与我国其他较为发达的省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年鉴给出的数据,见图四,可以看出山西省服务业对GDP贡献在全国省份中排名第15位,相对邻省河南省、河北省、陕西省等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河南省。河南省服务业增加值21731.65亿元,比山西省高出12743.37亿元。通过数据对比充分说明山西省服务业总体规模处于全国较为落后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产业结构仍需优化

无论是一、二、三产业还是服务业内部结构均需进一步优化。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比一般都在70%以上,我省在51.4%,仍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虽不断向现代服务业发展,但从各个服务行业细分的角度来看,传统服务行业中诸如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行业所占比重依旧很大,仍需进一步向计算机技术、金融保险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三)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存在困难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转移,劳动力本应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但由于第三产业大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密集型有很大差异,致使劳动力无法快速实现产业间转移。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的增加值自2010年后一直低于6%,远远落后于第二、三产业,但第一产业的就业一直在35%附近;第二产业的增加值自2011年一直呈下降趋势,在2016年甚至下降到了38.7%,但第二产业的就业在2017年之前也一直在26%左右,这说明在2010年-2017年期间第一二产业所释放的劳动力没有被第三产业充分吸纳。究其原因可能是第一、二产业剩余的闲置劳动力无法满足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

五、供给侧改革下促进山西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长期以来,服务业是山西经济发展的短板,在国家经济发展面临严重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发展空间小的形势下国家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山西资源型经济大省实现其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和突破口。

(一)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桥梁不仅可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也能提升制造业的升级。山西省政府应制定高效合理的财税体系,对各种类的服务业进行准确扶持与资助,减免或优惠现代化服务业的税收,对知识密集型、附加值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业、知识产权保护等进行专项的政策扶持,力争在省内培育出一批规模较大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并树立自己的服务品牌。由于服务产品具有较强的经验特征,其性能只有在消费之后才可以得到评价,故品牌尤其重要。

(二)发展新型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内部优化升级

通过对山西省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分析,认为应该继续保持原有传统服务业的优势并努力做大做强,同时还应该着重发展新型服务业,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山西省传统服务业如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具有比较优势,要继续支持它们的发展,同时也要让其清楚未来发展的困境和时代发展的趋势。在不断支持传统服务型行业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推进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生物医药、智慧物流等新型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将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新型服务业相结合,努力打造出一套完整的山西产业结构体系。

(三)增加对教育、研发等领域的投入,培养服务型高端人才

山西属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比山东、河南、江苏等省份也有些差距。教育的滞后、人力素质的低下会大大制约服务业的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时代,服务业的知识、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如人工智能、物聯网、智慧城市等都是典型的高科技应用。目前服务行业人才的缺乏就是制约山西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山西服务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本较少、层次不够。若没有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服务业从业人员,以人力资本密集为特征的服务业的发展将无从谈起。因此,要想使得山西省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必须加快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不断对现有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以提高山西省服务行业的竞争力。(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山西省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