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2020-06-21马东强
马东强
[摘 要]在语言技能中,“写”是一种难度较高的语言输出活动,它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中学生写的能力普遍薄弱,存在书写不规范、语言输出能力差、语言缺乏逻辑性、不会正确断句、不能规范使用标点符号等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合理整合,利用好英语课程资源是实现写作目标、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能力提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语言技能部分提出,“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在语言技能中,“写”是一种难度较高的语言输出活动,它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中学生写的能力普遍薄弱,存在书写不规范、语言输出能力差、语言缺乏逻辑性、不会正确断句、不能规范使用标点符号等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合理整合,利用好英语课程资源是实现写作目标、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对许多初中英语学习者来说,写作作为教与学的难点,尽管教师和学生对于写作学习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英语写作仍然属于薄弱环节。为突破这一英语学习的瓶颈,我们尝试采用了集体备课、整体布局、统筹考虑的策略。起始年级从学生的基础(26个字母的说与写)抓起,每节课坚持“听一听”“说一说”“演一演”“写一写”,强调学习过程,加强基础性写作训练,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文本创设的具体语境,设计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重视语言学习策略的培养,让学生在“用英语做事情”的过程中获得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写作的意识;全面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养成学生热爱写作的习惯。
一、整体布局,统筹考虑
教学中,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不应局限于考试的形式,而应将写作教学整体布局,将写作任务放在整个学期中来考虑,每个阶段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与课程进度设计不同层次的写作活动。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人教版英语(新目标)“Go for it!” 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要求,我们确定了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为主线、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基本语言情境、加强写作思维训练、实现英语语言的真实应用的教学主线,并制定了七年级上册英语的主要话题、功能与写作提纲。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突出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的前提下,学期初,教师需结合学生与课程实际情况,提前谋划,合理安排,为稳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铺路架桥。
二、加强基础性写作训练
学生在起始阶段应加强基础性写作训练,特别是良好的字母、词汇写作规范,为今后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七年级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写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如让学生关注句子中的大小写,关注书写的规范和整洁等。以开学第一堂课“字母篇(A a-Mm 13个字母)”为例,我们通过集体备课设计了如下锻炼学生写作的环节。
1.学习字母。仔细观察黑板上老师的写法与笔画,伸出手指,依照笔画仿写字母大小写,然后写在四线三格里。(每个字母写3遍。)
2.组内比比,看谁写得好,好在哪儿?总结书写特点。再试一下,写3遍。
3. “我写得最好!”再次认真写一遍,来全班展示一下吧!
4.课后描红。课后,根据提供的字母笔顺描红。
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与课下活动,为学生的规范书写打下良好基础,逐渐杜绝学生英语书写潦草的不良习惯。
三、图文激趣,说写结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在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提供了大量的图片,意在唤起学生的场景意识,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增进合作與交流,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生开始接触单词、句子后,我们尝试以活动与课本上的图片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字母到词,从词到句,通过听力输入与图片激发兴趣,看图说话,看图写话,说写结合,相互促进,达到循序渐进地输出语言的目的。
以Starter unit 2 1a为例,我们设计了如下环节。
1.请学生看主题图片,说出图中的物品名称。在呈现过程中,自然引入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并在黑板上板书。引导学生用“Its ...”作答,老师板书该答语并带读。(此处注意提示不定冠词a和an 的用法,为学生下一步写作减少错误打下基础)
2.老师将上述物品的实物或者照片交给不同学生,通过位置变化讲解“this ”和“that”的区别。离学生较远时,问学生“Whats that in English?”并引导学生用“Its...”回答。
3.学生听录音并跟读。
4.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5. 用本节课板书的重点句型,看图说话。
6. 仿照图片上的对话,看图写话。
通过师生、生生活动,引导学生说出、写出完整和有意义的句子,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为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打下基础。简单句中主系表结构的句子,在学生初写阶段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我的书在桌子上”之类的句子还有许多学生写不对。因此,对学生加强起始阶段的写的训练很有必要。
学生组词成句的训练过程中,穿插进行由句到段的训练。通过写单句、写并列句、写段落,最后到写便条、写邮件、写寻物启事等。每节课经由“说一说”“写一写”等具体策略,根据当堂课的内容写5~10个句子,然后组句成篇。以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为例,我们设计了如下课堂活动来展开句子与语篇的训练,力求达到每堂課学生都有足够的语言输入材料,同时通过说与写,保证有效输出,进而形成语篇能力。
四、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阅读和写作在语言特征和语篇特征上有很强的共性,阅读有助于写作。实际上,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分析语篇结构,通过语篇分析来学习语篇的结构特点以及信息和思想的表现手法。以Unit 2 2b为例,学生在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后,及时跟进3a,3b形成学生的写作链。
五、加强写作任务的过程性指导
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学习英语写作,人教社教材“Go for it!”的写作采用写前、写中、写后的过程性写作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利用英语构思,从而形成合理的写作思路,顺利完成写作任务,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还有利于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写作“支架”,通过分解写作过程来降低写作任务的难度,减少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焦虑感,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自信心。教师应对学生写作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在各个阶段给予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一步步顺利完成写作任务。在“写作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进行写作构思,如就某一写作主题进行“头脑风暴”、阅读范文并分析其文章结构、讨论写作主题、回答问题、全班调查等,从而激活背景知识、收集写作信息、理清写作思路。
为了让学生对每个单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们要求教师在每个单元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简单易懂思维导图,让学生心中有图,心中有词、句、篇章的线索,激发学生乐于写、能够写的兴趣。如Starter unit 3的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给学生一个更为明晰的“支架”,让学生胸有成竹,下笔有据。
在“写作中”,学生拟定提纲、起草初稿、校对并修改初稿。在此步骤,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篇章结构和语篇标记词汇,正确使用各种句式,同时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丰富写作内含。在“写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写作要求反思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修改、定稿,也可以让同伴互评并给予评价和改进建议,最后根据教师或同伴的意见进行修改,并誊清定稿,写在作业本上或者收藏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六、全面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品及时做出反馈。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可着重关注学生书写与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在评价时不应只关注语言错误,更应关注学生思想表达是否充分、丰富,是否真情流露,段落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应该带着欣赏的眼光,努力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教师可让学生在全班朗读作品,并与学生共同点评,学习某一作品的优点,纠正共同的缺点。教师还可以将优秀作品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投票选出最佳作品,以鼓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写作的策略不应该只是教师一条条列出来、讲出来,而应是教师通过指引学生听、说、读、看、思,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场景,指明一条学生愿意看、可以写的道路,帮助学生科学训练。低年级阶段要用好课本上有趣的图片、简洁的图表,让写作任务更加清晰明了。科学训练的实质是遵循训练的规律性,坚持训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训练的可操作性,从而使训练有效。
[参 考 文 献]
[1]刘大春,黎波.训练的真谛[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