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中的政策智慧
2020-06-21秦德君
秦德君
公共政策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毛泽东在1948年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并强调“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在中国古代,对于如何制定好政策,也已形成较高的觉悟。
成书于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的先秦著作《管子》,被视为“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书中包含了诸多政策制定方面的记载。《管子》第三十八章“白心”中,记载有如何进行政策制定的言辞,集中反映了当时政策制定方面的见解:
“难言宪术,须同而出。无益言,无损言,近可以免。故曰:知何知乎?谋何谋乎?审而出者彼自来。自知曰稽,知人曰济。知苟适,可为天下周。内固之,一可为长久。论而用之,可以为天下王。”
其中,包含的政策思想相当丰富。
“难言宪术,须同而出。”意谓制定一项政策法令并不容易,它必须合乎人们的心愿才可发布。强调政策制定要知晓民意,走群众路线。
“无益言,无损言,近可以免。”不要说增加的话,也不要说减损的话,一切按实际情况事实求是地作。这里提出了政策制定的技术规范,即政策的言语表述应简洁、精确,达到“无益言,无损言”,这样也才能提升政策理解力、执行力,取得实际效果。
“知何知乎?谋何谋乎?审而出者彼自来。自知曰稽,知人曰济。”这里指出:要说智慧,自己有什么智?要论谋略,自己有什么谋?凡是能了解和把握人们心愿而制定政策法度的,人们自然会投奔来。而只依照自己心愿行事的必误事,依照众人心愿行事的才能成事。这里反映出一个重要的政策观念,即政策法度不能依照制定者一方的喜好而随心所欲,不能玩小聪明、玩智谋,而要去注重把握人们的想法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以提升政策的社会认同。
“知苟适,可为天下周。内固之,一可为长久。论而用之,可以为天下王。”这里强调:如能很好地体察民意,就能治好天下;如能把民意固立于心,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如能形成这方面自觉意识并很好地运用于实际,就能成就天下的王业。
可以看到,《管子》中对于政策法令的认知把握,周详而切实,其政策思想在很多方面具有相当高的认知水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政策这一治国工具,已形成了非常健全的民意理念和自觉意识。这些准则包含了丰富历史经验,对今天仍有诸多启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