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6-21潘昊鹏吕庆生李晓彤

吉林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优良率股骨颈置换术

孟 纬,潘昊鹏,吕庆生,李晓彤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骨科,天津 300480)

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人,是老年人骨质疏松、反应迟钝、髋周肌肉群退变、外伤导致的股骨颈断裂,占全身骨折的53%[1],临床上采用手术治疗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常见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前方入路、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为降低手术创伤,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成为研究重点[2]。本研究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至我院骨科就诊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探究后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至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5~84岁,平均(69.71±1.80)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9例,平地跌倒伤1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9~85岁,平均(68.50±1.75)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2例,高处坠落伤7例,平地跌倒伤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纳入标准:①患者经髋部X线检查、CT检查均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确定骨折部位、位移方向。排除标准:①骨肿瘤患者;②合并其他部位骨折;③全身性疾病,包括在心、肺、肝、肾功能疾病者;④严重的高血压、心力衰竭;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器材过敏者;⑥严重精神疾患,不能配合治疗者。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标准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常规检查,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预留导尿管,患者取侧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

1.2.1对照组[3]:髋关节外侧造切口,长度约为12~16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肌层,屈膝、屈髋暴露关节囊,将股骨头取出,合适髋臼试模放入髋臼,冲洗避免感染,放入生物型假体。屈膝、旋转髋关节、内收暴露股骨,髓腔扩大器及髓腔锉扩髓至合适大小、型号,放入匹配的生物型股骨颈假体。髋关节复位,检查髋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皮肤、切口。

1.2.2观察组[4]:髋关节后外侧手术入路,大转子前缘下方2~3 cm处行弧形切口,长6~8 cm。分离肌肉,暴露患处,行股骨颈截骨,取出股骨头。处理髋臼、股骨端,植入匹配的股骨柄、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旋转、屈曲关节检查活动度和稳定性,放置引流管,缝合肌肉、伤口。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定期行X射线片复查。观察记录对比两种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临床疗效优良率。

1.3.1手术指标:观察记录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负重行走时间等各项指标。

1.3.2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优良率[5]: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术前、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髋关节功能,包括功能、疼痛、畸形、关节活动四个方面,总分100分,≥85分为优,70~84分为良,55~69分为可,<55分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3.3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创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脱位、术后残余疼痛、神经麻痹。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负重行走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术中输血量(ml)术后负重行走时间(d)观察组3076.94±3.488.07±1.04197.50±10.177.64±0.19对照组3072.64±2.6714.48±1.18387.12±15.4812.81±1.67t值5.147 22.32156.07316.847P值0.0000.0000.0000.000

2.2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术后12、24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术前均提高;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对比: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组别例数术前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观察组3049.05±3.1681.49±4.9195.37±6.09对照组3048.64±3.7176.18±4.8290.75±5.44t值0.4594.2273.098P值0.6480.0000.00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对比[例(%),n=30]

组别优良一般差优良率观察组15(50)13(43.33)1(3.33)1(3.33)28(93.33)对照组12(40)10(33.33)6(20)3(10)20(73.33)χ2值4.320P值0.038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例(%)]

组别例数术后残余疼痛脱位神经麻痹创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并发症观察组30000000对照组302(6.67)1(3.33)001(3.33)4(13.33)χ2值4.286P值0.038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多见于老年人的髋部骨折,老年人脏器功能衰弱,既往病史和股骨颈骨折引起的并发症使老年患者生活水平降低,老年人骨折不易痊愈,并发症发生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需卧床治疗,治疗股骨颈骨折常用保守治疗、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等。60岁以下患者给予解剖复位、固定,60岁以上患者给予关节置换术,年龄大的患者以自身身体状况、生命预期、位移程度、行走能力等方面挑选适当的治疗方案[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终末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标准切口为后外侧入路,出血量大,髋周软组织损伤大,术后康复时间长,发生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高[7]。近年来,手术技术、微创技术、人工髋关节材料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临床。微创技术保留关节囊,从大转子前缘下沿股骨轴线开口,切口仅6~8 cm,不经过重要神经血管群,不切断外旋肌群,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破坏的髋关节肌群减少、减少神经血管的损伤、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恢复时间,又不影响手术效果[8]。

综上所述,后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创伤小、对血管神经组织损伤小,有效缩小患者切口长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术后的痛苦、恢复患髋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优良率股骨颈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