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药物耐药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2020-06-21

吉林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抵抗脂蛋白空腹

郭 升

(罗田县人民医院,湖北 罗田 438600)

在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一级、二级预防比较常见且效果显著的药物就包含阿司匹林,曾有研究指出,患者规律性服用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1]。但是尽管患者长期规律性服用阿司匹林,但仍有许多患者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也就是说阿司匹林治疗效果失败[2]。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发生血栓大多数是因为血小板聚集不能被抑制,进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笔者称其为阿司匹林抵抗(AR)[3]。基因变异、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生物利用度低等多种因素均会导致阿司匹林抵抗[4]。目前对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基因因素的研究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5]。P-糖蛋白是有多药物耐药基因编码,是一种ATP依赖性药物转运膜蛋白,在多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6]。该蛋白可在肠道上皮细胞表面进行表达,有肠上皮细胞将其底物逆向转运至肠腔,使药物吸收受到限制,降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7]。而P-糖蛋白的其中一项作用底物即为阿司匹林。笔者对多药物耐药基因与阿司匹林抵抗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进而进一步了解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原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0例,根据其对阿司匹林的敏感程度,将阿司匹林敏感(AS)80例设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抵抗(AR)150例设为研究组。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经CT检查,入组患者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②患者在发病后均口服阿司匹林进行规律治疗;③入组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且在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患者同时服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或非甾体类药物治疗;②患者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③患者伴有哮喘;④患者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⑤患者存在严重的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

1.2方法

1.2.1进行样本收集:取患者清晨空腹上肢静脉血,置于EDTA管中,在-20℃的低温冰箱中储存备用,提取基因组DNA,将其放置于-20℃的低温冰箱中储存备用。

1.2.2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试验:本次研究采用直接测序法以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聚合酶链反应体系为2 m模板DNA、2+TaqMasterMixl2.5td 、5 μl上下游引物、0.5 μl超纯净水补足体系至25 μl,将其充分混匀。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扩增条件,3 min预变性94℃,30 s变性94℃,30 s延伸72℃,5 min最后延伸72℃,用2%琼脂糖凝胶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染色使用Gelred进行,观察结果在紫外灯下进行。

1.2.3进行酶切消化:取2 μl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1 μl内切酶,2 μl 10×NEB Burrer,5 μl灭菌离子双蒸馏水,总反应体积为10 μl,酶切反应在37℃下进行,时间为30 min。电泳使用2%琼脂糖凝胶以及140 V稳定电压进行,时间为30 min,染色使用Gelred进行,观察结果在紫外灯下进行。

1.2.4对基因进行测序:由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引物以及样本测序。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包括年龄、性别、空腹血糖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吸烟史、高血压疾病以及饮酒史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研究组吸烟患者概率、空腹血糖水平以及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饮酒史、三酰甘油水平、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资料对比

项目研究组(n=80)对照组(n=120)检验值P值性别[例(%)] 男46(57.5)80(66.7)1.314>0.05 女34(42.5)40(33.3)年龄(x±s,岁)63.1±11.563.1±11.41.344>0.05空腹血糖(x±s,mmol/L)6.5±1.55.7±1.114.397<0.05总胆固醇(x±s,mmol/L)5.4±1.24.4±1.114.971<0.05三酰甘油(x±s,mmol/L)1.5±0.41.6±0.61.314>0.05低密度脂蛋白(x±s,mmol/L)2.5±0.62.3±0.40.464>0.05高密度脂蛋白(x±s,mmol/L)1.2±0.31.3±0.21.034>0.05吸烟史[例(%)] 是27(33.8)24(20.0)14.613<0.05 否53(66.3)96(80.0)高血压病史[例(%)] 是38(47.5)69(57.5)1.464>0.05 否42(52.5)51(42.5)饮酒史[例(%)] 是8(10.0)6(5.0)0.311>0.05 否72(90.0)114(95.0)

2.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析:本次研究纳入患者,研究组等位基因检测数量为158,对照组组等位基因检测数量为446,其中研究组C3435T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及CT+rI-11基因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阿司匹林抵抗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阿司匹林抵抗独立危险因素包含吸烟史、基因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对比[例(%)]

项目研究组(n=80)对照组(n=120)χ2值P值等位基因C1236TC136(86.1)396(88.8)0.464>0.05T22(13.9)50(11.2)G2677T/AA22(13.9)67(15.0)0.391>0.05G58(36.7)187(41.9)T78(49.4)192(43.0)C3435TC66(41.8)254(57.0)4.641<0.05T92(58.2)192(43.0)基因型C1236TCC58(72.5)94(78.3)0.487>0.05CT22(27.5)26(21.7)G2677T/AAA1(1.3)2(1.7)0.367>0.05AT13(16.3)19(13.3)AG8(10.0)12(10.0)GG10(12.5)21(17.5)GT32(40.0)47(39.2)TT16(20.0)19(15.8)C3435TCC17(21.3)41(34.2)4.391<0.05CT34(42.5)54(45.0)TT29(36.3)25(20.8)

表3 阿司匹林抵抗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因素β值标准误χ2值P值OR值95%CI吸烟史0.7520.3044.347<0.052.1341.131~3.897基因型1.5120.5475.317<0.054.2341.314~12.141空腹血糖0.1360.0935.347<0.051.6740.947~1.453总胆固醇0.7210.2816.177<0.052.1371.171~3.547

3 讨论

近年来,关于多药物耐药基因编码产物P-糖蛋白对于疾病以及药物的影响研究已成为热点,P-糖蛋白作为外排泵,可以对有机阳离子、多糖、蛋白质以及氨基酸产生对抗作用,进而起到保护的目的[8]。但是,该蛋白可以将药物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泵出细胞,降低细胞内的药物浓度,进而导致机体表现出耐药性。曾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细胞内阿司匹林的浓度会通过P-糖蛋白膜蛋白转运功能进行调节,当P-糖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时,阿司匹林在细胞内的浓度会降低,进而使阿司匹林对小肠的损伤程度降低[9]。因此可以看出,多药耐药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对P-糖蛋白的表达以及活性产生影响,进而使机体对于阿司匹林的分布、吸收受到影响,使有效血药浓度降低,进而形成阿司匹林抵抗情况[10]。

笔者此次研究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研究组吸烟患者概率、空腹血糖水平以及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饮酒史、三酰甘油水平、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且研究组C3435T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及CT+rI-11基因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此次研究中发现基因型C3435T与阿司匹林抵抗有关,因此,笔者认为T地位基因有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的一个危险因素。而且在研究中得出,吸烟、空腹血糖以及总胆固醇也会增加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因此建议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进行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C3435T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有关,吸烟史、基因型、空腹血糖以及总胆固醇含量是阿司匹林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抵抗脂蛋白空腹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低密度脂蛋白
空腹喝水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类脂蛋白沉积症一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