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物理疗法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康复的效果观察

2020-06-21欧阳细瑜姚剑坤李翠君

吉林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阻塞性急性差异

欧阳细瑜,姚剑坤,李翠君

(广东省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发病的人群中以老年患者居多,以气流阻塞为特征,属于慢性的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常见的病因包括环境中的粉尘、吸烟、呼吸道的感染等均可以诱发疾病,在发病后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喘息等,发展到急性加重期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肺功能指标明显降低甚至危及生命[1]。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需要及时治疗,首先需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给予吸氧同时给予一般的止咳平喘、抗感染等常规的治疗,但是治疗的时间较长,一般单纯常规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2]。临床中可以给予一定物理辅助治疗的方式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恢复,使患者可以保持正常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分别采用了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系统与低频脉冲电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表现为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等,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存在气胸及其他肺部疾病,有骨质疏松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6例、观察组A38例及观察组B38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52~75岁,平均(65.7±2.8)岁,病程3~6年,平均(4.6±0.5)年;观察组A中男19例,女19例,年龄55~71岁,平均(65.3±2.9)岁,病程2~5年,平均(4.5±0.3)年;观察组B中男19例,女19例,年龄53~73岁,平均(66.1±1.9)岁,病程3~7年,平均(4.7±0.2)年。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进行止咳平喘、祛痰的治疗,积极给予患者吸氧,进行抗菌治疗,给予患者营养供给,纠正水电解质的失衡。观察组A患者应用常规治疗结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系统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将其呼吸道清理干净,铺巾,调节高频胸壁振荡的频率为8~15 Hz,压力4~6 kPa,治疗时间为15~30 min。在治疗中观察患者的呼吸道,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观察组B患者应用常规治疗结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具体为选择治疗位置,将电极的负极放置在治疗位置,正极在治疗的电极之间,在电极上覆盖塑料薄膜并固定,以患者适应的强度和温度为度;剂量根据患者可耐受的程度调节,在治疗结束后需要检查患者的皮肤,进行必要的皮肤的护理。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和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

1.3评价标准[3]:评价指标选择了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和临床症状。其中肺功能的评价指标为FEV1%与FEV1/FVC,FEV1%为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为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正常值为92%,数值越低肺功能越差。

血气指标包括PaCO2、PaO2和SaO2,PaCO2正常值35~45 mm Hg(1 mm Hg=0.133 3 kPa),PaO2正常值 80~110 mm Hg,SaO2正常值 95%~98%。

临床症状的评分标准:患者的咳嗽、咯痰明显,呼吸困难,有明显的端坐呼吸时为3分;患者存在一般的咳嗽、咯痰,偶尔喘息时为2分;患者可以保持基本的呼吸,偶发咳嗽时为1分。

2 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者FEV1%与FEV1/FVC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者PaCO2、PaO2和SaO2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者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低于观察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例数FEV1%FEV1/FVC观察组A3847.05±3.62①91.57±5.21①观察组B3843.15±3.58①88.36±4.85①对照组3637.21±2.0579.98±3.84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组别例数PaCO2(mm Hg)PaO2(mm Hg)SaO2(%)观察组A3842.35±5.21①88.57±6.91①96.78±6.87①观察组B3849.62±4.28①84.25±5.61①90.35±5.41①对照组3655.39±5.2678.51±4.8580.25±4.92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A382.97±0.540.54±0.01①②观察组B382.95±0.361.02±0.04①对照组362.99±0.512.54±0.25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与观察组B比较,②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呼吸科很常见,临床发病率高,以老年患者居多,因为遗传、外界环境污染、吸烟、粉尘等因素的存在会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患者可出现一定程度的肺功能降低,特别是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肺功能水平很低,可出现窒息等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治疗,因为患者一般存在咳嗽、咯痰、喘息等,一般采取对症治疗[4]。首先给予吸氧,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同时进行抗炎、止咳等治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可以保持呼吸并恢复呼吸,并逐渐的进行正常的活动与生活。但是常规的临床治疗需要的治疗周期比较长,获得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5]。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可以给予一定的物理辅助治疗,在呼吸道通畅、缓解气道痉挛等方面进行物理治疗干预,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疾病治疗作用[6]。在物理治疗中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系统与低频脉冲电治疗很常用,其中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系统的治疗可以通过高频胸壁振荡帮助患者排痰,并在治疗的过程中及时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能增加患者的气体交换,使患者的肺部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使患者可以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恢复日常的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的质量[7]。低频脉冲电治疗通过电流的刺激使患者的肌肉痉挛等进行缓解,可以对患者的气道高反应进行缓解,对咳嗽等症状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A和观察组B的FEV1%与FEV1/FVC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的PaCO2、PaO2和SaO2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的症状评分较观察组B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系统与低频脉冲电治疗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血气指标,同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在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患者的肺通气,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8]。

综上所述,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系统与低频脉冲电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均可以促进肺康复,其中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系统治疗的效果更优,推荐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猜你喜欢

阻塞性急性差异
相似与差异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