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贫困地区农业产业脱贫后续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0-06-21黄位年张小红岳福良周评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贫困地区特色

刘 行,黄位年,张小红,岳福良,周评平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300;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6)

聚焦四川省“藏区、彝区、秦巴山区”等连片贫困地区的产业及其布局现状、脱贫后持续发展政策。调研了乌蒙山区、秦巴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地区的县区30个县区,收集了乡村振兴、扶贫产业规划方案及调查问卷,摸清各地区的扶贫、产业方面的发展方向及现状,其中农户调查表回收147份,企业/合作社调查表回收80份,政府调查表回收69份。通过本次调研,为脱贫后产业发展总体设计、阶段谋划和产业后续发展以及脱贫后持续发展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以资参考。

1 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1.1 区域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产业布局初步形成,立足农业结构现状和市场发展形势,从遵循市场导向、区域特色、品种创新、产业延伸等为出发点,坚持横向、纵向调整农业结构的方向和重点。产业布局以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高原藏区及其他贫困地区等几大区域分类调研、分析,产业布局情况见表1。

1.2 贫困户和贫困地区企业/合作社调查

项目组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收回的147户贫困户和80家企业进行分析统计,统计发现呈现以下特征:一是贫困户家庭成员学历低,在调查的428位家庭成员中大专及以上仅16人,占比3.7%,文化程度以小学及其他文化程度为主,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仅37人,占比不到50%。二是致贫原因主要以因病、因残、缺技术、缺资金及交通不便为主,占比达69%。三是农业技术获取途径单一,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农技员推广应用,占比达83.67%,科研院校的科技支撑力度不够。四是参与精准扶贫项目产业选择受政府主导、他人影响较大,占比46%左右,区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五是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主要在资金、技术上的政策较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缺少,仅为5%。六是根据调查分析,希望在后续产业发展中良种及农机购置、科技培训、品牌建设、农业保险、金融服务、销售渠道等方面得到财政扶持。

表1 产业布局情况

1.3 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高原藏区及其余贫困地区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调研。经整理分析,得到四川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分析了四川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结论得出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水平低、产业规划科学论证不足、科技创新不足、资金使用机制不完善、人才缺乏、政策落实及产业发展持续性有待强化等因素对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大。

2 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及问题分析

2.1 产业发展意识转化慢

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识转化为农业产业发展的行动,大部分涉农企业都表示对农业产业发展对集体经济、农户曾收、企业盈利的看好和认同,但有待观望的多,付诸行动的少。

2.2 基础设施薄弱

大部分贫困地区都距市区、县城较远,交通、灌溉、冷链、烘房及初加工厂房配套缺乏。高原、山地、丘陵在水利、农业设施等建设较为困难,基础设施老化陈旧配套设施不全,建设发展滞后,加上本身抗市场风险、金融风险等能力弱,产业发展难以健康持续形成产业链。

2.3 机械化水平低

影响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耕地分散、形状不一、落差较大、基本不处于同一水平面,导致常规大中型农业机械无法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是农业机械涉及面广,从设备的研究、制造、鉴定、推广、使用等方面,由于农业作物种类多、面积小,很多研究出来的农业机械的市场小、利润低等原因也导致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慢。

2.4 科技创新不足,人口流失,专业人才缺乏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中央对确保粮食产能的新思路,也是农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新思路。推进种业科技创新,选育一些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配套一些绿色、节本、高效的生产技术。发展农业机械,推进农机农艺的结合。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科技支撑、人口短缺、人才缺乏是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较大,村庄空心化和老龄化现象普遍存在,地方乡村凋敝、人口流失和专业人才极度缺乏,科技创新推广难、应用少,导致产品研发、营销管理、市场规划等产业链发展不均衡,无法形成农业全产业链。

2.5 资金使用机制不完善

产业发展重心不准,缺乏产业发展方向、模式,在产业的选择上思路不清晰,导致资金使用率不够。借贷的方式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产业发展的资金,使用不够“大胆”,存在“害怕心理”,担心借出资金无法收回,导致资金“趴窝”现象严重;脱贫攻坚的决胜时期、乡村振兴的开局阶段,资金越来越充足,存在“去年的资金还没用完今年的资金又来了,明年的预算也报上去了,不知道如何利用”的情况。

2.6 产业发展持续性有待强化等

调查过程中发现“快脱贫” 与“持续发展”难契合,基层在选择产业多以“短、平、快”为主调,中长期的规划缺失。地方企业、合作社存在看“政府导向”发展,缺乏自主性、市场需求性,抗风险能力弱,可持续性差。

3 脱贫后农业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3.1 制定扶贫产业规划应处理好的问题

规划先行,充分认识扶贫产业规划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处理好产业发展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扶贫帮困的关系。

3.2 优化产业结构空间布局

农业产业规模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地理临近性和产业关联性,充分发挥不同地区不同区域优势。结合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和对外交通走向,按照高原、山区、丘陵、平原、城郊等区域,交通通道、河流通道、旅游通道,主产区、特色区、优势区、保护区等功能区域划分,分层分级发展。做强主产区、做大优势区、做好特色区、强化保护区,根据不同地域优化空间结构,产业合理布局,分类有序推进全面发展。

3.3 深化科技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农业产业要发展、要强胜,实现农业“大”向农业“强”的跨越就一定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基础研究、应用推广,要注重“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和“六良”(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灌、良机)配套,从科技创新工作中提炼高质量、高效率的绿色发展模式。

3.4 重树思想观念,划好人才工作新闭环

农业产业的建设就是人才的建设,新时代下的农业产业发展必须搞好人才的系统工程建设,形成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新格局。做好“筑巢引凤”工程,人才引进来是前提,人才留下来是基础,人才用上去才是目的,解决产业发展实际问题。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地方特色发展,优化人才结构,做好顶尖人才“头羊工程”, 技能人才“支撑工程” ,青年人才“储备工程”等“三大工程。助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大力集聚行业领军人才,储备青年人才,为地方发展开辟新道路,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模式、新思想、新规划。

3.5 扶贫产业规划总体布局研究

为发挥农业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根据不同贫困区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下规划布局的对策建议。

3.5.1 秦巴山区 重点建设优质粮油、晚熟柑桔、生猪、生态畜禽水产等主导产业;打造高山绿色果蔬、特色山珍、富硒富锌茶叶、道地中药材、桑产业、红心猕猴桃、朝天核桃、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蔬菜产业向特色蔬菜转型,形成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特色农业资源大市向特色农业强市跨越,建成中国优质高端农产品供应基地。

3.5.2 乌蒙山区 农业产业发展以马铃薯、脐橙、核桃、花椒、蔬菜、畜牧为支撑,突出生态、绿色、有机,发展茶叶、特色干果、桐子、药材、林下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全产业链绿色化,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部分县利用独特气候优势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热带高效农产品基地,加快发展反季节蔬菜错季水果。

3.5.3 大小凉山彝区 大力推进马铃薯、苦荞、脐橙、核桃、花椒、蔬菜、生态养殖等主导产业,发展壮大茶叶、中药材、山桐子等特色产业,提高农牧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由增长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大力创品牌。

3.5.4 高原藏区 加快特色果蔬、马铃薯、中藏药材、牦牛、绵(山)羊、藏香猪产业发展,继续提高种植业农产品产质,壮大畜牧产业,立足交通便捷优势,将特色农畜产品产地”串点成线、联线成片、集聚成块“,形成新型的农牧业发展格局。

3.5.5 其他贫困地区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粮油、特色果蔬、畜禽养殖作为主导产业,按照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要求,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智慧数字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突出“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高效发展”理念,做好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加快完善现代生产体系、服务体系、研发体系,做好市场对接,坚持品牌发展道路,构建优势农业产业集群。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贫困地区特色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特色种植促增收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伟参加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西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桂林举办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