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研究

2020-06-19王明强董英洁韦慧贤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随迁子女务工人员家庭教育

王明强 董英洁 韦慧贤

摘   要:国之大计在教育,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家庭教育。现如今,进城务工人员作为社会中的一批特殊群体,其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新时代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为改善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状况,学校可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召开主题家长会与家庭教育交流会,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依托教育扶贫,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情感认同;建立规范、有效的家长学校,形成良好的家校合力等,引导进城务工家庭主动承担起学生成长的责任,促进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时代;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学校工作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2-0046-03

人类家庭教育的行为,内在地实现着人类对后代的生命之爱、后代的独立生存、家庭生命体的利益和家庭的精神追求,外在地构成了教育大厦的基础,制约着个体人生的教育成败和事业成败,进而影响到人类文明的结构和发展。家庭教育对个体成长、观念形成以及生活能力的提升起内在作用,而家庭和睦以及社会和谐稳定是外在表现。现如今,进城务工人员作为社会中的一批特殊群体,其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及民族的发展。做好当下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公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兴旺发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家庭教育的不足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助力器”。然而,从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上讲,传统的家庭教育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民主性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长辈对晚辈的教育行为,在教育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一定的“专治”性,这使得子女在面对问题时缺少了一定的主动性;其次,发展性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往往是子女在婴幼儿时期体现得较为突出,而随着子女的成长,家庭教育在慢慢弱化,当子女成年以后,长辈对晚辈的家庭教育则逐渐退出,因此,传统的家庭教育基本上仅局限于子女的未成年阶段;再次,战略性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内容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但更多的却是以子女的成长和个人或家庭所需为主的教育内容,对民族发展的理念渗透较少;最后,系统性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内容较为零散,往往是就事论事,无法全面系统地对子女进行教育,这是家庭教育的内在缺陷。

二、新时代背景下的家庭教育

2015年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总书记的讲话,使家庭教育在内涵上发生了重大转变。首先,从价值观上讲,家庭教育由传统的个人发展提升到国家的发展所需,即家庭教育要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子女;其次,从格局上讲,家庭教育由传统的家庭和睦转向社会和谐;再次,从发展对象上讲,家庭教育由传统的个人发展转向国家发展与民族进步。因此,新时代背景下的家庭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在内涵与行动上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成为务工人员,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为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奋斗;二是为了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改善子女的教育条件,使子女的教育“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8》数据显示,人户分离人口为2.91亿人,流动人口为2.44亿人。可见,大部分务工人员外出的同时,子女也随之迁移,即“举家出动”的进城务工现象已十分普遍。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条件普遍不好,导致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体现在:第一,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性质,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处于一种“放养”状态,即家长与学校联系不及时,子女在家与在校情况对他们来说处于“失联”状态;第二,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经济情况普遍不好,他们多数租住在城鄉结合部,这种群居状态下的家庭教育与农村相比,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甚至子女的生活习惯与农村相比出现了某些新的问题;第三,受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约,进城务工人员对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承继着传统的“说教”模式,或者“棍棒出孝子”的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对培养新时代的公民极为不利;第四,目前,“80”后已成我国劳动力的中坚力量,但我国的“80”后被认为是最辛苦的一代,其中一部分人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成为了独生子女,这部分“80”后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关键时期,不论是公职人员还是务工人员,他们很难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上。同时,“80”后的育儿经验极为薄弱,基本上继承了父母辈(“60”后)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前所述,这些理念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相悖。

四、学校介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策略

2018年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并明确指出:“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在排序上,教育部门成为第一责任单位。”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的人的活动。因此,学校作为教育部门的主体单位,应高度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实现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介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的策略中,首先,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召开主题家长会,更新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理念,转变家长传统的“严父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观念与方法。学校通过召开主题家长会,能够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教会家长新时代要求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逐步转变进程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观念;二是通过主题家长会,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在家庭教育中的困难与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纳与整理,组织教师积极研讨与交流,并针对不同家庭开展有效帮扶;三是长期追踪家长在转变家庭教育理念与方式上的实际情况,并收集相关信息,为下一步解决问题确定目标和内容,以及时改进帮扶教师的工作途径。

其次,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家庭教育交流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通过收集优秀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按照尊重、自愿的原则,邀请这部分学生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分享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发挥榜样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并为众多家长提供案例参考。同时,学校可以邀请知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为存在困惑的家长排忧解难,促使家长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

再次,依托教育扶贫,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情感认同。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缺乏稳定性与保障性,致使家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家庭的温饱问题上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与情感问题。随迁子女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导致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孩子缺少父母的关心与陪伴,久而久之,他们就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为此,学校在落实国家教育扶贫工作中,应使随迁子女切实感受到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的温暖与关爱,消除学生的自卑感,促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真正把“扶贫先扶志”的教育扶贫理念落实到位。

最后,就全局而言,应当建立规范、有效的家长学校,形成良好的家校合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家庭教育首先是家长教育,家長学校的开办为家长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机会,有利于宣传和普及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家长的素质,指导家长有效开展家庭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颁布,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家长学校的高度重视。然而,就目前为止,家长学校的开设,还存在许多问题。笔者认为,开设家长学校,学校首先应当通过开展主题家长会,收集、调研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开发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校本课程,即开发有效的校本教材(课程),更新家庭教育知识,消除家长的教育困惑,提升家庭教育实效。

百校之父田家炳先生曾说:“中国的希望在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并自觉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目前,我国务工人员约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为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好“人生第一课,扣好第一粒扣子”,家庭教育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进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

[2]秦国梅.家长学校现存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J].智库时代,2019,(36).

猜你喜欢

随迁子女务工人员家庭教育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路径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家庭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考察
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研究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家校合作的策略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