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2020-06-19房慧左进红
房慧 左进红
摘 要: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师生教与学的风向标,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助跑器,是学校、社会、家庭密切联系的桥梁。通过“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研兴教”三个方面对如何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作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评价体系;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研兴教;引研入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2-0021-03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课堂是心灵对话的窗口,课堂是灵性舒展的空间。无论课改如何千变万化,总离不开“因材施教”。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以生为本的根基上,唯有如此,才会让每一朵花都开放,每一只鸟都歌唱。
一、以学定教——实现课堂教学的完美转身
以学定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师的教。其核心是以学生呈现出的学习状况为参照,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变化等发展程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質量。
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有教无学构不成教学,光学不教同样也谈不上教学。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教与学的最终目标统一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学定教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完全符合学生的主体发展规律,体现素质教育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原理。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学定教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教学原则和要求为依据,以主动学习提高能力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教学天地,得自主者得天下。以学定教跳出传统思维,打破了以往教学中教师的一厢情愿,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教学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没有教师包办代替,也就没有了学生的盲人摸象。教师教学成为推进和巩固自主学习行为,深化自主学习效果的活动。教师的职责也随之变为激发欲望,提高兴趣,深挖潜能。学生真心投入、主动参与,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知和展示的地方。
实施“以学定教”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预习(课前自主学习)为前提。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先入为主,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在课堂上以服务者、促进者的身份对学生在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查漏补缺、适时地导学、导思、导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法指导、加强学法渗透,让学生得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彻底避免低效和无效现象发生。
实践证明,“以学定教”评价机制具备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它不仅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减负增效,同时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东庐中学“讲学稿”、山东兖州市第一中学“循环大课堂”等在全国影响很大,效仿学习者也络绎不绝。其实,他们的成功源于一个共同的理念:颠覆传统教学思维,变“讲坛”为“学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讲师”为“导师”,凸显教服务于学的追求;变“接受”为“探求”,凸显学生全面发展;变“被动”为“主动”,凸显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培养。一句话,他们准确把握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以学定教,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完美转身。
二、以学评教——实施取信于民的多元评价
叶圣陶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育现代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评教”以学生的“学”衡量教师的教学行为,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因此,实施以学评教策略是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全面发展,打造高效课堂、引领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每个学生都有潜能,他们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以学评教的评价体系要建立在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基础之上。评价要从“学”入手,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达成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以学评教”课堂教学评价表。评价表包括“项目”“内容”“得分”三大块。“项目”分为:“目标”——是否符合课标、校情、学情 ;“条件”——包括学习的资源及学法指导;“参与度”——包括广度、深度和调控力度;“氛围”——关注宽松度、融洽度、达成度;“效果”——突出成功体验。“内容”根据学校实际、班级现状、学生实情精心选择。如“学法指导”可以选择是否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指导,是否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教师的语言是否有热切地鼓励、强烈地启迪和精准地指导。又比如“学习氛围”中的“目标达成度”可以选择是否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否能灵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每个学生是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多数学生是否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再比如“效果”中的“成功体验”要重点关注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等。总之,“以学评教”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制定要把关注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突出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改进、导向和质量监控功能。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一直存在着“重师、轻生”“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主导、轻主体”的现象,公开课逐渐演变蜕化成花拳绣腿式的表演、作秀。教师越俎代庖,学生被动接受,教学过程严重失真。评价是武器,以学评教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学习表现放在首位,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学生身上,达到既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又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双赢效果。“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学生参与教学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既有知识技能又包括能力地提升,还有学习兴趣、自信心提高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以学评教对执教者的教学观念、教学态度、教学技能以及教学基本功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以学评教体现了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它取向于学生发展,从学生的表现看教师,从学生的学习看教学,评价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学评教是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杀手锏,是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的一剂良方。以学评教追求多维评价,要健全评价体系还要逐步完善学科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档案和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评价档案,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课堂开放周活动,让家长积极参与进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真正把以学评教评价体系创建成为取信于民的科学评价观。
三、以研兴教——落实内涵发展的有效教研
教学离不开教研,没有教研的教学终将是一潭死水。建立“科研型”教师队伍是时代的呼唤。倡导以研兴教必须实行“引研入评”的教师评价机制。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现在不少学校将教学“六认真”细化,作为考评教师依据。但根据笔者的观察和了解,效果并不理想。稍一留心就会发现,很多教师每天忙于应付检查既累又烦,需要写教学反思就去抄反思,检查听课笔记就去抄听课记录,集体备课也多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认为教学与教研无关,把课上了,作业及时批了就是精神可佳,把教研游离于教学之外,认为这是自身能力有限。至于课题研究很多只是为评职称而为之的无效研究。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过去对教师的要求,现代教师应拥有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长期以来,中学教师中一直存在着忙教学、倦读书,重经验、轻理论的现象。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队伍必须从“经验型”向“科研型”,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角色转变。魏书生、于永正、吴正宪、李镇西、赵谦翔、窦桂梅、刘光明、薛法根等都是在边教学边研究中成为教育名家的。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师对教学中原生态的问题不能进行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其专业成长就会变成无本之木、無源之水。以研兴教是以“引研入评”为杠杆,通过“引研入评”的机制引领教师勤研、善教,以教促研、以研兴教,实现有效教研。
落实“引研入评”机制,要认真研究制定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不断加强教科研组织建设,强化理论学习,浓郁研究氛围。第一,教研活动准备充分、人人参与,活动过程坦诚合作、探究交流,了解真实情况、启发积极思考,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果,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备课组活动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多方收集信息,完善备课资料,探讨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第二,围绕“岗位大练兵”活动,丰富教学研究内容,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如教师论坛、优质课竞赛、教学心得、教学反思、优秀论文、优秀课例评选等活动。第三,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内涵发展。针对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梳理,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研究成效。第四,积极构建网络平台,全方位提升执教者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素养。第五,争取专家指导,建立跟进制度,形成不间断的教学过程指导机制。
有效教学需要有效教研的支撑。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引研入评”机制是强化新观念,引导新思考,领会新要求,探究新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是学校内涵发展务实求真的科学之策。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姜秋婷,田 杰.以学定教——读懂教学背景[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8(11):11.
[3]刘志军.课堂评价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关守宁.新时期“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29):167~168.
[5]卢 梭.爱弥尔──论教育[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