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

2020-06-19闫春江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精准扶贫人工智能

闫春江

摘   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逐步扩大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教学方式改革逐步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针对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挑战,我们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引导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加强人工智能素养培训,提高教师智能化教学能力;推进智能条件下的精准扶贫,解决教育数字鸿沟问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培训;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2-0012-03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要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推动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2019年5月,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了“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与会中外嘉宾共同研究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体系机制创新和信息素养培养等问题。当前,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一、人工智能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教育管理是指管理者依据掌握的信息,通过决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发展效率的过程,其两个核心要素是信息获取和决策措施。传统教育管理过程中,信息获取只能通过问卷、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途径和数量非常有限,无法保障信息的科学性、代表性。同时,教育管理者做出决策时主要凭借个人经验、过往知识积累等,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随机性。人工智能的出现,让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教育管理成为可能。宏观层面,人工智能能够充分整合社会人口变化、产业发展趋势、教育资源分布等各领域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关联算法,为科学制定教育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等宏观政策提供合理化建议。微观层面,学校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对已积累的大量学生个人信息进行分析,为制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提供理伦指导,以提高学校管理的精细度。

(二)促进教学方式的革新

传统教学方式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特征,过度强调教师讲授地位,忽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素养,不利于创新思维和批判能力的训练,学生只会成为考试的机器。人工智能融入教学后,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目标,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设备将以助教的身份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帮助教师从批改作业、试题等简单繁琐的重复性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快捷完成批改任务,并将结果分析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情,调整教学方法、进度和策略。学生可以使用虚拟现实等智能设备,将人、物、空间等各类教育资源连结成一个有机体,创设场景式学习环境,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进行尝试验证,探索发现客观规律,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为适应工业化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往教育过多强調高效、标准,教师很难细致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实施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育方式、教学内容、评价机制,个性化教育始终停留在将来时。人工智能可以运用智能算法对学生成长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准确诊断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认知方式,再根据诊断结果,量身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化需要的课程体系、学习计划、训练方案、评价策略,使学生成为自我成长的积极参与者和自主构建者,帮助学生在和谐、开放的教学生态中发展自我、成长自我、实现价值,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目标。

二、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挑战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引导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是一柄“双刃剑”,它即可以促进教育发展、造福人类,在缺乏规范和制约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只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才能保障人工智能快速健康发展。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积极顺应人工智能发展潮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结合当地教育工作实际,制定完善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智能设备购置,营造智慧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潜力,提升教育生产力。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需要海量个人数据信息的支撑,如果得不到合理管控,师生隐私信息将被置于“裸奔”的尴尬境地,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会风险,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强化师生隐私权保护意识,修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待条件成熟时专门制定针对人工智能应用中保护师生隐私的法律条文细则,确保数据信息应用安全、可靠、可控。

(二)加强人工智能素养培训,提高教师智能化教学能力

随着算法、算力的提高,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会越发深刻,很多教育教学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甚至有人提出“教师消亡”的论断。笔者认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仍是教育的关键因素和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不仅不能削弱教师的地位,还应加强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培训,提高智能化教学能力。首先,要注重教学观念的培训,引导、鼓励教师主动适应技术变革,运用人工智能手段,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其次,要加强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教育教学的技能,科学灵活设定教学方式、教学设计和课程安排。最后,要积极收集、宣传、推广好一批人工智能运用于教育教学的优秀案例和教学资源,为不同地区、不同学段的一线教师提供示范。

(三)推进智能条件下的精准扶贫,解决教育数字鸿沟问题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人工智能是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能够消弭地域、贫富等差异,让贫困地区孩子同样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政府部门应将贫困地区学校人工智能建设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做到同步谋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避免源头谋划缺位。优先支持贫困地区教育智能化基础建设,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无线校园和智能设备逐步普及。构建一体化智能教育大平台,逐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等基础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贫困地区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鼓励支持教育优质地区与贫困地区建立帮扶机制,通过双师课堂、网络教研等方式,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学生的“数字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精准扶贫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