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有效开展
2020-06-19蒋淑慧
蒋淑慧
摘 要: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开展史料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需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史料教学的概念及特点,主要站在“历史解释”素养的角度,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为例,讨论了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有效开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 史料教学 历史解释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逐渐从历史知识教学走向历史素养培养,强调学生史料分析解释、信息获取等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为了满足新课改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要求,顺应高中历史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教师应当对史料予以高度重视,并开展史料教学,让学生在史料的分析解释中形成历史素养。
一、史料教学的概念及优点
所谓史料教学,就是在一个主题下,教师基于学生对一定历史史实的了解,引导学生站在客观的态度以理性的方法对相关史料进行研究,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延伸,进一步发展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解释作为历史素养之一,主要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与判断,这是新课标对它的阐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史料教学对“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新的教育发展背景下,史料分析成为高考历史考察的重点,学生需要具备史料分析能力,而这正是史料教学的主要目标。另外,高中历史教学过程较为枯燥,图片、视频、实物类史料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的互动,营造更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基于“历史解释”素养角度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
1.合理选择史料
史料是史料教学的基础,是“历史解释”素养形成的前提条件。对史料的合理选择有利于落实史料教学,并促进学生形成“历史解释”素养。笔者认为,应当基于对以下原则的遵循进行史料选择:其一,真实性。研究史料主要是为了获得相关历史史实的有效信息,从而对历史事物、人物、现象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与准确的评价。所以,史料的真实性不能忽视。对于视频类史料,尽可能选择纪录片或者是电视文献片,因为纪录片、电视文献片的特点在于对历史原貌的最大程度还原,呈现较为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学生主要学习邓小平理论,了解九二谈话、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始末,对此可选择CCTV官网推荐的《突围》《邓小平九二南巡始末》《百年小平》等作为视频类史料以供学生研究探讨。其二,有效性,这里主要指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最终归宿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选择史料还应考虑是否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课程标准出发,教师应多补充有关南方谈话、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价值意义以及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相关史料。其三,针对性。针对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史料选择,比如针对“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重大问题?有什么样的价值意义?”,选择《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南方谈话部分作为史料。
2.充分挖掘史料
历史史料不仅会呈现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也会呈现历史人物对历史事件所发表的态度以及所做出来的回应,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从某种角度来讲,史料教学,就是对史料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挖掘,从而发挥出史料的教育功能。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史料,让学生在对史料的分析、判断中完成知识、能力的自我建构。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例,为了让学生对改革开放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充分把握其价值意义,教师向学生提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部分文字片段,并布置任务“结合改革开放的历程,说说你对‘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观点的认识”,引导学生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角度对这一史料进行深入挖掘,并明确邓小平对于中国改革开放所发表的态度,从而发挥出史料在学生学习改革开放历史事件方面的教育功能。
3.强调自主探究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教师借助史料开展教学,其本质在于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史料研究对历史事件、人物与现象进行分析与判断。因此,学生是否参与史料研究是教师关注的重点。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需要强调自主探究,给学生以研究史料的时间与机会。以《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为例,学生主要学习“双百”方针,了解文化大革命始末。在此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的会议讲话片段、“双百”方针提出期间的文学作品选段、姚文元批判历史剧《海瑞罢官》以及红卫兵破四旧的历史史实、中央政治局粉碎江青集团的历史事件等作为史料,設置问题串:“‘双百方针的提出有何意义?同时期文学作品有何创作特点?”“‘双百方针提出后十年缘何故爆发‘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影响?”“‘文化大革命是如何结束的?它的发生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我们现在又是怎样对待与发展文化事业的?”由学生结合相关史料对上述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4.落实归纳总结
史料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史料研究获得有效的历史信息,同时使学生的相关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对史料的研究具有碎片化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其研究史料中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达成这一目的。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例,教师可以课题为中心关键词,以“构建新理论的宣言书”“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为一级分支,绘制大致的思维导图框架,并鼓励学生结合相关史料,用“邓小平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改革开放”等对思维导图框架进行补充。
结语
综上所述,史料教学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基于这一素养的角度开展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教师需要合理选择史料,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史料,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落实归纳总结,从而发挥史料的教育功能,提升实际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羿竺.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2):137-138.
[2]覃黎恒.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