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种类及综合治理技术探究

2020-06-19王进泉

神州·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治理技术

王进泉

摘要:松树是我国的主要树种之一,在防风固沙、绿化环境、建筑材料等基础工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影响松树健康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松材线虫病对松树的危害最大。研究松材线虫病传播途径,剖析致病原理,提出综合治理技术以保护松树,是林业工作者一直以来研究的重难点问题。充分了解并控制松材线虫病,保护松树健康,对于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推动我国林业水平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治理技术

引言

在我国,松材线虫病最早出现在1982年,现如今对于该病的致病机理有了基础的了解,但对于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走势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控制。且该病的致死率较高,对我国的林业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危害。现如今对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治仍停留在农药治理等传统方式上,治理效率低,环境危害大。加快新型治理技术的研究,是如今的首要任务。本文就如何采取相应的举措,遏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确保林业平稳发展展开了深入的剖析。

一、生物方式防治

通过对松材线虫病的长期研究发现,松材线虫本身并没有传染能力,而是寄生在宿主昆虫上,通过寄生昆虫的摄取食物、产卵等途径传染其他树木。且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较为单一,主要为天牛属昆虫,其他品种的昆虫不具备传染能力,因此,通过降低媒介昆虫的数量与分布范围,减少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是合理有效的控制方式。除媒介昆虫外,也能利用松材线虫本身的天敌开展综合治理。

例如采取引入天牛昆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天牛的数量,减少松材线虫病的扩散。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同时系统内的各种生物都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采取生物防治方式的同时,要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科研工作者通过对本地林区的生物种类进行记录和研究,从中发现天牛的天敌生物,并进行人工干预,对其数量进行人为干预,从而达到控制媒介昆虫的目的,实现对于松材线虫病的综合治理,此外还能通过向林区内引进啄木鸟等鸟类的举措,实现保护松树的目的。对于松材线虫本身,科研人员应尝试寻找其天敌生物,如细菌等微生物,并且不会对松树的正常存活产生影响,通过在松树上培育相应的菌种,消除松材线虫,实现综合治理。林区管理人员要增强日常的管理和检查,对于沾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木采取相应的举措,及时移除病死的树木,防止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危害林区安全。

二、化学方式防治

化学方式治理病虫害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防治方式,对我国的林业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进行松材线虫病的治理工作时,也能通过化学防治的方式开展。化学防治通过减少媒介昆虫的數量,限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以实现防治目的;也能通过直接灭活松材线虫的途径,防止松树染上松材线虫病。相关的林业科研人员还应研发新型药剂,减少残留药剂对环境的造成的危害,避免药剂本身对松树健康造成影响。

例如通过林间喷洒化学药剂的方式治理松材线虫病。林业管理人员通过观察天牛昆虫的生存周期,在产卵期时候,通过飞行器在林间喷洒灭杀天牛的药剂,减少天牛数量,阻断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路径。为确保防治效果,采取多次喷洒的方式,同时结合人工喷洒的方式,确保狭小环境下对天牛的防治效果。此外,通过化学方式对松材实行保护,防止松材线虫的感染。针对松材线虫的生活周期,在浸染期开始之前,对松树进行涂抹药剂的方式进行保护,起到预防松材线虫感染的目的。对于已感染疾病的松材,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树干注射药剂的方式杀灭松材线虫,降低松材线虫病对于松树的致死率,同时利用利用相应的化学药剂,驱散已感染松材上的天牛,切断传播途径,保证林区的安全。对于已死亡的数目,采取焚烧处理的方式。

三、物理方式防治

相较于传统的化学方式防治,物理防治方式应用的时间最早,且不会产生残留物质,对环境的危害性最小。合理的治理措施,能实现预期的防治目标。为保证松材的安全,减少感染率,不妨采取物理方式进行综合治理。由于松材线虫本身对外界物理刺激反应较小,物理防治效果一般,因此物理防治的主要目标是媒介昆虫,切断传播途径。目前常见的物理方式有声波诱杀、紫外线诱杀等措施,林业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开展治理工作。

例如林业人员在开展防治工作时,利用物理防治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对媒介昆虫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的物理因素对昆虫的引诱效果,如声波的不同频率、不同波长下的光线对昆虫的吸引能力。确定好对昆虫引诱效果最大的物理因素后,在林区设立相应的诱捕设备,利用太阳能发电板配合高压电击网对昆虫进行杀灭,实现对于林区媒介昆虫的数量控制,林业人员定期对诱捕设备进行巡查,清理昆虫尸体,防止造成二次感染。物理防治能够减少人力的投入,降低综合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

四、加强松木流通监管

长期的观察发现,媒介昆虫本身的活动范围不大,因此松材线虫病本身不会对远距离外的林区造成影响,线虫病感染范围扩大的原因主要是人为活动导致已感染松材在不同林区间的流动,因此,为控制松材线虫病,必须实行有效地举措,对松材的流动进行监管,防止人为因素造成松材线虫病的大范围感染。

例如林业局可制定相应的“松材流动监管机制”,在该机制的指导下进行流动松材的综合治理工作。对于进入流动的松材,采取多次检测的方式,防止松材线虫病的扩散。在原林区,对即将运输的松树进行检疫,确保松树本身未感染疾病或携带松材线虫;运输途中,做到对松材的密封运输,防止外界环境对松材造成感染;运输到目的地后,相关人员也要执行严格的检疫工作,确保松材的健康,不携带传染性疾病,此外,对外来松材进行合理的隔离管理,排除本身携带松材线虫造成感染的问题。对于已经感染的松材,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防止感染新林区。通过合理的监管措施,避免人为活动造成的松材线虫病传播。

五、总结

现如今,在林业工作人员的努力和有效的防治措施下,松材线虫病虽然并没有完全消失,但是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松材线虫病的蔓延和危害并没有消失,若防控措施不力,仍会对我国的林业造成危害,因此,相关科研人员要继续探究致病原理,寻找合适的综合治理方式,并形成松材防护、治理的控制体系,推动我国林木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秀萍.松材线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分析.农村实用技术期刊.2019.11.11

[2]陈黑虎.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乡村科技期刊.2019.11.20

猜你喜欢

松材线虫病治理技术
天柱山林业生物灾害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宜昌市松材线虫病成因与防治效益分析
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治理技术及进展分析
泌阳县松材线虫病普查结果分析
松材线虫病疫木林间就地除害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及治理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