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地理学科中美术教育的渗透问题

2020-06-19周静怡

神州·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美术学科图像

周静怡

摘要:学科融合问题近年备受关注,地理与美术学科相关性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话题,两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够得到有效增强学生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高效性,而两学科间的渗透可以通过美术图像和技能方面,即美术图像的承载功能、美术教育的导向功能和对地理教学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美术;地理;核心素养;教育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在地理教育和实践中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美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术学科间融合问题近年备受关注,将两门学科联系起来,也为双方提供了可开拓的空间和发展助力。两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够得到有效增强学生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高效性,而两学科间的渗透可以通过美术图像和技能方面,即美术图像的承载功能、美术教育的导向功能和对地理教學的推进作用。因此美术教育的渗透对中学地理教师完成教学目标、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核心素养方面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人的全面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核心素养培育的问题是整体性的问题,不是单个课程可以完成的,多学科融合可能更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人地和谐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看,两个学科的学科价值都体现了思维、情感、文化层面的发展需求,即人对自然的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理解表达的发展需求。而现实是,地理与美术学科课程教学在这三个层面都遇到了一定的发展局限,迫切需要更为综合性的课程教学来弥补发展的局限。

2.美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

2.1 美术图像对地理知识的承载功能

美术图像是指具有视觉效果的画面,一般包括各种美术图形或影像。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美术图像包括景观图、示意图、地图、遥感影像等内容。这些图像形式多样,在承载地理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图片角度来看。中学课本中遍布图像的应用,地理课本中的文字与图像的结合,使得教材的形象性、美观性和可读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些图片承载着地理知识,以其独特的图像展示能力对知识和相关规律归纳与呈现。从一幅地形地貌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得知我国地形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从《清明上河图》中繁荣的商业景象,便可清晰推断当时东京形成得益于其便利的水陆交通等这样的地理知识。由此,图片将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更为具象地表现出来,学生再通过自身的联想能力,配合教师的讲解进行理解意义,这样,许多复杂繁多的知识点变得更为形象,美术教育的融入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更充分,教学过程更为简洁,学生学习效果更佳。

从教师板书中的应用来看。以教学环流知识点为例,它主要包含三种形式: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三种循环形式各成体系,但又相互作用。该知识点虽然内容不多,可若让学生在课上较短时间内迅速理清三者之间关系却是不容易的。但是如果教师以黑板板画的形式现场绘图,通过“水循环示意图”将这一复杂的地理现象精简化、形象化,不仅能节约课堂时间,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课堂效果,而且通过合理运用板书、板图和板画,还能增强地理课堂的生动性。

2.2 美术教育对地理人文价值观的导向功能

现代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学生的人格塑造。而美术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美发现美、理解美,并积极思考所见所得。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地文景观、生物景观等图像直观展现自然美;通过历史文化古迹、人文活动等人文景观图像来展示人文美,两者的结合,展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教室要充分发挥美术图像的审美教育功能,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素养。以“人口问题”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对生态恶化、人民饥荒的讲解,展示出人口问题对生态和人类的影响,间接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保护环境等人道主义情怀。美术教育的渗入应该要重视起来,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学生人格、素质教育这样的人生引导工作提到教学的每一步。

2.3 美术教育对地理教学推进功能

地理这门学科主要是探究自然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相互关联的学科。而地理学科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还要具备相关的空间思维能力,美术教育的融入可以推进了学生多方面素质高效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某些复杂琐碎的知识点,教师如果单纯用文字进行描述和讲解,学生可能很难正确掌握,甚至会引起思维混乱的情况,采用视觉冲击方面的图像素材,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记忆点,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加强课堂的学习效果。地理教学的推进,也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思维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将美术教育及其相关媒介渗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以美术教育为基础的地理课堂,让学生的审美判断力、空间想象力等得到综合提升,课堂学习也就更为高效,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更浓。

3.结论

地理与美术两学科的交融没有一定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反馈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融合和优化,不断在理论和实际基础上进行探索。关于两学科间的交融研究还有更多的方向值得去尝试。美术教育与地理学习的融合方式必然是多样化的,地理教师要具有思辨力和学术钻研的精神,树立学科交融观念,把握好美术教育的渗透,尝试更多的策略将其与地理教学融合,不断完善中学地理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3]《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与其他学科相融合》黄丽蓉 福建省漳浦第二中学 2018

[4]《浅析在教学实践中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的实现》李晓曼中国校外教育 2014

[5]《在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其他学科知识的教学探究》覃春柳 广西艺术学院 2017

[6]《中美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学科交叉渗透的比较研究》刘春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8

[7]《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崔婷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猜你喜欢

美术学科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有趣的图像诗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