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PI视角下中欧班列对中欧贸易物流促进机制

2020-06-19曹苧心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贸易便利化

摘要: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最大进口国,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中欧班列成为推动对欧贸易便利化的全新路径。本文研究世界银行发布的国际物流绩效指数(LPI),发现我国较欧洲各国在海关效率,货物跟踪能力和物流服务竞争力方面差距明显。本文认为,中欧班列对中欧贸易便利化促进机制有:极速通关到达时间降低货主成本;物流服务和价格竞争力吸引货源;货运监控能力和时效性保证货流。

关键词:物流绩效指数;中欧班列;贸易便利化

中图分类号:F532.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6-0032-03

一、引言

在当前要素价格上涨,各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的大背景下,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关键一环,成为推动对欧贸易便利化的全新贸易路径。当前亟待厘清中欧班列对中欧贸易物流便利化促进机制,以期更好发挥中欧班列对中欧贸易的催化和带动作用。

二、中欧贸易物流现状分析

1.中欧贸易现状

2019年,欧盟28国GDP总量为18.74万亿美元,2019年欧洲GDP为22.73亿美元,欧盟经济占整个欧洲经济的82.44%,因此本文以中国与欧盟贸易数据代表中欧贸易数据。20世纪70年代,中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双边关系以来,双方互为彼此的最重要贸易伙伴。截至2020年2月,2018年欧盟进口商品贸易额20%来自中国,出口商品贸易额有11%销往中国(见表1)。

2.贸易介质分析

截至2020年2月,欧盟官方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欧盟28成员国(英国于2020年初正式脱离欧盟后尚余27成员国)以航空、铁路、公路三种运输方式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比例如表2所示。

近年来海运在中欧贸易中占据半壁江山,平均50%左右的贸易额由海运完成,因其运量大,价格低,两地之間的贸易依然主要通过这种传统运输方式进行,而空运和铁路运输量平分余下的贸易额,各占23%左右。目前中欧铁路贸易均由中欧班列完成运输。

3.贸易物流水平

世界银行于2007年首次发布《物流绩效指数报告》,其后每两年发布一次。物流绩效指数(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LPI)是各国政府和商业界关注的重要指标,反映了163个参评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综合了国际货运界的实操经验和学界近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六个评价指标分别是:海关和边境清关效率(CUS)、贸易和运输基础设施质量(INF)、国际货物运输便利性(ISH)、物流服务能力和竞争力(LQC)、货运监控能力(TTR)和运输及时性(TIM)。

LPI最新发布在2018年,纵观参评的国家和地区,物流绩效表现分数与经济发达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德国6次参评4次夺得榜首,2018年得分4.2分(满分5分),新加坡则2次摘冠。2007年~2019年,中国物流绩效指数连年稳步上升,物流绩效指数得分由3.32增长到3.61,增长率达8.72%,世界排名由33位上升至26位。

在中欧贸易中,选择欧洲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作为观察对象,德国、波兰、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奥地利及中国的2018年国际物流绩效指数比较(见表3)

2018年,中西欧国家如德国、比利时、奥地利、荷兰贸易物流水平表现突出,占据全球参评的163个国家的前6位。西班牙、中国、波兰表现中上,分列17位、26位、28位,俄罗斯、白俄罗斯排名靠后,分列75位、103位。

采用雷达图清晰对比中国与德国,荷兰及西班牙等欧洲高收入水平国家的物流绩效差异(见图)。从雷达图上看,我国与世界一流国家相比,在海关效率、货物跟踪能力和物流服务竞争力方面差距明显,平均相差0.6分左右。

2018年我国物流绩效指数综合得分为3.61分,在参评的163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26名,前30名均为传统发达国家。中国各项得分均高于全球均值,物流基础设施质量、国际服务竞争力和货运全程监控能力是中国物流绩效的提升的核心优势,分别比全球均值高出0.3分,0.77分和0.75分。与前20名物流能力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海关效率,国际运输便利性两方面,均值差分别为-0.65分和-0.5分(见表4)。

通过对近年来LPI指数进行分析,可知中欧贸易中物流短板主要出现在中方,中国国际贸易物流在海关效率,货物跟踪能力,物流服务竞争力等方面存在弱项。

三、中欧班列简介和特点

1.中欧班列简介

中国与欧洲之间历来通过海运方式进行商贸往来,自2011年开行的“中欧班列”,即中国-欧盟铁路联运,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时刻表开行,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

截至2019年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达15000列,国内开行城市62个,通过68条运行线路直达欧洲。目前中欧班列运行时间平均14天左右,运输时间比海铁联运全程少20天,运输费用相当于空运的1/4。中欧班列比海运更快,比空运更便宜。

2019年1~9月中国出口欧洲贸易额已达到1.83亿美元,中欧班列的货值只占其中的1%~3%,出口方向的中欧班列主要搭载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进口方向的中欧班列主要搭载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等,随着中欧班列运行机制逐渐完善,还有巨大的潜力等待发掘。

2.中欧班列特点

中欧班列改写了传统中欧贸易的经济地理,深化了陆港的经济腹地意义,使中国内陆摆脱了涉足国际贸易必须靠海港的历史,中国经济的重心开始向西移动,中国经济的门户开始向西开放。

(1)边境清关高效和便利通关。中欧班列与沿线主要进行物资中转、集散和储运的节点积极沟通,最大程度简化海关手续,提升通关速度。列车出境后便进入欧亚经济联盟境内,物流由欧亚铁路联盟以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的当地铁路公司负责,物资自由进出,免除了边境检查之累。出欧亚经济联盟之后,货运列车会沿着50多条不同的路线继续前往欧洲,一旦进入欧盟境内,海关和边检畅通无阻。因此,列车行进时间1/3在国内,1/3在欧亚经济联盟这一自由市场,1/3在欧盟,因此只需要极少的海关和检验检疫程序,为货主和顾客节约了在途时间。

(2)物流服务和价格竞争力强。中欧班列运营公司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国家进行价格谈判,加强运输组织,实现了去返程“去四回三”,回程空驶率降低,最大限度地压缩物流成本,使中欧班列在政府补贴后实现与海运相当的价格。此外,中欧班列根据客户需求实现铁路站到站、门到门和全程物流等服务,运输服务便利性可比空运和公路运输。

中欧班列还有多项创新服务,例如创新实现海铁联运。2019年5月,中欧班列(郑州)率先开行海铁联运整车运输平行进口汽车,实现了整车专列进口,满足了客户对进口汽车原产地的多样化要求。

(3)货运监控和运输便利性高。中欧班列有班轮运输的优点,发到站固定、班次固定、运行线固定,开行周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固定可查,全班列全球定位,货主和收货人可以随时通过铁路公司网络平台查询货物位置和通关情况,实现“零时差”运输。

各地中欧班所在贸易园区形成了成熟的贸易便利化配置。例如中欧班列(成都)铁路港所在地青白江区形成了多个与之配套的国际物流产业园,如国际平行进口汽车展销中心,国际木材集散中心,国际塑料城等,为城市产业聚集做好了扎实的物流基础。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方便货源输出。

四、中欧贸易物流促进机制

中欧班列开行9年来,在运行时间、货源种类、全程物流跟踪、通关便利化和跨国协调机制等多方面有诸多创举,极大地促进了内陆地区“沿海化”,对中西部内陆地区进出口产生了带动作用。

1.极速通关到达时间降低货主成本

在中歐班列国际合作平台上,中国、白俄罗斯、俄罗斯、波兰等7国铁路部门签署了《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积极协调参与国海关等部门,极大地压缩了列车通关时间,简化了原有铁路口岸流程,加快了商品到达欧洲等国用户的速度,对于有使用时间限制和保存成本高的产品有重要意义。

2019年6月,成都国际铁路港采用“预约通关”、“装卸同时”的先进理念,使中欧班列(成都)回程段从阿拉山口到达客户时间缩短至近100小时,压缩时间200小时。铁路口岸基本实现无人智能操作,集装箱转运车量自动化码头入卡、提货到出卡只需30分钟。出卡后,企业通过服务平台系统在线办理提货申请、国际转运等业务。

2.物流服务和价格竞争力吸引货源

中欧班列的货运周期约是海运的1/3,在供应链和资金周转方面为企业带来便利,例如一些资金占用较大的行业(如平行进口车)。因此,货值低、对交付时间和资金时间成本要求不高的产品适合海运;而对资金周转要求较快速的行业,中欧班列能够满足其需求。

以中欧班列(成都)为例,成都铁路公司以一对一外贸出口方案为企业定制一站式供应链物流服务。2019年以来,一些制造类、电子类适合空运的货物,逐渐开始关注铁路运输。在极端条件下,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许多公司把过去的公路出境订单全部放到中欧班列,导致2019年以来的开行量较2018年同期增长了76.9%,逆市上扬。充分说明中欧班列在物流服务和价格上都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3.货运监控能力和时效性保证货流

欧亚大陆桥长约12000公里,陆桥运输存在较大的运输风险。各国铁路轨道宽度不同,中欧班列运输过程中不仅会与多种运输方式联运,即便使用铁铁联运,中途也会经过2~3次换轨,因此中欧班列采用集装箱联运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以中欧班列(成都)为例,列车搭载全程追溯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班列去程100%的实时位置追踪,在罗兹、蒂尔堡、纽伦堡场站建立实体海外联络办公室,实现信息及时传递,“零时差”协调处理运行异常情况。在境外场站派员驻守,去程班列到达后,精确计算到目的站时间,提前准备回程货物,班列到站后即刻组织回程,“对称往返”模式大大提升班列运营时效、降低运营成本。

参考文献:

[1] 王东方,董千里,于立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物流绩效与中国对外贸易潜力[J].中国流通经济,2018,(02):17~27.

[2]文瑞.中欧班列运行效益分析及高质量发展对策[J].区域经济评论,2019,(05):110~116.

[3]赵荣昌.压缩通关时间从300小时到109小时[N].成都日报,2019-06-25(003).

[4]中国新闻网.今年以来中欧班列(成都)境外订单不降反增[EB/OL].http://www.sc.chinanews.com/bwbd/2020-02-13/121831.html,2020-02-13.

[5]成都国际铁路港管理委员会.马拉运控中心首次投运,境外通关实现“零时差”[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4915236282452547 &wfr=spider&for=pc,2019-09-18.

作者简介:

曹苧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物流。

猜你喜欢

贸易便利化
贸易便利化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
基于贸易便利化协定实施背景下的内陆地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研究
上海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便利化研究
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国际供应链物流优化策略
贸易便利化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策略研究
全国通关一体化政策探究与展望
《贸易便利化》解读
物联网在暂时进出口气瓶安全监管中的研究和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