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下的高职院校科协发展探讨
2020-06-19董方圆
董方圆
摘 要: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情况来看,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理念下,各地方教育结构与高职院校愈发重视创业教育。高职院校身为我国社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在运行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各种科研活动,可以说在社会上,高职院校是科技成果最为丰富的场所之一。此外,高职院校的科协组织身为基层科协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推动了我国科研活动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探讨了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下高职院校科协发展,希望能为高职院校科协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协发展;大众创新
有关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理念最早出现于2014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当中,随后在2015年我国出台了有关高等院校创业改革的相关内容,在“互联网+”理念等支持性政策的引导下,各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响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理念,在运行管理过程中不断推动创客理念的发展,培养学生创客队伍,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院校科协组织的影响力。高职科协组织身为我国基层科协组织的重要构成,对于基层科协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结合当期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科协组织的发展情况来看,在有关科研创新方面仍旧存在有多种问题,不利于高职院校科协进一步发展。
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相关概述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样理念最早提出于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随后李克强总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浪潮,此后国家政府部门在年度报告等公共场合多次针对这一理念进行论述,李克强总理每到一个地方便会与当地的创客年轻人们会面,希望能为激发我国基层人民的创业精神与创业基因。
针对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理念而言,该理念能够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奇思妙想,提高人民群众在某个领域的专业性,最终目的是为了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该理念还积极鼓励人们进行创造,以便能够发展生产力、解决生产力,使得我国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前,有关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也在积极响应该理念,各种创业理念不断涌现,有效推动了高职院校科协的发展[1]。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科协的发展现状以及困境
(一)高职院校科协的发展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直到2019年上半年,全国一共成立了523个高校科协,其中由学校学会部门联系的科协组织占50%,由其他部门联系组织的占30%,由人事部门组织联系的占15%,由科普部门联系组织的占据5%。根据科协组织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情况来看,此类型科协组织无论是业务指导还是工作部署以及组织发展方向等都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总体来看,有关高职院校科协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数量不多,并且此类型组织的创新驱动战略等都不明确,这一现象阻碍了基层科协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科协组织的发展困境
1.内在原因
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院校的科协组织无论是从组织的性质还是基本功能的角度出发,都决定了此类型组织难以在高职科研创新方面发挥作用。从高职院校的历史发展情况来看,院校科研处的作用是负责院校科研创新工作,并且代表了院校执行各种管理政策,负责高职院校运行过程中的各项科研管理内容。在院校科研创新方面,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管理体制松散、科协组织发展缓慢等困境,并且多数高职院校还未成立科协组织,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也未有任何科协组织的计划。格局我国近年来高职院校科协组织的发展情况来看,从2017年开始,高职院校科协组织便没有显著增加趋势。除了上述问题之外,高职院校科协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定位不清的问题,部分组织在开展科学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持续性,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科协组织的发展形式不容乐观[2]。
2.外内原因
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科协组织的发展情况来看,此类型组织为独立建制的类型很少,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人员編制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科协组织都是属于合署办公。不同高职院校的科协组织类型有所不同,组织设置的差距也较大,再加上院校运行情况不同,有关科协人员以及管理层对于科协的认知也不同,因此科协组织在运作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模式。具体来看,高职院校科协组织在运行过程中与其他结构合署办公的情况较为常见,组织运行始终面临着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并且经费获取渠道较为单一,只能依靠学校划拨,只有极少数院校的科协组织能够获得高一级科协组织的帮助,此外组织在运行过程中还面临着人力资源的困境。其次,科协组织因为自身不具备独立法人的资格,学校对其组织形态等规章制度也不够完善,导致科协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阻碍重重,面临着责任难明确、难问责等问题[3]。最后,在有关科研创新方面,科协组织还面临着科研动力不足以及缺少资源的现象,与高职院校中的学会相比较而言,科协组织的专业性以及权威性都不如学会,再加上科协组织在发展发展过程中相关资源配置没到位,并且难以通过技术服务等手段获取资金,因此很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科协组织多数情况下都是起到协助作用,帮助院校的科研活动顺利开展。以上因素便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高校科协组织的发展困境,这些问题决定了科协组织在院校科研创新活动中难以成为主力军。
三、基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下的高职院校科协发展策略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在运行管理过程中,有关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一直很低,2014年,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在15%左右。2018年,我国高职院校科协组织的专利实际化比例为30%,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比例为15%左右,转化为产业化的比例不足5%。但是根据我国基层科协组织的发展情况来看,此类型组织在我国大力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理念的背景下,能够对相关政策全面解读、掌握应用,科技成果较为丰富,整合资源能力强。在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效提高的背景下,创新不再只是高知识群体才能够完成的工作,大众创业、万众创业也不再只是口号,而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少国家都对科研活动尤为重视,将各种公共资源都投入到科研活动,但是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很多院校都没有将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技术资本化。针对这一现象,高校科协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身特点,利用院校自身的特有的人才条件、科研成果等,促使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工作能够实现产业化发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为科研人员提供有效的转化平台。此外,高职院校还需要通过讲座等形式,定期对科研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使科研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性,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兴趣,使其能够积极投入科研创新工作中[4]。
(一)更新完善各种政策性文件,消除院校与产业研究合作之间的障碍
在当前我国积极构建创新型社会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想要积极落实国务院有关增强资助创新能力的战略,院校中的相关结构与部门需要结合国家政策文件,对自身科研创新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在此过程中,有效解读《关于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文件,为院校发展科协组织提供依据与保障,抓住一切机遇,利用自身条件扩大科协组织的社会影响,为科协组织的发展提供保障[5]。
(二)组建高职院校科协联盟,打造科研创新的共建创新模式
高职院校在运行管理过程中,想要发展科协组织,可以以科协系统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发展科协组织。高职院校要积极整合自身资源,不断开展科学活动。针对于高职院校的科协组织而言,在运行管理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独立,要与高校工作相融合,以便能够全面部署科协工作。例如:我国江苏省的科协组织每年都会举办年会活动以及评比大会等,以此拉近不同科研人员的感情,使得科研人员能够体会到协会中的良好氛围,对每位科研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知识共享的平台。在此情况下,江苏省内各高职院校的科研组织积极参与此类活动,与省内科协组织相互交流,以此反省自身不足,对于在科协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奖励。基于此,各高职院校在运行过程中,可以记住省内科协平台,建立区域性的科协联盟,将各高职院校的科协组织联系起来,在各大院校之间打造科研创新的共建模式。
(三)不断完善院校科协组织的工作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1.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高校科协信息平台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将科研成果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以便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满足校内科协组织人员的工作需求,在此过程中要针对科协组织的运行情况,构建完善的工作机制,明确不同工作人员的自身職责,以便能够促使科协组织的研究活动顺利开展[6]。
2.以文化建设为重点,凝聚科协人员的创造力
高职院校想要促使科协组织有效运行,便需要重视校内文化建设工作,结合自身情况为组织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鼓励科协组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激发科协工作人员的创新活力。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搭建创新平台的方式,使科研人员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提高科研人员对科协组织以及对院校的认同感,凝聚不同科协人员的创造力,最终促使科协组织顺利开展。
3.以牵线搭桥的方式,充分发挥院校科协组织的独特功能
针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每个科协组织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该组织具有转化中介、信息中介、人才中介等特点,虽然高校科协组织隶属高校,但是又与其他校内组织有所不同。科协组织可以通过对外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组织的整体科学素养,通过在校内举办刊物等形式,为科协人员之间、科协组织之间构建一个完善的交流平台,促使科协组织的研究活动顺利开展[7]。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科协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各院校要积极响应大众创新、万人创业理念,整合自身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成果优势,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此外,还需要从科协组织的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信息共享平台,满足科研人员的工作需求,为科协组织的有效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宾扬帆,徐娟,王红春.基于众创空间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器的转型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4):135.
[2] 李晓堂.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12):98-101.
[3] 唐永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2):25.
[4] 王营,张宝中,卞春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对策研究: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7):43-44.
[5] 赵世磊,张彦卿,部宗娜,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职教通讯,2017(2):63-66.
[6] 黄长春.立德树人下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6):261-262.
[7] 李松涛.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要求的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7(9):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