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路径

2020-06-19覃健芝

教育界·下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覃健芝

【摘要】文章以部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教学为例,简要阐述了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路径,认为教师要基于阅读数量和阅读品质兼顾的基本思维,既彰显群文阅读教学特质,又指向深度学习,引领群文阅读坚守“读书为要”要义,才能构架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路径,培养学生系统阅读思维,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深度学习

随着语文统编本教材的运用,“读书为要”成为一个高频词汇。“读书为要”体现出一种怎样的阅读价值取向?部分教师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简单地将之理解为增加阅读量。在这一理念下,基于群文阅读的教学研究不断推进。然而笔者认为,“读书为要”不单纯是阅读量的提升,还在于提高小学生阅读品质,实现阅读量和阅读品质的齐头并进。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正是基于对“读书为要”的深度解读,将群文阅读教学不断推向深入。下面以部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教学为例,简要阐述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路径。

一、寻找关联,架设群文之“桥”

群文阅读教学是相对于单篇教学而言的,它将多篇文章组合成一个群体实施阅读教学。鉴于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需要突破单篇文章阅读教学的方法,在不同的文章之间寻找一个勾连的关联点,从而架设起练习的桥梁。如何寻找勾连点?教师需要深入解读部编本教材的编排特点。

部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共由四篇课文组成,分别是12课《盘古开天地》、13课《精卫填海》、14课《普罗米修斯》、15课《女娲补天》。这四篇文章的共同点是什么?不难看出四篇课文主要以文本文体设置的,都是神话故事。

基于部编本教材的这一编排特点,教师可以将“神话故事”作为这四篇文章的勾连点,并以此组建群文。这样就在不同的文本之间建立起关联的桥梁,便于将群文阅读推向深度。

群文的组建要基于关联点做到收放有度,“收”就是要立足于教材,坚持以教材为辐射点;“放”是指群文组建又不拘泥于教材,能够在坚持教材为中心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扩展,形成有收有放的教学内容体系,丰富群文阅读的内容,从而将群文阅读从课内向课外延展,引发深度学习。第四单元群文的组建,除了教材四篇神话故事,教师还可以根据“神话故事”这一勾连点寻找课外神话故事。

群文组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打破传统直接由教师提供的方式,鼓励学生基于“神话故事”这一文体推荐优秀的神话故事,从而组建成涵盖课内、课外的群文文本体系,使学生群文阅读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除了按照文体组建群文,教师还可以寻找多样化的组建关联点。例如按照主题组建群文,按照表达组建群文,不拘一格。无论采用哪一种群文组建方式,都要坚持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原则,有助于学生掌握某一类主题、某一文体文本阅读的基本方法,形成群文阅读的基本思路。

二、确立目标,明晰群文之“要”

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态,需要确立目标,让群文阅读的要旨明晰起来,即解决为什么要舍弃单篇阅读而选择群文阅读教学的问题,避免群文阅读异化为单篇文本阅读的叠加,实质上是换汤不换药。

目标如何确立,需要基于群文之间的关联点,发挥关联点的统摄作用。部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神话故事单元,这就需要基于“神话故事”这一文体共性制定阅读教学目标,突出文体阅读意识,引领学生通过“神话故事”群文阅读,掌握神话故事这一类文本的阅读方法。神话故事要聚焦哪些要素制定群文阅读教学目标,还得揣摩教材编者意图,将教师的预想和教材编者意图结合起来,从而发挥教材文本阅读载体作用。

先来看看第四单元的导语。导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用“童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这段话进行表述,分析其内容,体现出两重意思:一是阐述神话故事的魅力,二是从整体上概括神话故事的特点。从阐述的言语特点分析,聚焦宏观。导语的第二部分包括三段:第一段围绕“内容”和“情节”进行阐述,第二段围绕“想象”和“人物形象”进行阐述,第三段则围绕“写”进行阐述。

结合本单元导语,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扣住以下几个关键的语文要素。第一,基础知识积累,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单元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够自主了解神话故事的基本常识,能够做到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主要内容,学生能够在朗读基础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或者简要的讲述。第三,人物形象,能够结合文本语言感受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并分析人物形象塑造的一般方法。第四,故事情节,能够通过阅读把握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够简要复述故事情节。第五,想象,体会想象的特点以及想象在提高神话故事魅力中的作用。第六,写作,通过本单元神话故事群文阅读,能够基于读写结合的视角,运用想象尝试写神话故事。

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要基于深度学习视域,立足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突出群文阅读的语文要素,坚守群文阅读的语文属性,彰显语文特质。

三、构建模式,扩展群文之“效”

群文阅读如何实施,不仅关系着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而且直接关系着群文阅读教学的深度推进。群文阅读量大,而且体现出系统性,这就需要处理好群文之间的关系,從而选择适合群文阅读的有效方法,凸显群文阅读之效果。群文阅读模式需要打破传统单篇阅读教学模式,基于群文之间的关联性,因此适宜采用“1+X”的阅读教学模式。

“1”就是确立一篇中心文本,即以这一篇文本为重点,渗透阅读方法指导,为学生自主阅读搭建支架,从而使学生通过“1”的阅读能够进行阅读迁移;“X”是除中心文本之外的其他文本,是对“1”的延展,也是学生通过“1”的学习进行的阅读演练。

中心文本如何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考虑文本特质,考虑这一篇文本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能够产生辐射效应,有助于实现从“1”向“X”的迁移;其次,考虑学情实际,中心文本要保持与学生的认知起点一致,能够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热情。

来看看第四单元的几篇文本,四篇文本三篇是中国神话故事,一篇是希腊神话故事。再看中国三篇神话故事,两篇是白话文,一篇是文言文。对四篇文本进行比较,编者似乎传递的是文白相生,涵盖中外,即将古代文言和白话文结合起来,将中外神话故事组合起来。

鉴于此,教师不妨选择《精卫填海》为中心文本,一是因为学生对《精卫填海》的故事比较熟悉,具有认知基础;二是因为《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需要学生调动文言积累,在语言理解难度中与其他三篇相比具有一定的难度。确立其中心文本,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对学生文言文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提高学生群文阅读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发展,承载的语文阅读效能更大。《普羅米修斯》是一篇外国神话故事,可以基于比较阅读的视野,引导学生立足于中国神话故事,将中外神话故事进行比较,从而引领群文阅读走向深入。

四、方法创生,突出群文之“专”

群文阅读教学采用“1+X”的阅读教学模式,在抓住几个关键语文要素围绕中心文本进行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向“X”的延展是一个突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基于群文阅读特点,注重阅读方法创生,用专项阅读的方法,突出群文阅读“专”的特质。

专项如何提炼,需要紧扣群文阅读的语文要素,使专项教学做到紧扣语文要素,聚焦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发展。例如抓住“人物形象”要素,可以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开展专项探究活动。《精卫填海》一文对于精卫形象的刻画比较简单,主要采用行动比较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其他几篇文本进行探究,设计以下探究学习任务单(表1)。

结合《精卫填海》一文的学习,探究第四单元其他三篇文本人物形象特点,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和实际效果。再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推荐其他一些阅读篇幅,运用更加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通过专项阅读教学,学生以《精卫填海》为辐射,向其他文本进行迁移性阅读,对神话故事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和效果等获得深入的了解,从而在进行神话故事类文本阅读时,能够学会人物解读的方法。

再如写作专项,教师可以结合群文阅读教学,提炼神话故事的一般特点,概括几个核心词汇:故事、人物、想象。再围绕神话故事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特点,将群文阅读文本进行翻转,使阅读文本成为写作的范例,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写作教学的难度,也促进了写作和阅读的有机相生,将群文阅读教学推向深入。

总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始终走在路上,教师需要基于阅读数量和阅读品质兼顾的基本思维,既彰显群文阅读教学特质,又指向深度学习,引领群文阅读坚守“读书为要”要义,构架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胡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61.

郭瑞英.聚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9(13):43-44.

朱爽.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J].语文知识,2017(08):61-63.

姚婷.“群文阅读”——有效的阅读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3(36):19-20.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