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副刊面对疫情的应对举措及编辑策略
2020-06-19黄从慎
黄从慎
【摘 要】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纸副刊应该调整思路,及时跟进,积极应对。后疫情时期,只要把握利用副刊选稿所产生的惯性和形成的张力,报纸副刊就可以继续保持和创造曾经的辉煌。
【关键词】副刊;新闻性;编辑策略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年初,一场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1月23日武汉封城,全国进入防疫抗疫的非常时期。2月24日,疫情还没缓解,我们报社已恢复出报,比同城的报纸都早。面对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媒体会作出快速应急反应,而作为具有新闻属性的报纸副刊,该如何应对?这里略要介绍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全面聚焦疫情,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战“疫”情况
疫情阻击战打响后,我们及时调整编辑思路,主动跟进战“疫”进程,所编发的稿件,全面聚焦疫情,试图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全方位、立体化地反映这场战“疫”的全貌。且看我们复刊后一段时间内推出的文章:
第一期副刊,整版三篇稿件,头条为《挺住就意味著一切》;余二条为《劝父莫出门》《好好活着》。三条稿件均为散文,和疫情有关但各有各的角度。头条作者是位迁居上海多年的七旬老作家,他的文笔犀利,观察独到。
第二期,大半个版,头条为散文《以诗歌的名义》;余二条一为现代诗,一为格律诗,俱和抗疫有关。头条的作者是位老文化人,曾任省直一文化单位负责人。
第三期,整版有三篇散文,头条为《戴口罩的春天》;余二条为《等一场花开》《温暖可亲》。头条作者是位年轻的女作家,写她过年期间从四川飞往安徽的过程及引发的联想。余两篇散文写的都是从小角度出发的小故事,但都和疫情有关,和人情人性有关。
第四期,整版,头条为《普通人的情怀》,配组诗《疫情之下》,两位作者分别是有相当影响的作家、诗人,写的都和抗疫防疫有关。
第五期,整版,头条为《离病毒最近的人》,写的是投身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故事,作者是防疫战线的老员工,也是位勤奋的写作者。她的素材来源显然有别于普通人。文章中写了不少幕后新闻,可读性强。
第六期,整版,头条是《37度的爱》,写封城后小区楼栋里的温暖故事。作者是位作家,也是地方宣传部门的负责人之一。他的站位有别于一般人,角度也非常独特。虽然写的是小城封城后的生活,但思维发散,笔墨饱满,令人难忘。二条《你好》,写封城期间的一些生活小故事,反映了疫情下特殊的人际关系。
第七期,整版,头条为《我的“封楼”生活》,作者是本报的年轻记者,她写的是封城期间身处隔离楼内的普通人的隔离生活。由于观察细致,笔触清新活泼,信息量大,写得好看生动、别具一格。余二条《站岗记事》和《想起口罩》也是可圈可点。
3月17日,副刊头条《灯火依旧辉煌》,是一篇武汉抗疫前线的来稿,作者是合肥一位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该文生动地叙述了作者奔赴抗疫前线的经过,真实再现了重症室医护人员与病毒搏斗、抢救患者的故事。由于作者是在场者,记录的是她亲历亲为、耳闻目睹的事实,因而具有新闻性、真实性与可读性,很多读者读后表示感动落泪。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所有的头条几乎都和疫情有关,但书写的角度各有不同。比如3月26日的副刊,以大半个版的篇幅发了一篇《复工》,影响很大。作者是位IT业的老总,中国作协会员。此文不仅写了因超长期停工企业碰到的困难,也写了企业于此期间发动员工多方打听、四处寻找,通过各种途径采购防疫物资,用来捐给医院和用于复工的故事。她在文章中说,“与疫情的冬天战斗后,这个春天特别让人珍惜……”这样的文章之所以能博得很多人的赞赏,就因为作者写的是独家的东西,真实、可信而又感人。
总之,疫情期间本报副刊所发的稿件,紧紧围绕疫情这个焦点,涉及抗疫前线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这些精心组织与编辑的稿件,读者可以看到,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与病毒搏斗的勇毅和坚强、血泪和汗水,抗疫组织者、指挥者的策划和部署,居家隔离者的心愿和祈盼,大企业、小商家应对灾情的举措,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负重前行的艰辛等;文章的作者也来自社会各个层面,有抗疫的组织者、指挥者,基层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一线的医护人员,企业管理者,商业从业者,居家隔离的作家和普通村民、市民等。这些一手稿件,生动地反映了疫情期间社会各个侧面的风貌,形象地描述了疫情形势的严峻性、抗击疫情的艰巨性,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顽强民族精神,一经推出,反响热烈,给读者带来了强劲的冲击,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报副刊在抗疫期间的总体质量和亮眼表现,也提升了报纸在读者中的关注度和美誉度,得到业界同行的肯定,也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赞赏。
二、突出新闻性 ,兼及可读性
疫情期间,我们所编发的副刊稿件,95%以上都和疫情有关。所有的作者,或在抗疫防疫一线,或居家隔离,这也增加了稿件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很多稿件本身就具备新闻要素。疫情改变了生活,改变了人际关系,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没有哪一次大自然的灾难能像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写作者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导致来稿的步调也非常一致,且稿件质量整体很高。很多原来已很少写稿的老作家,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重新拿起笔来,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是一场没有约定的群体性的写作行动。所以,这一时期副刊的稿件,不但内容新鲜,角度独特,文字也生动感人,且饱含巨大的悲悯情怀。人的崇高性和向善之心,也在这些稿件中得到了整体表现。这也是这一时期副刊版块特别亮眼的一大关键。相对来说,纸媒的新闻则弱了,因为这一特殊时期读者关注的焦点新闻,都是与防疫抗疫有关,这种及时性的新闻,很容易就能从传播速度更快的新媒介上获得。而报纸副刊作品,由于来自生活、贴近生活,既有新闻的要素,又有文学的品质,其文本呈现出的力度、深度和温度,都是新闻作品所不能及的,因而受到读者的欢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