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传播时代安徽体育新闻的转型之道

2020-06-19李泽文

新闻世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转型

李泽文

【摘    要】一个地方体育的发展程度和水平,与当地体育新闻的发展水平相辅相成。安徽体育新闻要突破困境,实现移动传播时代的“华丽转身”,须从体育记者、报道内容和传播方式这三个方面进行转型。

【关键词】移动传播;体育新闻;转型

体育活动有着广大的受众群体,体育新闻完全能够成为增强主流媒体尤其是纸媒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程度和水平,與当地体育新闻的发展水平相辅相成。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均有着国内顶级的职业俱乐部,球迷群体众多,当地的体育新闻就有人看,影响力大。就安徽而言,既没有三大球顶级联赛的球队,且在田径、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项目上也较为“势弱”,仅在体操、举重、击剑、武术、拳击等小众项目上偶有“灵光一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笔者认为,安徽体育新闻要想突破困境,实现移动传播时代的“华丽转身”,须从体育记者、报道内容和传播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转型。

一、体育记者的转型:“跳出”报纸做新闻

优秀的体育记者有着广泛的人脉,能够写出独家新闻,尤其是在碎片化信息、同质化新闻充斥的移动传播时代。2001年,在国足冲击韩日世界杯之际,足球记者李响能以150万元“转会”体坛周报,就是因为她能够采访到时任国足主教练米卢,以及有关中国足球的第一手独家消息。现在看来这150万元虽属“天价”,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体育记者的独特价值。时至今日,纸质媒体已发展为拥有报、网、微、端的全媒体平台,体育记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写稿,还要学会运用新媒体手段写出独家或独特的新闻。

(一)转作风

体育记者转作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要转变成全媒体记者。过去人们认为,报纸的体育记者,要写广播电视媒体所没有的东西。如今,在报纸拥有了全媒体平台之后,体育记者要一改过去的单兵作战方式,学会运用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发声”,抢占报道先机,扩大读者群体,增加新闻可读性。

二是要深入基层。合肥是体育新闻的贫瘠之地,作为一座省会城市,国内顶级联赛不仅没有三大球俱乐部,连体育明星也难觅身影。这就需要体育记者放下身段,在群众体育活动中深挖素材,聚焦普通人身上发生的不普通之事。

三是要成为“专家”。写好体育新闻,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一些体育记者不仅分不清赛艇、皮划艇的区别,甚至连纳达尔、费德勒的长相也搞不清楚。还有的体育记者以“圈内人”自居,以某知情人士作为消息源,写出了“姚明有望来肥”类不靠谱的消息,造成了球迷苦等不来,怒而投诉的结果。更有甚者,记者断章取义地使用新闻发布会的通稿,写出了彻头彻尾的假新闻。比如,2013年省内一媒体曝出“李娜8月来安徽宿州参加国际女子网球赛”,其实仅仅凭借着通稿的参赛球员中有“李娜、彭帅、郑洁之后WTA世界排名最高的中国球员、去年ITF宿州站女单亚军段莹莹”这样的一句话,结果自然是闹出了笑话。

(二)改文风

改文风不仅是改变文字表达方式,还应当从刻板空洞,言之无物、苍白沉闷的写作风格中走出来。过去,报纸等传统媒体掌握着话语权,不发消息,读者就不知晓,如今这样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一则比赛消息,“第5分钟进了一个球,第15分钟又进了一个球……”这样的文字表述势必要被淘汰。

以南方都市报报道的2017年恒大卫冕超级杯冠军为例,导语这样写道:“阿兰在禁区线附近的兜射远角的功力,似乎炉火纯青了。纵然他在其余89分钟如同梦游,但1分钟的个人的爆发就决定了比赛,这才是物有所值的球星。反观江苏苏宁的特谢拉和R·马丁内斯,在昨晚的比赛中缺乏力挽狂澜的气势。凭借阿兰的世界波,广州恒大在重庆奥体中心1比0击败江苏苏宁,成功卫冕超级杯冠军,拿下2017赛季的第一冠。”这样的文字表述,富有画面感,一下子就能抓住球迷的眼球。

再如,2016年里约奥运会安徽举重运动员孟苏平夺金,新安晚报以“电视里奏国歌,村庄里放鞭炮”、“一举成名天下识,背后辛酸谁人知”为标题,描述了孟苏平夺金的前前后后,标题引人入胜,让不少平时对举重项目并不感兴趣的读者,也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兴趣。

(三)善评论

“大赛有身影,热点有声音”,由于安徽常年没有重要球队和重大比赛,“走出省外”是很多媒体做体育新闻的方式。然而随着传统媒体陷入经营困境,国内外赛场已经难觅安徽体育记者的身影,多年来积累的采访资源也随之枯竭。不过,热点需要追踪,赛事需要回味,安徽的体育新闻亦不能放弃阵地,需要拾起评论利器,发出自己的好声音。

如何发出好声音,这就需要体育记者不仅要转型成为专家,也要成为“蜻蜓点水”的杂家。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追逐流量的自媒体面前,发出冷静、独到、理性、辛辣的评论声音,包括纸媒在内的传统媒体,依然能够开拓出一片天地。

体育评论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力。黄健翔在2006年世界杯上意大利淘汰澳大利亚后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全民热议;韩乔生的各种“段子”至今仍成为球迷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的谈资……做好了评论,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就能立于潮头而不倒。

二、报道内容的转型:“跳出”赛场做新闻

即使现在纸媒拥有了网、微、端等新媒体平台,就其有关体育新闻的报道内容而言,依然有较大的局限性。以NBA为例,比赛通常在北京时间上午举行,球迷大多通过央视、腾讯等全国性平台收看,第一时间就能获得各种资讯。而安徽媒体所拥有的新媒体平台,即使买到了版权,球迷也没有此类平台的收视习惯,更别说会关注第二天的报纸了。所以说,假如在赛事本身的报道上投入过多精力,也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只有“跳出”赛场、转变观念、转换视角、另辟蹊径,才能挽回流失的读者。

(一)赛场之外挖深度

毫无疑问,在时效性和影响力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安徽体育新闻的报道内容,必须在深度上下足功夫。全面而没有遗漏的新闻,已经不再是纸媒的样板。编辑要有创新意识、独特视角,整合一个个看似不相关的体育事件,挖掘赛场之外的内幕故事,做出好看、让人眼前一亮的内容来,不仅仅反映在版面上,更要呈现在新媒体平台上。内容为王,多一句话,多一个点子,多一个人物,往往就能从深度上吸引更多的读者。

以安徽篮球为例。尽管不是CBA球队,但安徽文一是目前省内唯一一个职业篮球俱乐部,自然少不了关注的目光。新安晚报在球队成立一周年之际,推出报道《文一,这一年》。该报道没有关注球队比赛本身,而是讲述了球队成立的前前后后以及球员的心路历程。与其说是一篇体育新闻,不如说是讲述一批来自天南海北的奋斗者,以及他们到安徽打拼的故事。这让很多不是球迷的读者,也有了阅读的兴趣。

(二)深入基層讲故事

前面说到,记者要转作风,要在群众体育活动中深挖素材,因为只有沉下去,才能抓到“活鱼”,创作出鲜活的报道。抓住典型人物,讲好老百姓的故事,这样的报道才有生命力。

2014年新安晚报曾经报道过一位年近八旬的运动达人岳景霞。这位老人不仅会打篮球,瑜伽、排球、羽毛球也是样样都行。报道出来之后,她一时间成为关注热点,央视《出彩中国人》栏目的编导还主动联系记者,希望这位老人能够在央视的舞台露露脸。之所以能够发掘出这样的人物,其实记者只是在一次群众比赛中偶然得知,随即做出专访。“高手在民间”,这样的体育人物报道不仅能够传递正能量,无形中也提高了媒体的影响力。

(三)开拓资源做策划

体育策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活动的策划,比如媒体与体育部门合办的马拉松比赛、市民运动会、少儿棋赛,或者邀请体育明星走进校园、社区、工厂等,这些活动能够提高媒体的知名度,不仅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更能打造出属于媒体自身的品牌赛事。

二是体育新闻的策划。每天发生的体育新闻多如牛毛,如果只是简单地堆砌,只会给读者以杂乱无章之感,这就需要有做专题的意识。比如,中超赛场上有个安徽籍球员韦世豪,近年来频频上热搜。以此为由头,梳理中超球队中有多少从安徽走出去的球员,他们的表现如何?就能做出一期“中超赛场上的安徽球员”这样的专题。这样的策划也可以引导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聚焦体坛热点,增强媒体的服务性。

(四)另辟蹊径换视角

体育新闻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本身,视角同样也可以变化。把不是体育迷的读者拉过来,体育报道的内容需要创新。很多年轻的读者,其实对体育并不了解,也没有兴趣,但他们对贝克汉姆的生活、刘翔与吴莎的恋情、张继科与景甜的“绯闻”却颇为关注。现如今,孙杨、李小鹏、何雯娜、邹市明等奥运冠军,参加各大卫视的“真人秀”等综艺节目,均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

作为都市报,这样的新闻阵地不可能放弃,但同时需要把握好“度”,防止过度娱乐化。例如,多年前,退役之后的郭晶晶来到合肥参加一个商业活动,新安晚报的报道并没有对这场商业活动多费笔墨,而是刊发出《爱上晶晶的N个理由》一稿,稿件对郭晶晶的拼搏精神、淡定心态、不服输的性格进行描写,传递出了浓浓的正能量。

三、传播方式的转型:构建“体育+”模式

体育记者的转型是报道内容转型的前提条件,报道内容的转型则支撑着传播方式的转型。安徽体育新闻要想成为增强媒体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构建“体育+”的传播模式。体育+主播、体育+教育、体育+旅游、体育+消费、体育+文化……利用不同层次不同形态的产业产生流量,提高影响力,形成以媒体为主导的传播链条。

(一)搭建沟通平台

新媒体的优势不仅在于信息传播的快捷,更在于给受众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主播产业的火爆,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主播与受众双方能够随时随地互动。培养名记者名编辑,进而为读者开辟交流平台,能让读者不置身事外,而是参与其中,更能凸显媒体的服务性。

近年来,安徽与浙江、上海、江苏联合主办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活动,旨在推广三省一市的体育旅游新项目,常常会邀请记者参与宣传报道。此时,记者完全能够成为主播,利用新媒体平台,与旅游爱好者进行互动,一起体验高空飞渡表演、荧光健身徒步走、攀登名山大川……让宣传效果更上一层楼。

(二)实现“私人订制”

从过去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大众”向“分众”的转变已经完成。媒体应该顺势而为,提供“私人订制”式的新闻产品。近段时间,笔者发现一个名为“吃货请闭眼”的公众号很是火爆。它推送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名主播到各类饭店进行试吃评价,好吃就推荐,不好吃就批评。因为其内容做到了公平合理、童叟无欺,吸引了大量的美食爱好者。

这个案例同样适用于体育新闻传播。安徽目前有大圩马拉松小镇、太平湖体育运动小镇、九华山瑜伽小镇、中华五禽戏体育特色小镇、梨都马术运动小镇等超过20个体育小镇,以及合肥经济圈体育竞赛培训、皖江城市带体育用品制造、皖南体育旅游休闲和皖北民间民俗体育健身等四大功能区,如果能够依托这些体育基地,建立各种融媒体工作室,也可实现多方共赢。

(三)打造品牌活动

打造一个属于自身的品牌活动,对于媒体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如何着手打造,笔者认为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本身,需要与教育部门、健身场馆、风景名胜区等相关产业和部门密切合作。

比如,新安晚报曾经做过“冠军进校园”和“家庭全能王挑战赛”两个活动。“冠军进校园”邀请了张亮亮、吴莎等走进合肥市南门小学、青年路小学、红星路小学等学校,给学生们上一堂体育课。“家庭全能王挑战赛”则是与合肥奥体中心合作,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了近2个月的系列挑战赛。一个孩子的背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庭的背后更有着众多的亲朋好友,能够在孩子的成长中,留下难忘的印记,这样的活动才能发展为品牌,才能产生较好的效应。

(作者单位: 新安晚报社)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体育新闻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试论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在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取向演变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与报道模式探究
网络体育新闻评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网络与电视体育新闻的优势与劣势
体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