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副刊的去与留

2014-03-21张伟丽

记者摇篮 2014年3期
关键词:新闻性副刊沈阳

张伟丽

在现代报纸四大构件中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可谓缺一不可。一方面,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副刊就参与构建并推动着地区和民族文化的发展,相对于其他三个要素,副刊是最能体现报纸文化个性、区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品质的构件。读者对报纸鲜明“个性”的把握,往往首先来自对副刊的阅读刊的“另类”思考。如今,在新闻出版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报纸的副刊版面急剧减少,这已成为报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副刊的读者在减少?是报纸新闻性使然?还是眼前经济效益所迫?这个现象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副刊也有正能量

报纸的副刊一直以“润物细无声”见称,笔者曾见证了这样一件事。沈阳市有一位名为李如的残疾人。2007年初,她参加了《沈阳日报》副刊举办的“美丽沈阳”征文活动,其作品《坐在家里看日出》在《沈阳日报》副刊刊发了,并获得了二等奖:接下来的事让人始料不及。市残联的领导发现了她的能力,把她安排到“96113——残疾人服务热线”的工作岗位。结果,李如抓住机会大展拳脚:她在工作的同时还创办了一份内部报纸《蓝星湖》,学会了电子排版,在担任沈阳市残疾人阅读写作协会秘书长一职的同时,她一个人办报组稿、写稿、编辑、成版一把抓,在忙碌中自身价值得以体现。

对作者而言,在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竟得到一份工作,这无沦是作者本人还是编辑都没有料想到的,的确是意外收获;对编辑而言,报纸无小事,这道理无人不知,只是日复一日的工作,能消磨人的激情,甚至妄自菲薄——每天码出的字有人看吗?有意义码?其实,作为一种高尚的精神食粮,报纸副刊本身除了能给人阅读的快乐、精神的慰藉,它对文明进程也是有很现实的推动作用。因此编辑更没有懈怠的理由,要认真对待手中的每个字和每篇来稿背后的人,因为你真的不知道,它们对读者和作者意味着什么。而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往往又发生在那些处于疾苦中的弱者身上,所以编辑副刊心中不能没有风花雪月,更不能不谙现实冷暖。

近年来,媒体在推动助残工作中做出了许多努力:系列报道、追踪报道,献爱心活动,形式多样效果显著。作为报纸副刊,并非处在采访一线,这样的机会不多。因此,树立服务于民的意识就更为重要,带着这样的意识去处理常态的工作,往往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说,从副刊本身所具有的舆论工具宣传导向、监督作用上看,副刊的正能量不容小觑。

二、副刊更凸显“报纸文学”的本色

一段时间以来,流行一种观点,副刊就是供人茶余饭后娱乐的,强调它的闲适情调。好看,的确是副刊的首要标准,但只有贴近才是真正好看的、耐看的,放弃社会责任的副刊就会轻飘飘没有根基。副刊以教化民风、提高国民精神境界、培养人高贵的精神气质等为目标,就必须植根现实,贴近脚下的土地。

《沈阳日报》副刊就是这样一块阵地,它是展现地方风土人情的平台,是辽沈作家展示风采的舞台,多年来在这块园地里产生了数不清的优秀作品,涌现了许多优秀作家。副刊应该讲述本土的故事,并且给本地作家提供更大的展示空间,使本地作家拥有更高的知名度,从而被市民了解喜爱。

突出地域性,几乎是所有地方报纸的共同属性:生存的地域和文化环境,规范了副刊首先为地方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服务,为提升地域读者文化素质和满足他们需求服务,这是立足之本。

了解地域性文化发展的传统特征,掌握发展的现状,摸准读者不断变化着的多元化审美习惯和需求,为办好报纸副刊提供了确切的参考依据。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的地方性,应是副刊发出的两股清亮的音韵。城市的沧桑巨变,百姓的喜怒哀乐,这些既是写作素材,也是副刊赖以生存的资源。而当地土生土长的作家更应该是当地副刊最可依赖的支持者,所以《沈阳日报》的副刊版有着浓烈的东北特色,而《湘江》副刊给读者的整体感觉就是湘味十足。因为只有立足地方文化情境,才能凸显“报纸文学”的本色。

三、副刊也应与时俱进

对于副刊,以往有学者提出它姓新,也姓文。“新”是新闻的新,“文”是文化文学的文。有的学者给了副刊更为贴切的定义:报纸文学副刊。强调了新闻性与文学性的融合,使其性质更加明确。只有这样的融合,才构成了它版性持有的魂魄和鲜明的个性,它的新闻性主要展示在它对现实生活的热情关注,追求时效性、新鲜感和时代感,如“好雨知时节”般在重大节日、重大的社会活动中,刊发倾诉真诚颂扬美好事物的文字短文章,体现着报纸文学版特有的优势。

现在,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新事物层出不穷,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各种利益加速调整,人们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子女教育、就业求职、人际关系,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遇到许多新问题,有许多新感受。尤其是网络的全覆盖,迅速颠覆了很多概念。这就要求副刊与时俱进。像《北京晚报》“五色土”这样多年的金字招牌,也增加了“网络文学”这样的新版面。

作为副刊,特别要适应读者日益开放的阅读心态。信息社会,读者的阅读面越来越宽泛,读者的阅读心态也逐步走向开放,阅读口味越来越丰富多元,要求越来越高。

除了反映新生活,传达新思想,表达新观念,副刊也要像新闻一样追求一个“新”字,也要求编辑有“新闻敏感”,这样副刊才能够鲜活,才能与读者的心理状态吻合。平时,编辑要了解政策精神,要留意时事政治,从中发现读者关心而不了解的问题,从中找到近期选用稿件的依据。副刊编辑还要对可预见的事件加以关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今报纸文学的新闻性,提倡的是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发挥其开启智慧大门、接受心灵润泽、活跃丰富精神生活的怍用。而这也正是报纸副刊核心的价值取向。

我们坚持“新闻立报”,但千万不能偏废副刊。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选择的多元化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竞争的需要、生存的需要。

(作者单位:沈阳日报报业集团)

猜你喜欢

新闻性副刊沈阳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融思想性新闻性艺术性为一体 “文编”+“美编”思维碰撞创出优秀漫画作品
增强电视时政报道新闻性的基本路径
如何正确认识党报副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