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被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等
2020-06-19
2020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20年第1号公告。公告指出:经国务院批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后,各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其他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新型冠状病毒防护小贴士”
1.经常用肥皂和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手消毒剂。不要用脏手触摸眼、鼻、口。
2.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盖口鼻。
3.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距离,尤其要与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的人保持距离。
4.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和蛋类。
5.避免在无保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畜、家禽。
6.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请及早就医。
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
2019年12月,中国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疫情。2020年1月7日,经全基因组测序,初步判定导致不明原因肺炎的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暂时命名为“2019-n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谭德塞表示,“CO”代表冠状(Cornona),“VI”代表病毒(Virus),“D”代表疾病(Disease),“19”则因为疾病暴发于2019年。
与此同时,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发表声明,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
发热、咳嗽先别慌,在线咨询来帮忙
新冠肺炎来势汹汹,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很多人都会紧张不已,赶紧往医院跑。为缓解公众的恐慌情绪,减少不必要的医院逗留和交叉感染,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开通了互联网在线问诊通道,为发热及部分慢性病患者提供线上问诊服务。以上海市为例,目前已经有华山医院、中山医院、华东医院、儿科医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儿童醫院、第十人民医院、东方医院、龙华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多家医院开通了在线问诊服务。发热患者若有需要,可以先在网上咨询一下专业医生,再考虑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
上海:用健康科普助力
构筑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在上海,与医疗救治、疾病预防、道口检测人员等并肩作战的,还有一大批健康科普工作者。他们在传播科学、解疑释惑、安定人心、稳定情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上海的健康科普工作运用“全媒体”,跟踪“全过程”,实现“全覆盖”,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微信、微博、短信等渠道广泛宣传科普知识,覆盖全市16个区、215个街镇、6077个村居。
在重要节点——春节长假前,上海集中提示“假期不外出、做好居家卫生”,并在拥有“上海健康云”APP上推出“新春到、学知识、赢口罩——健康在线竞答”;在重点人群和场所——无论上班族、返程务工人员,还是老人、儿童、孕产妇,无论沿街商铺、农贸市场,还是建筑工地、住宅小区、办公楼宇,个人防护提示与卫生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因人、因地制宜。
同时, “重量级专家”也积极参与健康科普工作。1月28日,汤钊猷院士、闻玉梅院士等12位院士联名向上海市民发出倡议书,共同向全社会呼吁:科学认知新发传染病,配合排查,及时就医,做好防护。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上,86岁高龄的闻玉梅院士坚定表示,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传染病会把某一个国家的人打倒,但它总有一个过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呼吁市民一定做到三个“千万”—— 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千万不能放松措施。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表示,跨部门合作、全社会发动,“非常时期”的全民健康科普,正是《健康上海行动》的本色彰显。
樊嘉院士、葛均波院士领衔,
全方位解读“新型冠状病毒”
2月18日,由樊嘉院士、汪昕教授、葛均波院士等9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团队录制的系列科普视频“新冠病毒中山谈”上线。来自中山医院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医学心理科,以及医疗、管理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围绕如何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如何科学防控疫情、重症患者如何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是否会攻击心脏和大脑、如何合理使用口罩、疫情期间如何安全就医、如何做好心理调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