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学生非理性偶像崇拜现象危害及引导策略

2020-06-19杨建勋

时代人物 2020年2期
关键词:造星崇拜偶像

杨建勋

偶像崇拜是一种从古至今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现象。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对神和一些物体(图腾)产生崇拜心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崇拜也由最初对神或图腾的崇拜渐渐的转变为对人的崇拜(出生便有宗教和图腾信仰的民族除外)。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在满足了衣食住行基本需求之后,必然向着更高层次的享受型需求层次发展,艺术成为一门独立的行业便产生于这个时期,娱乐明星,体育明星,政治明星相继诞生。在我国,对青年人来说,娱乐明星是其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一类偶像,听歌,电影和电视剧都需要他们进行演绎。当前青年人对娱乐明星的崇拜包括国内娱乐明星,也包括国外娱乐明星,偶像崇拜不分国界。

本文所探讨的偶像崇拜仅指的是对娱乐明星的崇拜,不含对体育明星和政治明星的崇拜。

一、青年学生非理性偶像崇拜问题的提出

偶像崇拜是指对自己所仰慕的对象的尊重与钦佩,可以引导人的人生走向,通过钦佩有才能的人从而完善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适度的偶像崇拜也有着积极向上的一面,比如:可以学习偶像百折不挠的精神,学习偶像所做的慈善工作等,对人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但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部分青年学生在偶像崇拜问题上极易出现偏差,出现非理性崇拜的问题,成为影响自身发展的负面因素。

笔者是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也曾担任过三年制专科班级专职辅导员。笔者根据以往专职辅导员的工作经历,发现青年学生非理性偶像崇拜会导致一系列問题,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不予以重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青年学生非理性偶像崇拜现象的危害

第一,影响青年学生主流价值观,造成理想迷失。

众所周知,娱乐圈又称“富贵圈”,不少娱乐明星拥有大量的财富。部分大牌演员出演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所得的片酬超过了一个普通人一生的收入,有的歌手只是出场唱一首歌,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元的收入等等,“挣钱容易”是社会对艺人们最直接的认识。一些娱乐明星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的炫富,会给“粉丝”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一定的误导。对青年学生来说,娱乐明星挣钱太容易,偶像们享受着上流社会的生活,极易使他们在价值观上出现偏差,容易产生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甚至会幻想着自己也要当上像偶像那样的人,从而拥有大量的财富,过上“挥金如土”的生活。

另外,娱乐明星自带顶级流量的属性,使之成为“活在聚光灯下的人”,更容易使青年学生产生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当前,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风靡大江南北,也为青年人展示自己提供了一个平台,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一些青年人为了博眼球,博出名,博出位,不惜通过各种方式在短视频上展示自己,试图让自己变成“网红”,使自己成为跟偶像一样“带流量”的人。

综上所述,青年学生由于心智和思想均没有成熟,三观正处于形成阶段,过度和盲目的偶像崇拜会影响青年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并使原先的理想迷失,对其成长和未来发展极其不利。

第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

非理性偶像崇拜,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对学生而言更严重影响学习。因为这种心理现象不仅仅是一种来自内心对某个人的倾慕,更主要的是这种心理还可以影响自身的行为。

在笔者担任专职辅导员时,在所带的班级一女生:她在晚自习期间总是看一本她所崇拜的偶像书籍,甚至在课堂上也看,被任课老师多次点名批评,依然我行我素;宿舍里,她的桌子上和床所在位置的墙壁上全部张贴着偶像的海报;床单和枕巾也是偶像的照片定制的;手机壳、壁纸、屏保、照片也全部是其偶像的图片;跟班级同学进行聊天交流,也离不开谈论其偶像,否则不与别的同学聊天。

在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时,该生对偶像的一切事务包括何时演出、出演电影、私生活绯闻等呈现出了如指掌的状态,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时事政治的了解、社会热点事件的掌握均一无所知。该生说:“XXX就是我的全部,我每天醒来脑海里都是他,即使在上课时也不例外。” 该女生对其偶像崇拜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状态。

以上述女生为例,对偶像的非理性崇拜导致痴迷等不正常的心理。由于青年学生心智总体还未健全,这种对偶像的痴迷状态,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甚至对学生身份的认同都会产生偏差,在青春大好的年华虚度了时光,荒废了学业,对未来发展极其不利。

在其他班级,笔者也发现有类似的偶像痴迷现象存在于部分女生之中,虽然人数不多,但非常值得辅导员老师的重视和注意,必须及时予以引导。

第三,影响青年人对人的正确认识。

当今是“全民造星”的时代,除了一些专业的艺术院校(音乐学院、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正规的造星工厂外,现在流行“偶像练习生”和“训练营”等一系列无门槛造星活动,标榜“每个人都可以是未来之星”,吸引了不少人加入。无一例外,外表是这些运作造星的公司首先关注的方面,“小鲜肉”和“流量小花”等词正是来源于这样的造星活动之中。

但对造星公司而言,获取知名度和经济效益是其最重要的目标,因而选人往往只注重外表,不注重文化素养甚至是道德素质。造星公司通过参加各种娱乐综艺节目等途径,大肆对一些有着美好外表的练习生进行过度包装和推崇,而忽略对其的文化及道德教育。于是,在现在人们很少看到那个偶像有着高深的文学或专业知识的修养,人们只是崇拜他也许只因为他的外表。

造星运动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年轻一代对人的认识,更加重了对那些拥有美好外表的偶像的崇拜,改变了社会传统的审美意识,增加了社会的不良风气。笔者曾在一次班会上问学生,男生如果戴耳钉算不算一种美。出乎意料,班里近70%的女生均表示可以接受男生戴耳钉,甚至还认为“戴耳钉的男生酷酷的”。当问及原因时,她们表示“XXX就是戴耳钉的,好帅啊”等。在我国,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男生戴耳钉是一种青年亚文化,是离经叛道的表现,如今却成为了很多年轻人普遍接受的正常现象。不得不说,偶像崇拜改变了社会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扭曲必然会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只重视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不良风气,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今年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上海乐华娱乐公司一名黄姓练习生公然在网上涉嫌口罩诈骗11万余元,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此黄姓练习生相貌堂堂,也参加过多档娱乐综艺节目,拥有一定的粉丝数量,但他的文化和道德水平的严重缺失,在举国上下抗击疫情时,其丧失了做人的底线,更是毫无艺德可言。更让笔者诧异的是,黄姓练习生如此恶劣的行径,还有一些“脑残粉”在网上对其进行袒护,与“偶像”一起失去了做人的底线,只因他的外表让他们失去了理性判断。

第四,非理性偶像崇拜易造成盲目追星,引发不合理消费。

过度的偶像崇拜,往往会引起偶像消费活动,比如:收集偶像海报,定制跟偶像相关的物品,买偶像同款衣物,观看演唱会等。但这对正在读书暂无收入来源的青年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在笔者的班级里曾有过这样的案例:一女生是台湾某著名音乐团体的粉丝,2018年5月,该音乐团体在南京举办演唱会。由于低价的门票已经售罄,只剩下1500元的高价票,该女生为了去看演唱会,不敢问家人索要费用,只得在班里跟同學四处借钱,最终凑够了门票钱。但返校之后该女生欠钱太多,难以按时归还,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最终演变为肢体冲突,引发班级内部矛盾,给笔者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青年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来自家长每隔一定周期(最常见的是一个月)所给予的“生活费”,而非理性偶像崇拜所诱发的盲目追星行为有时却需要更多的“生活费”来进行补贴,这无疑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形成不必要的消费。另外,即使没有高开销的偶像消费行为,青年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要以学习为主,用生活费的一部分进行“追星”,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会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引发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紧张等。

三、青年学生非理性偶像崇拜的引导策略

青年学生偶像崇拜是其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此,对青年学生偶像崇拜应该持一种正确理性的态度,不能简单的批判以及否定,要认识到适度的偶像崇拜对青年人也具有积极意义,对非理性的偶像崇拜要予以引导和纠正。

马克思在谈论宗教问题时曾说:“宗教无法用政治的力量消灭,只能用政治的力量进行引导。”在笔者看来,青年学生非理性偶像崇拜与“宗教”问题类似,必须通过思想引导的方式进行解决,但这种引导必须建立在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努力之上。

从社会层面来说,一方面,必须要在全社会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实精神世界,引导青年学生对那些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科学家的推崇,转移对娱乐明星的关注;另一方面,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对娱乐明星的收入进行相应的限制,对相关无门槛的造星活动予以监管和限制,降低各种媒体对青年学生错误价值观形成的概率。

从家庭层面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偶像崇拜教育观念,及时关注子女的偶像崇拜思想和行为,引导子女适度“追星”,对子女非理性的偶像崇拜要及时进行纠正,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积极引导子女崇尚学识和品德,摒弃功利主义思想。

从学校层面来说,各类学校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通过思政课强化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创新榜样教育法,将偶像崇拜和榜样教育进行融合,丰富榜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力求在偶像和榜样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学校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学校的文化底蕴,举办相应弘扬正能量、主旋律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对模范人物的推崇。

从青年学生个人层面来说,要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学识和文化水平,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加强自我教育,自觉改正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做到正确认识自身,提高自身修养,反省自己是否具有非理性的偶像崇拜行为,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青年学生非理性偶像崇拜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协作。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既要肯定适度的偶像崇拜具有积极作用,但也要反对一切形式的非理性偶像崇拜活动,及时进行引导。社会、家庭、学校应该积极担负起相应的职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递社会主旋律,正能量。青年人要从自身出发,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抵制错误的价值取向,更好的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造星崇拜偶像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大众偶像
Task 4
“造星”有道(二)
偶像面面观
女记者“造星”之死:哥是保安不是男神
偶像效应
我的爸爸是超人
我的非典型“造星”之路
陈泽杉“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