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治理视域下焦裕禄斗争精神的三重维度

2020-06-19孔路路

时代人物 2020年2期
关键词:兰考焦裕禄斗争

孔路路

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环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起着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继承党的优良品质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其丰富的施政经验和治理兰考的实践,形成了从思想观念到实践过程再到价值追求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斗争精神。他的斗争精神不仅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

一、观念视野:树立为民斗争的政治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内心深处树立起敢于斗争的意识,是领导干部积极开展斗争活动的思想前提,也是真正开展斗争的源头。

1.树立斗争意识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和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党实現县域治理现代化都要求领导干部树立为民斗争的政治意识。焦裕禄执政兰考时,感慨这片土地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他们并没有因为这个地方人穷灾大,就把它让给敌人,因此发出了“难道我们就不能领导群众战胜自然灾害”的声言,向领导班子提出:“我们常常讲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现在正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他常说:“我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县域治理过程中,领导干部只有牢记党的性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斗争意识,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才能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实现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2.树立斗争意识是为强化党员干部政治责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扛在肩。树立斗争意识,是我们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县域治理的要求,也是强化政治责任的重要一环。焦裕禄到兰考不久后,发现一些干部在困难面前有畏难情绪,因此他认为要除掉兰考的灾害,“首先要除掉思想上的病害;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观念转变”。风雪天,他领着县领导班子到车站,指着灾民沉重地说:“党把这个拥有三十六万群众的县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耻辱和痛心。”[]并教育党员干部:“怕难,怕革命,怕斗争,不敢胜利,不是战斗着过去,而是得过且过,这是缺乏无产阶级坚定性的表现。”县域治理过程中,只有自觉树立与困难斗争、与政治责任缺失的现象作斗争,才能对班子成员、同事、下级出现的政治问题和苗头敢抓敢管,才能领导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实践指向:提高县域治理的效能

行动是思想的具体体现。只有将斗争精神落实到破解困难解决问题的务实举措和具体实践上,才能提高县域治理的效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1.加强党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也是提高县域治理效能的关键。焦裕禄执政兰考期间,着重强调党员干部要“提高觉悟,站稳立场,分清是非”[],同弱化党的领导、不执行党的政策作了坚决的斗争。“干部不领,水牛掉井”。他要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马列主义水平,提高共产主义觉悟”,工作中“要达到层层有领导,样样有制度,事事有人抓,建起严格的责任制”,加强党在县域治理中的统领位置。还要求党员干部吃透并认真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并惩处了兰考一些干部不执行按劳分配、账目公开的政策,严厉批评“少数人已经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了”,要求“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坚决反对个人独断专行、压制民主的做法,反对不执行党的政策的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和不关心群众的官僚主义”。县域治理过程中,只有与班子领导个人代替党委(党组)的集体决策、单位或个人擅自停止或改变党委(党组)的集体决策、班子成员不带头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等现象作坚决斗争,才能将党领导一切摆在县域治理的统领位置,总揽全局,协调和整合各方政治优势,形成县域治理的巨大合力;才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各领域、各环节的先锋模范作用。

2.迎难而上,敢于担当

迎难而上、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特质,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为政素质,也是提高县域治理效能的重要斗争本领。焦裕禄到兰考上任前就明确表示:“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面对“三害”,他鼓励教育党员干部“要有不怕任何困难的决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克服困难”。他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蹲点调研,对所有的风口、沙丘、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为治理“三害”提供了科学扎实的基础。县域治理过程中,只有在思想上树立战胜困难、勇于担当的意识;行动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县域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才能逐步解决当前县域发展和治理中仍存在着企业转型升级能力不足、居民收入和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适龄劳动力流失、就业机会不足等问题。

3.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腐败现象的存在,严重侵蚀了党的肌体,毒化了社会风气,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关系着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也是实现县域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焦裕禄执政兰考期间,一再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并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反腐败斗争。一是深入群众调研腐败现象。他曾与兰考最穷的山土寨群众座谈,及时发现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二是党内相互监督。要求“同志之间、上下之间,要发扬革命的友爱精神”,“互相监督,防止犯错误”。当检察院的同志报告一些干部有贪污行为时,焦裕禄称赞这是“对党负责”,并要求“我们的同志都应象他们这样,将自己所发现的重要问题向党组织及时反映”,以便能够及时采取措施,纠正缺点和错误;对一些违法乱纪行为也能及时地查处,加以制止。此外,他提出要“充实党委办事机构,加强组、监、宣部门建设,管好干部”。三是明确制度约束,确立政治规矩。焦裕禄多次强调,“坚持制度,赏罚分明”,并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四是依法惩处腐败分子。要求各部门对侵占公共财产、违法乱纪等现象,“下决心处理,绝不心慈手软”。县域治理过程中,只有与党风廉政中的形式主义、机关单位中公款私存、造假冒领惠农补贴、招投标不透明、吃拿卡要、挤占、挪用和滞留专项资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作坚决斗争,才能不断强化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做到让一些想腐败的人“不能为”、“不敢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4.艰苦奋斗

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是继往开来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县域治理的必然要求。来到兰考的第一个春节,焦裕禄就强调“过节必须坚持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情的方针”。当一位领导提出装潢县委办公室的计划时,他立刻提出:“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的反对声音。在兰考自然环境恶劣的条件下,焦裕禄深入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最终找到了治理“三害”的办法;在资金短缺、经济困难的条件下,焦裕禄带领群众克服困难,创造了“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樹的道路”四面红旗,为全县树立了艰苦创业的典型。创业如此,生活更是如此,他处处与浪费现象作斗争。有次他下班回家,进门看见地上的杂面馍就便捡起来,给他的孩子讲自己以前的苦生活,并教育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才换来的,要珍惜粮食,不能浪费”。他被子用了几十年,衣服、袜子总是补了又补,总说“现在兰考遭灾,群众生活很苦。跟群众相比,咱穿的就不错了。”县域治理中,领导干部只有端正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立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与那些华而不实、摆花架子、虚报浮夸不良行为作坚决斗争,才能把钱用到刀刃上,逐步解决县域基础设施差、发展底子薄、发展滞后、财政不足、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等问题,才能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只有在生活上讲政治,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严格自律,才能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三、价值追求: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县域治理视域下,焦裕禄斗争精神的实质,就是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化,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设一支为民服务的干部队伍。

1.通过斗争,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因此,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定了无产阶级政性质,要为人民谋利益。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县域治理的价值追求。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困难斗争、与自然灾害斗争、与脱离群众的现象斗争,发展了生产,密切了党群关系,维护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发动老韩陵的群众打扫垫糠,并采取承包喂养牲畜的措施,解决了老韩陵牲的实际困难。针对孙庄7季遭灾,他让有关部门给他们拨了救济粮款和十二辆架子车,努力恢复生产发展。为了彻底根治“三害”,焦裕禄经常冒着炎热、顶着黄风、蹚着水,和同志们一道去调查兰考的风沙、内涝、盐碱的情况,最终提出了治理“三害”的规划。县域治理过程中,只有通过与各种问题、困难、灾害作斗争,才能维护和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

2.通过斗争预防惩治腐败,纯洁为民服务的干部队伍

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立身之本、处事之道,是中国革命成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县域治理的政治保证。焦裕禄特别强调,党员干部要发扬党廉洁奉公的光荣传统,与干部特殊化、贪污腐败等现象作激烈的斗争,纯洁了为民服务的干部队伍。当他发现一个营业所主任将爱人安排在生产队参加分配时,便起草了《关于机关干部开荒和干部家属安排的通报》,并要求各级党委和各部门负责同志要“模范地执行党的纪律”,“生活不能特殊,家属也不能特殊”,纠正干部特殊化现象。当他了解到个别区有财粮委员、会计私改统销名单、多填购粮证、公社干部吃喝浪费和过多占用统销粮的现象要求严肃处理,并强调“我们的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私利,贪污多占”,切实纯洁为民服务的干部队伍。县域治理中,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县域治理视域下,焦裕禄树立斗争意识,创造县域治理条件的斗争精神,不仅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增强了党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克服困难和灾害的信心和能力,降低了腐败发生的几率,从根本上维护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穆青,冯健,周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N].人民日报.1966.02.07.

[2]中共兰考县委宣传部、兰考县档案局.焦裕禄在兰考的日日夜夜[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31.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兰考焦裕禄斗争
又访兰考
在斗争中走向胜利
领导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焦裕禄
《走进兰考》:小人物故事展现大时代变革
艾滋病之役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们说焦裕禄
走脱贫之路是兰考对焦裕禄精神的生动践行
兰考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