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2020-06-19
(朝阳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朝阳 122000)
脑卒中又被称之为“中风”“脑血管意外”,是目前临床极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而导致血液不能流入人体大脑,从而引发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好发于男性[1]。近年来,伴随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老龄化问题愈发严峻,导致脑卒中的发病人群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同时该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以及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对于该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尚未明确,认为预防是目前诊治的最佳措施[2]。据相关资料表明[3-4]: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故本次实验尝试对脑卒中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来我院进行就诊的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和MRI检查已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病例20例,女性病例15例,年龄35~88岁,平均年龄为(62.25±7.17)岁,病程3 h~6 d,平均病程为(2.04±1.30)d,患病类型为:脑梗死28例,脑出血7例;观察组:男性病例23例,女性病例12例,年龄31~89岁,平均年龄为(64.01±5.24)岁,病程3 h~5 d,平均病程为(2.13±0.89)d,患病类型为:脑梗死26例,脑出血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患病类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资料可比。本次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上述患者均已签署同意协议书,家属具有知情权。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患者;②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患者;③发热、腹泻等引发血浆高渗病症的患者。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如介绍医院环境、保持病房干净整洁、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心博、血压、呼吸)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实施康复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及时主动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了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并予以疏导,同时可通过以往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感受到人文关怀;主动告知此类疾病的相关知识,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耐心解答,获得其认可、配合和理解。②肢体运动护理:患者肢体取合适体位并由护理人员给予被动活动康复护理,每天按摩患肢3次,每次30 min,此过程应该以患者肢体关节活动方向和范围为被动活动的依据,患者病发4 d后应适当进行肢体锻炼,同时可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针对并发高血压的患者,在予以降压治疗的同时,叮嘱患者多食用低脂肪和含盐量低的食物。③并发症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呼吸情况,一旦出现呼吸道堵塞现象,应及时进行吸痰处理,防止患者窒息;观察患者导尿管通畅、尿量以及尿液颜色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上报主治医师进行相应处理;为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应叮嘱患者适当运动,提高下肢,同时多翻身,减少压疮的发生概率。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价[n(%)]
1.3 观察指标:①采用Fugl-Meyer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并评价临床护理效果,具体疗效判定标准为:①痊愈: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病残程度为1度;②显效: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病残程度处于1~3度;③有效: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④无效: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不超过18%,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5]。②护理满意率:采用自制量表,表内设置相关问题10道,由患者自行选择,以8道以上选择满意为非常满意,6道以上为满意,5道以下则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经比较显然观察组更佳,且差异显著(χ2=4.2000,P<0.05)。见表1。
2.2 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实验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显著,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1.43%显著低于观察组9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289,P<0.05)。见表3。
3 讨 论
脑卒中作为临床多发病,以一次性或长久性的脑部功能障碍作为主要临床特征。据相关调查显示:50%以上经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6]。然而根据现阶段的研究证实:早期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具有可逆性,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障碍[7-8]。康复护理作为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将早期康复锻炼和其他治疗手段相互结合,达到减轻人体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机体功能缺失、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尽早融入社会活动等目的,以此来提升治疗效果[9]。该项护理工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康复训练护理四个方面:①由于脑卒中患者常伴以失语、偏瘫以及活动受到限制等临床表现,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因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导致患者对相关护理工作不予以配合,甚至拒绝,依从性较低。护理人员通过心理护理,有助于疏导患者不良心理,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为患者病情康复带来积极影响。②诸多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常常出现各种并发症,比如口腔疾病、静脉血栓等,不仅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状况,而且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护理人员通过采用预防并发症的相关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疾病痛苦;另外,由于高血压是诱发脑卒中发病的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10],护理人员对合并高血压患者予以降压药物,对患者预后改善具有积极意义。③通过积极的患肢运动训练和针灸等理疗方法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病情状况[11],对患者机体功能早日恢复正常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在本次实验中,与单纯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加以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更高,且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患者护理满意率也更高,足以说明将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护理工作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极佳,可作为临床理想护理方案予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