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20-06-19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3)
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是由多种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精神内科疾病,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1~4周有发热、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毒感染症状,少部分患者发病前接受疫苗接种或存在隐源性病因[1]。该疾病多发于青壮年,起病突然,病程进展快,数小时内出现自主神经障碍、感觉缺失、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患者肌力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降低,生活质量大受影响[2-3]。为了改善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发病后应及时入院诊治,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而且,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为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应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此次试验旨在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现将试验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脊髓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将之分为两组,每组40例。采集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如下:①对照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4∶16,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18岁、52岁,中位数年龄(34.81±6.28)岁;最低、最高病程分别为4 d、15 d,病程中位数为(9.15±3.27)年;其中,胸髓病变24例,颈髓病变10例,腰髓病变6例;②观察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3∶17,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18岁、51岁,中位数年龄(35.14±6.09)岁;最低、最高病程分别为5 d、16 d,病程中位数为(9.20±3.14)年;其中,胸髓病变25例,颈髓病变10例,腰髓病变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症类型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满足对比研究的条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脊髓MRI检查或脑脊液检查确诊为急性脊髓炎,符合《神经内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此次试验符合医学伦理道德规范,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此次试验[4]。排除标准:①有神经功能缺损疾病史者;②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患者。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具体方案如下:①健康宣教。由护理人员采用口头宣导的方式,根据患者文化水平、疾病认知程度,向患者讲解急性脊髓炎的病因病机、并发症、治疗方案、预期疗效,讲解患者在饮食、运动、作息、个人卫生等方面的自我管理事项,提升其治疗依从性;②饮食护理干预。患者受到疾病影响,腹部、肋间肌力下降,需加强饮食干预,食物清淡、少油、易消化,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多食用新鲜瓜果蔬菜,多吃洋葱、萝卜等产气食物,促进肠道蠕动,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及油炸食物;③排便护理。患者处于瘫痪状态,长期卧床,肠蠕动较弱,容易便秘,护理人员饭后应顺时针按摩患者腹部,每次100圈,每日2~3次,指导患者养成饭后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者,可应用开塞露治疗,排尿障碍者,早期给予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促进排尿功能恢复,尿潴留患者,留置导尿管,每2~4 h排尿一次;④皮肤护理。定期更换床单和被褥,保持床单的平整、干爽,或者使用气垫床替代普通床铺,根据患者的体质选择合适的压力档,每隔1~2 h,帮助患者翻身一次,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检查,适当按摩,晚间用温水为患者擦浴,观察受压部位皮肤状态,用温毛巾热敷,擦洗后换上宽松柔软的衣物,并擦拭爽身粉,若患者床上排便时弄脏衣物及床单,应立即帮助患者擦洗身体并更换干净衣物;⑤用药护理。急性脊髓炎治疗需应用大量技术,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大便颜色,定期进行大便隐血试验,判定有无消化道出血症状。应用脱水剂时,应在30 min内完成静滴,以防药液渗出,若穿刺部位皮肤红肿,可用纱布蘸上50%酒精外敷,若局部皮肤发黑乃至坏死,应用0.5%利多卡因局部封闭。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方案如下:①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通过专业的医疗指导及操作,获取患者的信任,通过患者的表情、语言、行为,分析其心理特征,及时疏导患者因为活动受限、高额医疗费用多产生的焦虑、恐惧、抑郁、内疚等负性情绪,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在治疗取得进展时,告知患者,鼓励患者主诉身体好转的感受,以积极、主动、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②肌力锻炼干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活动受限,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推拿患肢,自动而下逐步揉捏肩部关节、肘关节、手腕等部位,同时一手托住腕部,一手揉捻患者手指,再依次揉搓患者髋关节以及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肌肉部位等,每日3次,每次持续20 min;③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了促进患者活动功能康复,护理人员应该握住患者上下肢,进行各关节的被动屈伸、内收、外展锻炼,期间应根据关节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法,严格控制速度,以免损伤肌肉拉伤、或脱臼,每日4次,每次20下,可逐步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提升训练频率;④卧位练习干预。患者长期卧床,当肌力小于Ⅲ级时,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在床垫上进行移动身体、翻身训练,并指导患者进行举杠铃训练,锻炼背部及上肢肌肉力量;⑤坐位练习干预。当患者肌力恢复至Ⅲ级,护理人员即可指导患者进行坐位平衡训练,让患者双手支撑自行坐起,若患者能够胜任,可让患者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方,双手置于膝盖上,若能保持静态平衡,即可逐步指导患者朝不同方向移动物品。
1.4 判定标准
1.4.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为100分,评分与患者活动能力成正比[5]。记录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计算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
1.4.2 双下肢肌力评估:观察患者日常活动情况,无肌力评为0级;肌肉可收缩,但关节活动障碍,评为Ⅰ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小角度活动,评为Ⅱ级;下肢可轻微抬离床面,但无法对抗地心引力,评为Ⅲ级;肌肉收缩正常,关节可大幅度活动,评为Ⅳ级;患者下肢肌力、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评为Ⅵ级[6-8]。记录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下肢肌力分布情况,进行对比。
1.4.3 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美国医学研究所制定的生活质量量表,从躯体活动、情绪反应、精力、睡眠、疼痛、社交、健康变化这7个维度,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各个维度总分为100分,评分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9-11]。
1.4.4 护理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让患者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操作规范性、服务态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自身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评价护理工作质量,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计算护理满意度。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此次试验获取的基础数据,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两组采用χ2检验进行对比;以(±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若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入院时,两组Barthe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s,分)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经护理,观察组躯体活动评分为(72.70±13.25)分,情绪反应评分为(71.62±22.38)分,精力评分为(73.20±22.46)分,睡眠评分为(82.47±10.58)分,疼痛评分为(73.51±16.29)分,社交评分为(75.10±18.04)分,健康变化评分为(62.80±15.13)分;对照组躯体活动评分为(60.12±13.82)分,情绪反应评分为(42.30±13.72)分,精力评分为(60.82±24.30)分,睡眠评分为(71.15±14.29)分,疼痛评分为(62.38±13.92)分,社交评分为(56.30±17.82)分,健康变化评分为(31.30±15.27)分,各项评分均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24例(占比60.00%),基本满意13例(占比32.50%),不满意3例(占比7.50%),护理满意度为92.50%;对照组满意12例(占比30.00%),基本满意19例(占比47.50%),不满意9例(占比22.50%),护理满意度为77.50%,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脊髓炎是指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改变,患者由于髓鞘肿胀、拖尸、轴索变形、周围淋巴细胞增生、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病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出现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尿便障碍等症状[12]。为了改善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在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护理干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再通过该肌力锻炼干预、关节活动度训练、卧位练习干预、坐位练习干预,刺激患者神经系统,促进肌力及关节活动功能恢复。
此次试验中,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力评级分布、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从中可知早期康复护理具备实施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急性脊髓炎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改善;所以,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纳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