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P护理模式对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分析
2020-06-19
(沈阳市肛肠医院ICU,辽宁 沈阳 110044)
肠癌是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类疾病,根据大肠的结构排列,肠癌的类型具有多样性,其中以(结肠癌,直肠癌)最为常见[1]。肠癌的发病原因与人们长时间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有直接关系,与此同时该疾病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集中于手术治疗合并放化疗法,手术治疗时能够根据肿瘤位置明确根治切除范围,但术前患者往往会出现较多的不良情绪,术后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处于不稳定状态,要改善这一现象需要结和相应的护理模式展开干预,本文结合我院近一年内收治的86例患者展开干预,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近一年内随机选取我院86例诊断为肠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护理性质将其平均分为2个小组,其中4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将其化入对照组,组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36~63岁,平均(53.6±5.4)岁,平均病程(8.52±2.4)月,学历:大专10例,中专9例,本科20例,本科以上4例;剩余43例患者实施KAP(知信行)护理模式,将其划入研究组,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38~66岁,平均(54.2±5.2)岁,平均病程(8.69±2.1)月,学历:大专15例,中专5例,本科15例,本科以上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学历、病程、性别比、年龄均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症状符合肠癌诊断标准的患者、心功能,肾功能,肝功能均正常、依从性较好,无重大精神疾病能正常沟通的患者。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重大脏器受损的患者、依从性较差或放弃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按研究计划给予常规护理,对肠癌患者的术前精神状态及术后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根据患者的主诉情况调整病房的环境设施[2],提高环境的舒适度,每日定时测量(血糖、血压、体温、心率),主动与患者建立起沟通桥梁,询问患者的不适反应并予以干预。
1.2.2 研究组(KAP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知识、信念、行为)护理,根据患者的学历水平分别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对患者的不良行为做相应指导[3]。具体的护理内容为:①知识宣教: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患者的学历水平划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深度,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所有患者发放相关的疾病知识宣传册,通过交流的形式或疾病知识宣讲会议的形式宣传肠癌的发病机制,患病后注意事项,合理的自我护理方式,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疾病的治疗方法,治疗后的一般预后效果等多方面的知识,使患者站在科学的角度全面认识疾病。②信念树立:患癌后多数患者会出现消极情绪,情绪类型主要是(焦虑、抱怨、颓废、恐惧、紧张、悲伤、抑郁)等[4]。患者的社会角色不同所出现的负面情绪也不同。受到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往往会使患者出现放弃治疗的念头。治疗过程中没有恢复健康的信念就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导致最终的治疗效果降低,因此要利用合理的心理干预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5]。实施心理干预时也能够树立积极的恢复信念,构建美好的恢复愿望,并利用院内相关的励志案例鼓励患者,使其对疾病的恢复充满希望,以此提高治疗效率。③行为干预:评估患者的生活习惯,指出患者的不良行为并予以纠正,同时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规律患者的饮食习惯及用餐时间,规定各营养成分的摄入量,并鼓励患者多下床运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1.3 评价指标: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肠功能恢复时间,同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评估肠功能恢复时间时纳入(排气时间、禁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越短说明护理方法越有效[6]。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时纳入(HAMA、HAMD)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当(HAMA、HAMD)高于7分说明心理状态较差,低于或等于7分说明心理状态较好,心理状态较好的人数越多说明KAP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越好,在此基础上评价护理有效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利用SPSS24.0完成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为(±s),差异用t评价,n为例数,[n(%)]为计数资料,P<0.05。
2 结果
2.1 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肠功能的恢复时间:研究组患者实施KAP护理模式后各项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肠功能的恢复时间(h,±s)
表1 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肠功能的恢复时间(h,±s)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的评价: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较对照组好,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的评价(%)
2.3 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有效率及满意度: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1%,高于对照组72.9%,与此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9.7%,P<0.05,详细如下:对照组43例,其中对护理模式保持满意的患者有40例,护理有效的人数为41例,其护理满意度为 93.1%,护理有效率为95.3%。研究组43例,其中对护理模式保持满意的患者有31例,护理有效的人数为30例,其护理满意度为72.9%,护理有效率为69.7%(χ2=6.5408,9.7709,P=0.0105,0.0017)。
3 讨 论
肠癌是肿瘤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其中男性的患病率较女性高[8]。根据大肠的结构排列,肠癌的类型具有多样性,其中以(结肠癌,直肠癌)最为常见,肠癌的发病原因与人们长时间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有直接关系,与此同时该疾病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质[9]。肠癌初期无明显症状,应与普通的消化不良做具体的区分。肠癌后期能出现明显的便血现象,同时能伴随剧烈的腹痛,肠梗阻,腹部包块等多种症状。患者出现症状后常会有精神不振,疲惫,贫血等多种不良反应[10]。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增加,肠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肠癌在治疗时常根据肿瘤的发展周期制定相应的手术计划,在肿瘤无较大范围的转移时,可考虑进行手术根除术,手术后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同时能出现贫血及消化功能减弱的现象,为保证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处于正常状态,同时保持营养物质的正常供应,术后应结合相应的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心理、行为以及认知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干预。KAP护理模式作为(知识、信念、行为)三和一的护理模式,能够针对肠癌的致病因素、预防事项、术后的护理方式等多种疾病知识展开宣教,使患者全面了解疾病,并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11]。通过心理护理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有效的心理指导使患者树立恢复疾病的信念,提高患者的依从性[12]。KAP护理模式在行为方面的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自身的护理意识,强化抵抗力,加快肠功能的恢复速度。行为干预时不但能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同时能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规律患者的饮食习惯及用餐时间,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肠功能,提高肠胃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KAP护理模式的三种干预方法全面囊括了心理护理,行为干预,知识宣教以及饮食管理等多种优质的护理内容,使患者在建立疾病恢复信念的同时提高对自己的护理意识。为证明此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本文结合我院86例符合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展开研究,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后应用对比的方法评价KAP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证明:研究组患者实施KAP护理模式后各项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1%,高于对照组72.9%,与此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9.7%,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较对照组好,P<0.05。这说明,肠癌手术患者实施KAP护理模式后肠功能的恢复效果较好,相比于常规护理临床应用价值更显著。
综上所述,肠癌手术患者实施KAP护理模式后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肠功能的恢复速度,与此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实施护理后能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此护理模式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