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价值
2020-06-19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脑卒中有称之为脑中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1]。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是患者恢复过程中必经的过程,大多数患者会因痉挛造成运动功能受到严重的阻碍,从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为此,本次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0例,男性为28例,女性为22例,年龄为47~74岁,平均年龄为(57.89±5.34)岁,病程为1.2~7.3个月,平均病程为(4.62±2.56)个月。研究组50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为23例,年龄为46~77岁,平均年龄为(58.32±5.89)岁,病程为2.5~8.2个月,平均病程为(4.53±2.72)个月。以上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目的知悉,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以上患者均已排除患有严重器官功能性障碍疾病,以及精神类疾病患者。纳入标准:以上患者均符合此次研究标准,其偏瘫或四肢瘫。患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等症状。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乙哌立松片和复方牵正膏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如下:①给予患者巴氯芬片(云南铭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423,10 mg),初始剂量为5 mg,每日3次,应逐渐增加剂量,每隔3 d增服5 mg,直至所需剂量,但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具体调整剂量。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治疗方法如下:①针灸治疗:穴位取患者患处肩偶穴、天井穴、阳池穴、八邪穴、极泉穴、尺泽穴、内关穴、髀关穴、风市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解溪穴、八风穴等,采用一次性针灸针直径为0.35 mm,长度为40 mm的,协助患者调整为仰卧体位,采取上肢屈肌侧的穴位使用弱刺激方法,伸肌侧位置的穴位则采取强刺激方法;下肢内侧位置的穴位采取弱刺激方法,外侧位置的穴位则采取强刺激方法,每次留针为30 min,每间隔10 min刺针1次,每天给予治疗1次,每进行治疗3次休息1 d,1个疗程为5周,连续治疗1个疗程。②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方药为黄芪30 g,当归尾15 g、赤芍15 g、丹参15 g、山楂15 g,川芎10 g、地龙10 g、桃仁10 g、红花各10 g,由本院进行煎药打包,每剂分为2份,每天服用1剂,1个疗程30 d。
1.3 疗效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MAS评分、Fugl-Meyeer运动评分,以及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采用改良后Ashworth量表进行评级,并记录MAS评分,MAS为0~4级,分值为0~5分,无肌张力增高0级;肌张力轻度增高,肢体屈伸过程有1次性停顿为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表现为被动屈伸时,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均呈现最小的阻力为I级+;肌张力较增高,被动活动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为Ⅱ级;肌张力增高明显,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并且活动受限,为Ⅲ级;肌张力高度增加,肢体被动活动十分困难,为Ⅳ级。治疗有效标准为:治愈(患者症状均已消失,患者恢复正常);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运动功能评分为2级或者2级以上,肢体运动能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有效(患者症状有所渐好转,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升为1级,肢体运动能力有所改善,其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患者相关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病情加剧)。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十显效例数十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结果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0%。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00%。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AS评分、Fugl-Meyeer运动评分,以及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其中研究组MAS评分为(2.62±0.55)分;Fugl-Meyeer运动评分为(46.78±12.32)分;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为(39.42±16.73)分。对照组MAS评分为(2.57±0.53)分;Fugl-Meyeer运动评分为(46.78±12.45)分;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为(41.25±16.41)分。两组治疗后,其中研究组MAS评分为(2.96±0.68)分;Fugl-Meyeer运动评分为(67.89±14.23)分;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为(70.31±23.54)分。对照组MAS评分为(3.35±0.67)分;Fugl-Meyeer运动评分为(54.72±13.21)分;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为(56.32±21.57)分。两组患者治疗前MAS评分、Fugl-Meyeer运动评分,以及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其Fugl-Meyeer运动评分、Barthel生活能力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为:治疗前MAS评分为(t=0.462,P=0.644);Fugl-Meyeer运动评分为(t=0.000,P=1.000);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为(t=0.552,P=0.582)。治疗后MAS评分为(t=2.888,P=0.004);Fugl-Meyeer运动评分为(t=4.796,P=0.001);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为(t=3.098,P=0.002)。
3 讨 论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患者恢复重要的阶段[3]。如今的医学认为,脑卒中偏瘫是高级中枢丧失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替代的是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基本的异常运动,普遍体现为偏瘫侧上肢屈肌痉挛以及下肢伸肌痉挛等[4]。在中医学中指出系阴阳脉气失调而导致,属于阳缓阴急,在中医学著作《灵枢·根结》中指出,采取针灸治疗,主要先调阴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确切说明了针刺治病的主要在于对阴阳予以平衡。
同时中医学中还认为脑血管疾病所诱发的痉挛性性瘫痪的病机为气虚风袭,痰瘀阻络,气血瘀阻。治疗以调理脏腑,补益血气,疏通经脉[5]。通过进行针灸治疗能够对脑部循环状态进行刺激,对神经感知功能予以激活,从而能够对大脑部位的血液循环起到有效的促进效果,并且能够对大脑皮层改善起到促进的作用。此次研究中采取针灸补泻法治疗,其注重调合阴阳[6]。对内关穴予以针刺可起到养神安心、疏通血气的效果,三阴交穴和足三里穴进行针刺具有滋肝补肾、潜阳抑肝,且能养血益气、醒脑生髓之功效;合谷穴、尺泽穴进行针刺可起到疏通机体经络,对曲池穴予以针刺能够有效缓解上肢麻痹等不适症状,针刺手三里穴具有活络通经的效果,针刺血海穴能后起到活血化瘀;阴陵泉穴可运中焦,化解湿滞,并祛风[7]。风市穴、丘墟穴以及殷门穴可舒筋活络。诸穴均进行针刺能够起到通络开窍、消除肿痹、活络舒筋之功效[8]。在针灸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效果更佳,方药中黄芪可起到补中益气;当归尾、川芎、桃仁、赤芍以及红花合用,具有行瘀活血,疏肝祛风的效果;地龙可起到活血、通络,诸药合用能够起到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9-10]。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得知,两组患者治疗后,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0%,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00%,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MAS评分、Fugl-Meyeer运动评分,以及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其Fugl-Meyeer运动评分、Barthel生活能力要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结果比较可以充分证明,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巴氯芬片。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予以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MAS评分,提高Fugl-Meyeer运动评分、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并且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