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6-19黎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7期
关键词:循证心肌梗死心功能

黎艳

(武汉市东湖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4)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为心肌严重缺血从而引起的不可逆的损伤。是内科当中相对比较常见的重症疾病之一。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中相对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因心肌缺血从而导致的心肌细胞的膜电位下降、心肌细胞的传导异常等方面有关系[1]。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科学、系统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循证护理是近几年来被广泛推广的信息护理方法,在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的同时,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2]。为了分析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我院针对收治的老年患者64 例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68 例患者(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 例)。纳入标准:下壁心肌梗死、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前间壁心肌梗死、前侧壁心肌梗死、右室心肌梗死等,且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有严重精神障碍、不愿参与研究者、语言表达模糊者、相关药物过敏者、严重肝肾器官疾病者。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4 例;年龄65-93 岁,平均(80.18±10.12)岁;病程1-20 年,平均(9.21±0.83)年。对照组男19 例,女15 例;年龄68-94 岁,平均(81.22±11.51)岁。病程2-17 年,平均(9.83±1.10)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差异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观察开展之前,68 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观察的目的、形式、内容及用途等进行了了解且均已签署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针对对照组32 例患者开展常规护理:①密切的监测患者病情变化。②予以心电监护、卧床静养等。③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知识,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出现。

1.2.2 观察组:针对观察组32 例患者对照组前提下加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①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术,并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等状况。②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疾病处理等相关知识。③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其心理压力,克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从而增加患者的治疗服从性。④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清淡为主,少食多餐。⑤及时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1.3 观察指标。将两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满意以及不满意;并对两组护理后的心功能分级进行评价:主要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1.4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来检验。来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当P<0.05 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n(%)]

2.2 心功能分级、护理满意度。实施循证护理后的观察组心功能分级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后的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数据见表2 所示。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将临床经验和临床病情相互结合在护理干预措施,通常情况下是结合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变化及护理需求等制定综合性及高效的护理计划,同时准备好相应的康复方案,另外还要做好在出现突发情况时的应对措施[3]。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循证护理具有更高的科学性、灵活性、多样性以及专业性。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护理效果。循证护理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具备对专业护理知识以及技术的熟练掌握,从而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变化,及时的对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有效的太纵横,同时,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也更加的重视,相关护理人员及时的对患者实施一定的心理辅导,从而更好的环节患者内心的心理压力以及负面情绪[4]。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及时检测患者实际情况等护理方式进行循证护理干预措施。

表2 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后的心功能分级及护理满意度[n(%)]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82%,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47%,实施循证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实施常规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明显更低(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1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5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明显要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心功能分级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和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5]。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应用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有着良好的护理效果,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对于患者的康复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效果。具有相对比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循证心肌梗死心功能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