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0-06-19农瑞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7期
关键词:产科病房医护人员

农瑞婕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埌东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0 引言

产科常见患者为孕龄期女性,对不同年龄段分娩人群、产科并发症及疾病护理要求上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对护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职业素质要求偏高,为引起产科并发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目前临床对护理风险事件定义:护理人员及护理操作与院内患者护理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风险事件。可进一步提升患者住院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有效性、安全性[2]。近些年来,住院护理风险事件控制相关研究成为临床护理所关注热点。文章通过对产科病房护理中相关护理风险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后续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开展不同的护理对策,对其情况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9 月产科病房收入患者总计100 例,分析产科病房各项风险,并予以合理应对措施,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知情同意;②依从性整体偏高,配合后续医护人员。排除标准:①临床一般资料不全者;②中途退出研究参与者。其中年龄23-41 岁,平均(29.5±3.4)岁。

1.2 方法

1.2.1 护理风险:人为因素:部分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差及责任心缺失,对潜在问题未及时上报,增加护理风险发生率。对低年资护理人员而言,缺乏对工作经验,此时并对产科病理及各项生理知识认知不足,应对能力较差,无法全面考虑高危因素,一旦出现异常状况未及时进行相对处理。多数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操作期间,未遵循相关规程,为产妇及新生儿造成不必要创伤。且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良好沟通能力,此时落实护理操作期间无法对产妇、家属之间心理感受加以估计,态度生硬并影响产妇对护理服务整体评价。护理记录不够全面、及时,护理文书法律效应相对降低。病房隐患:因产科患者人数偏多,病房较少,多数患者需要增加病床,病房表现为拥挤且人多嘈杂,无法保证病房环境安静及舒适,对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易受到阻碍。且无法固定床位、标识不清。探视人员众多,频繁出入病房会增加感染管理难度。不规范操作:产科收治多为育龄期女性,年龄相仿,对医护人员而言,若未严格遵循“三查七对”会导致危险事件发生。无开展无菌操作会引发感染,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等。

1.2.2 干预对策:所有患者均采取风险管理,改善病房环境:要求依据医疗相关安全制度改善管理制度,如在病房走廊安装监控录像,做到实时监控。规范交接班制度及探视制度等,及时处理意外事件发生应急处理程序。为方便护理人员操作,及时识别身份识别卡,检查产科病房环境及设施,防止病房硬件设施不安全造成伤害。加强专业学习:对产科工作而言,需具备加强专业性,对医护人员而言,更新专业知识并掌握医护工作要点,及时进行专业性较强技能培训,掌握新理论及新技术。要求帮助孕产妇及家属建立科学知识理论,帮助孕产妇及家属树立科学、健康育儿行为方式。加强沟通:对医护人员而言,熟练应用院内宣传板、宣传单并控制家属探视及陪护目的,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取得家属及产妇支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要求医护人员学法、懂法,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及患者合法权益,维护医院正当权益。加强对医护人员相关卫生法规、医院工作安全学习及教育,掌握法律相关知识,并遵法、守法,规范自身医护行为。

1.3 观察指标。对干预前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采取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总分100 分,分为以下三类:满意(80-100 分)、一般(60-79 分)、不满意(≤60 分),(满意+一般)/例数×100%=总满意度。比较干预前后护理缺陷事件。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开展中,数据计算采取软件为SPSS 19.0,检验结果表法形式为“χ2”、“t”,计数资料,采取“%”表示组间比较用χ2,计量资料,采取表示组间比较用t 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干预前,干预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医院内部风险较高科室为产科,若产科病房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会造成严重影响。目前针对护理风险若不采取合理护理措施干预,对产妇分娩结果造成影响,目前常见并发症为以下几类:新生儿窒息、尿潴留以及宫颈裂伤等[3]。目前对上述风险因素分析得出,包括人为因素及管理因素,部分护理人员缺乏管理责任心,对产科各项操作认识不足,或开展各项操作期间无菌观念不强,易引起感染发生[4]。护理记录不完善,一旦出现意外事件查证证据不足。管理中为工作量大造成工作疏忽,科室不健全管理制度影响患者康复。

文章研究表明,通过对科室中常见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后续配合各项防范措施干预,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与干预前比较,P<0.05。加强对护理人员各项操作知识掌握,降低操作不熟练引起差错时间。培养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观念,同时,对护理文书书写重新培训并考核,与绩效之间挂钩[5]。对产科人员而言,通过积极学习各项专业技术,保障各项人员技术力量均衡,加强对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通过强化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定期开展讲座、进修等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及技能水平,强化临床工作规章制度,重视对低年资年轻护士各项技能培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及职业机能水平。并结合国外先进管理技术,依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通过恰当管理降低产科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风险事件发生率[6]。上述各项措施干预下,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对产科科室各项风险因素知晓,后续配合针对性措施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提高后续生活质量。对产科病房而言,护理工作繁忙,为护理风险事件好发科室,加强对科室工作人员专业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水平及专业技能水平,可保障产科护理工作专业性、安全性。

综上所述,产科病房护理期间,对各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并予以合理应对措施干预,可有效降低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产科病房医护人员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