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的护理管理体会

2020-06-19谭安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7期
关键词:住院满意度疼痛

谭安丽

(武汉市第七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1)

0 引言

疼痛被临床视作第五生命体征,其他四项包括血压、呼吸、频率、脉搏;疼痛对机体多个系统均可产生影响,如影响消化、呼吸、神经内分泌系统等,疼痛感会影响机体生理舒适度,导致患者产生情绪变化,不利于术后康复,容易诱发术后并发症产生[1]。目前临床针对疼痛管理目标由疼痛控制向疼痛管理转变,传统模式中临床疼痛管理人员以麻醉师为主,现如今已经逐渐向护士为主体的模式转变[2-3]。创伤外科患者的主要特点即为合并强烈疼痛感、剧烈炎症反应等,创伤外科患者如何有效镇痛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纳入我院创伤外科收治的98 例患者,分析疼痛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我院创伤外科于2018 年1 月至2018年12 月间收治的98 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 例,观察组中男29 例、女20 例,年龄20-66 岁,平均(44.2±6.0)岁,急诊手术30 例、择期手术19 例。对照组中男30 例、女19 例;年龄21-68 岁,平均(44.9±6.1)岁,急诊手术31 例、择期手术1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单纯性骨折患者;患者均对研究表示知情同意;患者主动配合研究。排除标准:排除妊娠期女性;排除哺乳期女性;排除肝肾功能异常者;排除药物过敏者;排除精神异常者。

1.2 方法。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模式,包括:①科室组成疼痛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包括各级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组长负责指导、监督、协调各个组员工作,组员负责实施疼痛管理方案。②镇痛管理:疼痛管理小组联合临床麻醉师共同评估患者疼痛情况,评估患者疾病史、疼痛经历、心理状况等资料,制定镇痛目标与针对性的疼痛教育方案,评估患者的创伤程度、手术时间、伤口范围等,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③镇痛药物: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镇痛方案,对开放性骨折合并炎症性疼痛的患者需给予抗感染治疗;对于脓肿导致的疼痛患者需处理脓肿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术中镇痛由麻醉医师进行管理;术后疼痛者需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治疗[4-5]。镇痛需遵循多模式、三阶梯的给药模式 ,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立即遵医嘱给予帕瑞昔布肌肉注射治疗,持续用药3 天;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48 h;根据VAS 结果指导口服镇痛药物。④舒适护理:术后为患者取舒适体位,注意保护伤口,维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保持适宜温湿度,每日为患者定时播放一些轻音乐,促进患者情绪平和,为患者营造温暖舒适的环境。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包括术前指导、术前准备、术后用药指导、体征观察、生活护理、出院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采用VAS 疼痛评分进行评估:无痛:0 分;轻度疼痛:1-3 分;中度疼痛:4-6 分;重度疼痛:7-10 分;根据评分评估疼痛缓解效果:痊愈:无痛;显效:轻度疼痛;无效:中度疼痛。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观察项目包括服务态度、基础护理、舒适护理、疼痛护理;满分100 分,非常满意:90-100 分;一般:70-89 分;不满意:<70 分。评估患者住院时间、睡眠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 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观察组患者疼痛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情况[n(%)]

2.2 评估两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满意度[n(%)]

2.3 评估两组住院时间与睡眠时间。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疼痛在创伤外科患者中较为常见,导致疼痛产生的原因较多,包括创伤、体位固定、手术等,多数患者的疼痛程度为剧烈疼痛,疼痛感受会直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急性疼痛会转变为慢性疼痛,影响疾病康复效果,因此加强疼痛管理十分必要。

表3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与睡眠时间

表3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与睡眠时间

组别 住院时间(d) 睡眠时间(h)观察组 9.31±2.03 8.10±0.88对照组 12.36±3.00 6.34±1.00 t 5.894 9.249 P 0.000 0.000

疼痛的治疗原则在于预防与避免,建立规范化、专业性的疼痛管理模式是改善疼痛感的有效途径,创伤外科患者普遍伴随疼痛感,针对创伤外科的患者提供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模式,护士需强化无痛理念,尽可能采取措施缓解疼痛,保证患者在无痛或微痛状态下接受治疗与康复训练,促进疾病康复。文章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疼痛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发现,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模式中,首先科室成立相关管理组织,确保患者疼痛管理、控制、监督等工作的实施,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多模式、超前式的镇痛措施,将疼痛评估工作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有利于及时改变镇痛方案,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多模式管理中由护士作为主导者,术中由麻醉师负责管理,术前术后均由护士完全主导,采取辅助镇痛方式,结合体位护理、舒适护理、环境维护、心理护理等措施积极改善患者不良情绪,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患者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创伤外科患者应用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模式可有效镇痛,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住院满意度疼痛
妈妈住院了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怎么给疼痛分类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