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镜辅助下脊柱微创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2020-06-19仇继任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7期
关键词:双侧单侧椎管

仇继任

(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0 引言

腰椎管狭窄属于常见疾病,该病病因较多,比如严重腰部创伤、椎管发育异常、退行性改变等,腰椎管狭窄可表现出典型腰腿痛、间歇性跛行表现,严重限制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能力[1]。结合临床文献报道,单纯理疗、按摩、牵引等保守治疗效果有限,对满足手术耐受性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治疗帮助患者减少椎管压力,消除对相关神经压迫,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目前腰椎管狭窄手术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腰椎融合固定手术以及微创减压手术[3]。微创治疗理念以及治疗经验的积累,使得显微镜辅助下脊柱微创治疗椎管狭窄症方法逐渐得到应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0 例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研究,回顾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详细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 年6 月至2019 年12月收治的100 例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36-77 岁、平均(48.96±3.84)岁。观察组:男27 例、女23例;年龄33-77 岁、平均(48.90±3.87)岁。观察组与对照组上述资料满足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结合临床症状与腰椎X 线、CT 或者MRI 明确诊断为腰椎狭窄症;②常规保守治疗时间超过3 个月,其效果不明显;③患者同意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手术治疗各项资料均有详细记录。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肝肾心肺功能不全;②先天性腰椎管狭窄症;③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④精神异常患者;⑤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⑥中途转诊或者意外死亡患者。

1.3 方法。对照组:常规双侧减压内固定治疗,双侧切开减压并给予内固定融合术。观察组:显微镜辅助下脊柱微创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与评估,指导患者应用俯卧位,手术入口选择在症状严重侧,通过C 型臂明确手术位置,然后做纵向切口,具体在目标椎体间与小关节外侧缘连线交点位置,切口大小1.6-2.0 cm,将深筋膜纵向切开,透视引导与食指触摸完成导丝的穿刺与置入,并良好固定,选择不同口径与深度合适的圆筒状通道做软组织扩张,再次透视并确定通道放置位置,然后调节显微镜,借助显微镜观察,将工作通道中的软组织彻底清除,保证关节突关节、邻近横突、黄韧带、椎板间隙等有效暴露,依靠C 型臂再次核对手术位置,先将同侧椎板下缘及棘突基底部磨除,切除黄韧带显露对侧神经根并充分减压。再将同侧上下关节突、椎板下缘等通过骨刀、咬骨钳等有效切除与清理,通过显微镜保证切除效果,确保同侧硬膜囊及同侧神经根较好的暴露,同侧受压椎间盘也需要切除与处理,有效减压处理后,在椎体间隙内放置携带患者自体松质骨的腰椎间容器以及螺钉,保证长度适宜,止血处理,常规放置引流管,切口处理。所有患者术后卧床3 天,并做好腰围保护,术后1 w 复查腰椎CT,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并逐步诊断患者开展康复训练。

1.4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①手术治疗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与住院时间;②预后指标,包括治疗后3 个月的VAS与JOA 评分。

1.5 评价标准。VAS 评分分值:0-10 分,分值高则疼痛越严重。JOA 评分标准:分值:0-29 分,分值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轻[4]。

1.6 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使用软件SPSS 21.0,研究资料均为计量资料,表示为,t 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每节段手术时间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每节段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组别 每节段手术时间(min) 每节段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 140.24±25.46 180.31±33.19 4.13±0.62对照组 138.0526.35 358.35±50.51 6.36±0.89 t 0.422 20.829 14.537 P 0.336 0.000 0.000

2.2 患者治疗3 个月后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VAS 小于对照组,而JOA 评分大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指标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指标比较分)

组别 VAS 评分 JOA 评分观察组 1.84±0.41 26.03±1.15对照组 3.12±0.57 20.73±2.05 t 12.890 15.943 P 0.000 0.000

3 讨论

椎管狭窄症会严重限制腰椎正常功能,致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结合当前临床文献报道与分析,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有限,因而椎管狭窄症主要采取减压手术治疗[5]。目前腰椎管狭窄手术治疗方面以减压及固定融合方式为主,既包括开发性手术,也包括微创手术,通过手术处理帮助患者重建脊柱,消除神经受压问题,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压效果直接影响到患者预后。

本研究中对椎管狭窄症采取不同方法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研究结果数据,观察组采取显微镜辅助下脊柱微创治疗方法,其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凸显出了该方法治疗的微创优势,分析是因为显微镜辅助下脊柱微创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方法操作更精确,对椎板、关节突等破坏较小,减少手术本身操作对腰椎结构的影响,手术切口较小,依靠显微镜放大作用,有效识别神经根、硬膜囊等,减少误操作,减小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也更快。从预后角度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对应的VAS 小于对照组,表明患者术后疼痛得到了有效改善,观察组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更好,分析是因为显微镜下微创手术操作具有精细化优势,能够保证减压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综合研究结果证实了显微镜辅助下脊柱微创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对椎管狭窄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韩军等指出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早期疗效显著,研究认为该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操作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实际应用价值较高[6]。桂凯红等分析了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固定与开放双侧减压固定在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指出两种方法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固定对患者损伤小,可减轻疼痛,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操作期间对患者本身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7]。上述相关研究同本文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均显示了显微镜辅助下脊柱微创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对显微镜辅助下脊柱微创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椎管狭窄症具有微创治疗优势,能够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腰椎功能,临床可推广与借鉴。

猜你喜欢

双侧单侧椎管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关注中老年人的椎管狭窄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草莓椎管育苗 产出率高一倍
草莓椎管育苗:产出率高一倍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