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改进抢救措施治疗老年高血压危象的效果分析
2020-06-17郭永锋郭慧兰甘光平邱万斌钟善全
郭永锋,郭慧兰,甘光平,邱万斌,钟善全
(1.信丰县人民医院,江西 信丰 341600;2.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赣州 341000)
老年高血压系指患者年龄不低于60岁,连续3次、非同日血管舒张压水平超过90 mmHg,收缩压水平超过140 mmHg的病症[1]。高血压危象系指短时间内负性诱因导致血压急剧上升,舒张压水平在120 mmHg、收缩压水平在200 mmHg以上高血压危险现象[2]。而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大多伴有基础疾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更易导致高血压危象的出现。急诊抢救是救治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的重要措施,对患者生命安全的维护以及后续治疗成功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临床上在急诊抢救方法的选择上还存在一定争议[3]。为帮助患者尽快控制病情,实现平稳快速降压,维护其健康与安全,本研究探讨了急诊改进抢救措施对老年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疗效以及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78例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60~84岁,平均(71.23±4.64)岁;病程4~27年,平均(15.39±7.61)年;诱因:未按时用药14例,情绪激动7例,劳累7例,其他1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60~83岁,平均(70.98±4.59)岁;病程4~26年,平均(15.34±7.59)年;诱因:未按时用药13例,情绪激动7例,劳累8例,其他11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均满足《内科学》[4]相关内容,存在头晕头痛、心悸胸痛、烦躁恶心等表现;②60岁≤年龄<85岁。(2)排除标准:①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以及主动脉夹层者;②预期生存时间≤3个月者;③存在肿瘤疾病既往史者。
1.3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抢救,强调首先稳定生命体征,同时注意保护、维持脏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予以急诊改进抢救,接诊后,保持患者半卧体位,问询高血压病史,在最短时间内掌握血压上升相关影响因素,评估病情风险,确保平稳、快速降压;进入监护室后,注意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予以心电监护及吸氧治疗,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连续监测血压与心率,询问降压药物使用及控压效果;予以体格与生化检查,评估靶器官损伤程度,予以超声心动图以及心电图检查等;个性化制定降压治疗方案,使用静脉泵予以降压药物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必要时可予以卡托普利降压片口服治疗;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设定降压目标,一般患者为150/90 mmHg以下,伴脑卒中、肾病终末疾病以及冠心病者为140/90 mmHg以下;给药1 h之后,若患者血压下降平稳,并满足降压目标需求,将静脉给药系统撤去,并综合患者经常口服的药物种类继续予以口服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若发现患者存在呼吸困难需通过气管插管辅助呼吸;若发现颅内压显著提高,需快速滴注20%的甘露醇;若发现惊厥,需使用安定镇静。
1.4评价指标①判定抢救效果标准[5]:舒张压降低>20 mmHg,收缩压降低>40 mmHg为显效;舒张压降低>7.5 mmHg,收缩压降低>15 mmHg为有效;舒张压降低≤7.5 mmHg,收缩压降低≤15 mmHg为无效;有效率+显效率=治疗总有效;于急诊抢救后对两组进行评估。②记录两组急诊前、停止急诊后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与心率水平。
2 结 果
2.1疗效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n=39
2.2血压两组停止急诊后血压(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及心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诊前后血压值、空腹血糖及心率水平比较
续表2 两组急诊前后血压值、空腹血糖及心率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急诊前相比,#P<0.05。
3 讨 论
高血压危象是一种多出现于高血压病期的特殊临床现象,指的是在高血压治疗基础上,患者全身小动脉发生强烈、暂时性收缩,导致血压急剧上升的病症。其以神志异常、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呕吐恶心、剧烈头痛以及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发病迅速、病情严重以及致死率高等特点,可合并心脏、脑部、肾脏以及视网膜等器官损害[6]。一旦急诊抢救措施不及时,就可能导致不可逆性靶器官损害,并促使其他重要脏器受累,这会大大提高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死亡率。目前,临床上对于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的各项抢救、处理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结合患者本人的病理特点或者生理特点,根据其具体发病机制予以针对性治疗干预可能对提高存活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更高价值[7]。
急诊改进抢救措施主张依据患者病情,在充分尊重患者的个性化差异基础上,严格遵守平稳快速降压的原则予以科学控压,同时强调禁止盲目快速降压[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停止急诊后血压(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及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较常规急诊抢救,在老年高血压危象急诊过程中,予以急诊改进抢救措施疗效更佳,可更好地调控患者血压及血糖水平,减慢心率,促使其尽快脱离危险,控制病情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急诊改进抢救措施具有以下优势:①在选择降压药物种类时,因患者起病急、病势猛,予以可静脉给药的降压药物,同时依据患者受损靶器官的不同选择具体的静滴药物,依据患者控压实际效果,确定药物使用剂量,可达到平稳降压的效果,减少心脑血管病变的出现[9-10]。②在设计血压控制目标时,针对不同类型患者确定实际控压目标,有助于实现平稳降压,对降压范围及速度进行更为科学的调控,进而有效减轻或者规避靶器官损伤,提高存活率[11]。③对急诊救治流程的有效改进,不仅能够明确规范急诊救治流程,提高抢救效率,缩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还可通过对吸氧治疗作用的有效发挥,充分满足患者脑组织在抢救过程中因血压短时间内快速下降产生剧烈的氧供需求[12]。总之,在急诊抢救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过程中,结合其血压水平以及靶器官损害情况,合理改进急诊抢救流程,予以快速平稳降压,实施科学化、个性化治疗可获得更为肯定的血压控制效果,从而确保患者安全。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应用急诊改进抢救措施可明显增强临床疗效,有效调节血压水平,对实现平稳快速降压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利于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