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沙必利分别联合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价值比较△
2020-06-17廖振城五华县中医医院内二科五华514400
廖振城(五华县中医医院内二科 五华 514400)
反流性食管炎是近年来临床高发的胃食管反流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发病原因在于酸性胃内容物发生反流至食管,或由于食管动力紊乱,并产生胸骨后疼痛、烧心、反酸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目前对于此多通过药物方案治疗,莫沙必利是常用治疗药物[1],为了进一步提升治疗价值,本文着重探究以莫沙必利合用雷贝拉唑或者奥美拉唑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19年5月我院70例老年性反流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就诊顺序为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0.3±0.4)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病程(4.3±0.2)年。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0.2±0.5)岁;病程 4个月~9年,平均病程(4.2±0.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莫沙必利+雷贝拉唑的治疗方案,即给予莫沙必利片口服,5.0 mg/次,每日口服3次;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口服,20 mg/次,每日口服1次;同期对照组采取莫沙必利+奥美拉唑的治疗方案,莫沙必利服用剂量及方法等同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20 mg/次,每日口服1次。两组均口服药物治疗8周。
1.3 评估指标:①结合内镜复查结果及症状表现进行药物疗效的评估,显效:通过内镜复查发现食管黏膜恢复正常,食管内壁并无破损和充血水肿等不良情况,且胸骨后疼痛、反酸等症状均消退;有效:通过内镜复查发现食管黏膜的分级提升≥1级,且胸骨后疼痛、反酸等症状显著缓解;无效:通过内镜复查发现食管黏膜损伤情况并未改善,且胸骨后疼痛、反酸等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②对于入组时及治疗后各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和比较,主要包括烧灼感、反酸及胸骨后疼痛,均由轻至重计为0~3分。③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主要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文数据以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为88.57%,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两组入组时烧灼感、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积分均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烧灼感、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5.71%,对照组为 20.00%,P<0.05。见表 3。
表2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烧灼感 反酸 胸骨后疼痛入组时 治疗后 入组时 治疗后 入组时 治疗后观察组35对照组35 tP 2.17±0.35 2.16±0.33 0.805 0.093 0.12±0.05 0.43±0.09 5.293 0.002 2.35±0.26 2.29±0.38 0.719 0.095 0.30±0.06 0.92±0.10 6.139 0.010 2.40±0.30 2.38±0.42 0.295 0.118 0.31±0.04 0.96±0.11 5.192 0.003
表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近年来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在于食管括约肌张力明显不足,使得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发生反流且无法有效清除,在食管内大量聚集,与此同时反流物当中的胃蛋白酶以及胃酸等,对于食管黏膜产生损害。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群体,主要原因在于伴随老年人年纪的不断增长,组织器官功能下降,同时食管括约肌的正常调节能力以及唾液分泌量等明显降低,与此同时食管清除能力、上皮增生和修复能力不断下降,更容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所以在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还需科学选择用药方案,一方面保证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还需确保用药方案的安全性。
目前临床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治疗原则为抑酸促胃肠道排空,改善pH值以及保护食管黏膜等,比较常用的药物有莫沙必利、雷贝拉唑以及奥美拉唑等。莫沙必利属于常用的促胃肠动力类口服药物,在给药之后能够调节胃肠动力,并促进胃与十二指肠内容物的消化与排空,也是现阶段对于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治疗的常用药物[2-3]。与此同时,在治疗中还多联用抑酸类药物。奥美拉唑是第一代的质子泵抑制剂,可对胃酸大量分泌形成有效抑制,可改善胃酸对于食管黏膜产生的腐蚀作用。然而,该药物应用过程中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在治疗中有部分病例的疗效并不理想,同时服药期间由于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相对较高,例如恶心、口干、皮疹以及头晕等。雷贝拉唑属于新型咪唑类质子泵抑制剂,通过口服给药能够可逆性与H+-K+-ATP酶进行结合,进而能够对基础胃酸分泌以及刺激诱发的胃酸分泌形成抑制效果。研究发现[4-5],与奥美拉唑相比应用雷贝拉唑能够更好结合靶点,通过口服给药后作用时间更加持久且起效迅速,同时安全性较高,能够获得更优的疗效。从本次的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特别是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各症状积分的降幅高于对照组。这也提示,对于老年反流性食管炎,应用莫沙必利和雷贝拉唑的联合药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以莫沙必利联用雷贝拉唑的治疗价值较高,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并显著提升疗效,同时安全性较优。